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故都的秋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必修《故都的秋》辽宁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语文必修《故都的秋》辽宁省优课
《故都的秋》教案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赏析语言,体会写景散文的多种表现手。
2、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秋浓浓的热爱,通过对景物的欣赏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
1、赏析语言,体会写景散文的多种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赏析景物,把握正侧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结合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境法、启发式、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及环节: 【导入】
关于秋的诗句向来颇多,且有悲秋之说,大概因为秋天的景物总昭示着繁华将逝,秋天的气候又暗示着寒冷将至,所以总有那么几分无可奈何的凄凉之感。但也不尽然,李白就说:“谁觉秋兴逸,我觉秋兴悲”,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毛泽东更有豪言:“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但这些都并未将秋天的悲化为喜,不过是把悲凉化成了悲壮。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今天,我们共同研读文本,去体会这种无意寻秋秋自现,有心藏情情难掩的景语和情语。
【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赏析景语】
1、接下来我们重点研读第3-11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同时思考:这一部分写了哪些秋景?分别用四字概括。
明确:秋晨庭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秋风、秋树秋果 2、这些景物中作者着墨较多来描写的是哪一个? 明确:秋晨庭院
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读第3自然段,秋晨庭院这一节。
5、学生朗读,学生思考,这一段写了哪些景物?如何来写的?写出了景物哪些特点? 明确: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
破屋、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丝丝日光、牵牛蓝朵、细长秋草 手法及特点分析见板书
4、秋晨庭院的景无不体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那么其他景物又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呢?
明确:秋槐落蕊: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清、静
2
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落寞--悲凉
秋蝉残鸣:北国特产,秋天死去是其特点,处处能听到,家家养着--悲凉 秋雨秋风:秋雨话凉--悲凉 都市闲人(普通人、平凡人)--清闲 声调--缓慢悠闲--清闲、清静、京味十足
秋树秋果:枣树随处生长--秋色俯拾皆是 枣子颗儿--淡绿微黄--秋的全盛时期 --将要成熟--秋的黄金日子 【理解情语】
5、这些景物也都体现出了故都秋的总体特点,其实,这清、静、悲凉不只是景物的特点,也是作者的心境特点。而悲凉则更是作者对秋独特的情感体验。
6、提到作者对秋的情感,文中第12段则对古今中外诗人们对秋的感受加以议论,结合12段和对之前景物的赏析,理解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悲秋的心境?为什么对故都的秋有着深沉的感情呢?
明确:知人论世,出示郁达夫生平及与北平的感情,出示《北平的四季》散文。 明确: ①季节特点: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今文人大都有着悲秋的情结,万物凋敝,秋寒袭来,冷清萧索自不必说,这是季节的特点。 ②时代环境:
社会的腐败和时代的黑暗所造成的具体的痛苦和辛酸,自然给郁达夫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忧郁、苦闷的伤痕,培养了他内向忧郁的性格和同情弱者的倾向,建设了他的忧郁性的基础。辛亥革命的失败,给所有爱国知识分子增添了新的忧郁和苦闷。
郁达夫小说的感伤忧郁情绪,也是时代的产物。郁达夫曾说过:“悲怀感伤,决不是一个人的固有私情。”他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五四”已处于退潮时期,黑暗势力卷土重来,新文化运动内部开始出现分裂,整个社会呈现严重的病变状态,到处弥漫着窒息人的空气。这是一个伤感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革命知识分子虽然不满于现实的黑暗,但由于缺乏先进的世界观的指导,看不到改变这种黑暗现状的方法、力量和前途,都曾产生过彷徨和苦闷,连当时的文化革命主将鲁迅,也从“呐喊”进入了彷徨期。郁达夫小说中所流露出的这种感伤忧郁情调,虽太显消沉,但也深烙着时代的印记,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 ③人生经历与忧郁气质:
郁达夫作品的感伤忧郁色彩,与作者个人的独特经历和审美趣味有关。
7、所以,题为《故都的秋》,为何不能称作《北平的秋》?为什么要写北平的秋,不写北方的其他城市?
明确:北平,虽是北方地标性的城市,但太具象。北国,又太宽泛。二者都缺乏想象空间。还是《故都的秋》好。“故”,使人能想到故人、故园、故交、故乡等,觉得亲切,有
3
一种浓浓的眷恋情,深深的向往感寄寓其中。“都”,有一种历史沧桑感,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以《故都的秋》为题,将自然景物的描写附着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令人期待,容易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出示补充材料。 【小结】
赏析了景语,感悟了情语,作为本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它很好地做到了以景显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在写景过程中运用的诸多表现手法也是我们在古诗文中常见的,希望大家学会迁移运用。 六、【结语】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说的是人的情感随外物的变化而变化,正如春景使人畅怀,暮景使人伤感。郁达夫则将故都的秋色和内心悲凉深沉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不仅让我们饱尝了故都的秋味,而且让我们看到了风雨飘摇之中一个伤感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信,学到这里大家也一定对秋有了更深的感悟,今天回去我们就将这些感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下节课交流,下课。
七、板书设计:如实录
与郁达夫的忧郁世界对话
----试谈《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思路
李茜
郁达夫的散文名作《故都的秋》作为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写景抒情散文,无疑是引领学生学习和感悟写景抒情文字的好范例。散文教学依然应遵循文体规律,教师要有自觉而充分的文体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始终。散文的精髓在于“神”,而“形”则看起来“纷繁杂乱”,我们要做的是将“形”的特点找准,并理清“形”与“神”的隐晦关系,理解散文的形神兼备、形散神聚,最终完成对于散文主题思想和情感的探究。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