视频标签:伶官传序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甘肃省 - 兰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语文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甘肃省 - 兰州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伶官传序》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一篇自主赏析文章,也是一篇优秀的史论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全文结构严谨、说理严密,论证充分,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行文特点,都堪称中学生学习的典范。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学习重点为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学习方法主要有“提要钩玄”与“因声求气”。基于此,在设计上我重点关注了三点:一是强调文言文的诵读。从教师的范读到学生速读、品读、分角色朗读贯穿教学的始末,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每读一次,有不同要求和朗读指导。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言实践过程,注重学法指导。高二理科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颇有畏难心理,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考虑学情,目标设定适当,没有刻意拔高。教给学生积累整理文言知识点的方法,教学过程的推进始终以学生的获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充分考虑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三部分之间的整合。预习环节,养成学生借助课本注释及工具书了解作品背景,疏通文意,发现问题的好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本主要信息的筛选能力;课堂教学,侧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中关键处的多次追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渐次深入;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希望学生能于课文的理解迁移到个人生活,正确认识人的主观努力,培养忧患意识。
本设计意在体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及选修教材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语言习得与发展,期望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及理性思辨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中有所推进和提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文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迁移导入 引发思考
师: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赞咏项羽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惨败的原因,同学们记得吗?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天命,许多平民百姓也往往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归咎于天命。国之兴衰事之成败到底在于天命还是在人事,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解读文题 初识背景
媒体显示:介绍《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及“ 序”。 三、教师范读 整体感知
师: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者这篇精美的短文,恰似一面明镜,也警醒着我们的心灵。
听读思考: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文中表达了作者哪些观点?
设计意图:为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在情感上蓄势,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 四、品读体悟 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反复追问和诵读中深入思考,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结构特点,论证方法,通过语言实践活动体会作者及作品情味。 (一)学习第一段
思考与交流1:欧阳修的散文作品很多,体裁也很丰富,据说本文是他平生最得意之笔。请学生朗读第一段,体会本文的中心论点。
师:《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笔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从本质上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
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迷信地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作为那
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在这里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 师追问:作者依据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呢?
(生生交流、自由回答)
师明确:这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并领起下文。
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明确:用庄宗如何得天下及怎样失天下的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举例论证)
(二)品读第二、三段
思考与交流2:快速默读二、三段,同学们说说应该怎样做才能得天下?让国家兴盛起来呢?用课文的话来说,要怎么做?课文哪一段集中叙述庄宗忧劳得天下?
师追问:在第二段中,哪些动词最能体现庄宗的忧劳?(引导学生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那庄宗失天下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师:作者是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明确:由时间理出过程,概括出和庄宗有关的时间点和相关事件。 语言实践活动1;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上,在庄宗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主思考,梳理课文关键信息,尝试用文中的话概括。) 媒体显示: 年代 岁数 事件
师: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从这四个时间节点上的四件大事来看,庄宗的人生其实就是两个过程。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语言实践活动2:作者描写“兴国”和“灭国”时的庄宗都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的,写前后两种不同的场面有何用意。(学生自由诵读,体会作者及作品的风神情味。)
回答: 强烈的对比,引人震撼,发人深省。
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 (适时进行写作指导)
师:这一段在极盛极衰的对比中分别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想象得失天下的场景。)
小结:“忧劳”和“逸豫”都是人的一种行为,但其结果却完全不同。庄宗已经成为历史一面永远的镜子,当他国破家亡对天长叹时,早已忘记了古人的一句名言:“成由勤俭败由奢。” 五、研读拓展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对背景知识的引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思考与交流3:行文到第三段,已得出结论,似乎可以结束了,那么最后一段是否画蛇添足? (学生齐读第四段思考)
明确:首先,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 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强调可以扣住题目。 其次,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身死国灭。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借古讽今,现实的针对性强。
媒体显示:课文创作背景
小结: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六、诵读警句 师生共勉
设计意图:积累文中名言警句,提升感悟。 七、随笔训练 提升感悟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能于课文的理解迁移到个人生活,表达个人对忧患意识的思索。
文中这些道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何帮助?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交流,写一篇500字的随笔。 附:板书设计:
盛——得——兴——→忧劳 伶官传序 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衰——失——亡——→逸豫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