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声声慢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四川省都江堰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必修4《声声慢》四川省都江堰中学
必修4 声声慢
人教版 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课型 | 新授课 | 授课教师 | 杨叶 |
教学对象 | 高二学生 | 计划课时 | 1 课时(共 1 课时) |
1. 教材解析 《声声慢》选自人教版教材必修 4 第二单元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中的第二首,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感受宋词的情感美和音韵美。 |
|||
2. 学情分析
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
|||
3.教学目标
|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
|||
5.资源与工具
|
6.教学方法
|
|||
7.教学评价
|
|||
8.教学过程 | |||
前置学习 | |||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梳理含义。 2.读书笔记:阅读《乱世中的美神》并做读书笔记。 |
|||
设计思想:
|
|||
课堂教学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环节一导入 | |||
教师活动 1 以:“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导入。 | 学生活动 1 倾听并做好摘录。 | ||
设计思想:该段文字符合本文需要的情境同时也可作为作文素材。 | |||
环节二作者介绍 | |||
教师活动 2 课前让大家做了《乱世中的美神》的读书笔记,有没有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你眼中的李清照? |
学生活动 2 生分享 | ||
设计思想: 以学生自行加工过的分享代替老师讲解人物生平,更加容易触动学生。同时也是训 练学生养成阅读与写作的习惯。 |
|||
环节三朗诵 | |||
教师活动 3 | 学生活动 3 |
|
单独范读 回答自己读出的感情听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
||
设计思想: 在朗读后解读感情,在落实朗读技巧的同时使朗读更有效,同时老师对该同学的点 评实则落实知识点。最后老师范读,进一步强化。 |
|||
环节四小组合作探究 | |||
教师活动 4 提出问题:作者在愁什么? | 学生活动 4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 ||
教师活动 5 引导学生从意象、关键字词、手法上分 析愁,并作补充。 |
学生活动 5 小组代表分享。 | ||
设计思想: 愁的内涵是本诗的重点,以此问题为线索贯穿全诗,使教学更清晰,有重点,做到 一课一得。 |
|||
环节五拓展延申 | |||
教师活动 6 引导学生分析《点绛唇∙闺思》《武陵 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分别在愁什么? |
学生活动 6 1—3 组分析《点绛唇∙闺思》 4—6 组分析《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
||
教师活动 7 组织学生分析,并作补充。 | 学生活动 7 小组代表分享。 | ||
设计思想: 我选择了一首李清照隐居青州时的闺怨诗,一首晚年之作,进行对比阅读,来凸显李清照生平经历对创作风格的影响。使学生对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有更深刻的认知,更深入理解李清照词“愁”的内涵。 |
|||
环节六升华情感 | |||
教师活动 8 | 学生活动 8 |
她也曾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少女,而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我们一起去李清照的词里看一看岁月游走的痕迹。 引导学生齐读老师收集的按时间顺序 排列的李清照写愁的句子。 |
生配乐齐读。 | ||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进一步升华情感,由上一环节的两首诗拓展为很多首诗的一句,有详有略。 | |||
9.板书设计 意象:淡酒、晚风——(课堂生成) 雁——(课堂生成) 借景抒情 《点绛唇》:(课堂生成)黄花——(课堂生成)《武陵春》:(课堂生成) 梧桐、细雨——(课堂生成) 关键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课堂生成) 最难、伤心、独自——(课堂生成) 直抒胸臆 |
|||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堂课以学生分享读书笔记的方式来讲解作者和背景,更为落实知识。在朗读时采用学 生范读、老师范读、齐读的方式也具有多样化,但是我在引导朗读的时候还不够细致。以“愁” 为线索贯穿全文,落实意象、手法、情感条例清晰。最后脱离教材从李清照早期和晚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一步解读“愁”的内涵,使学生对李清照的“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