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湖北省,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湖北省2016年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王良(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湖北省2016年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大冶一中王良
高二年级
《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教学设计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一中 王 良
【选点说明】
“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此话不无道理。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它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优秀的诗歌文本,总是可以从不同方面揭示社会、生存的隐秘奥义,揭示社会生活和个人体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文本,可以认识自身、认识社会。
现代诗歌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能促进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长期以来,现代诗歌的教学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没有把诗歌作为诗歌来教,“重意义、轻审美”,脱离了文学和诗歌的本身,也脱离了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现代诗歌的表现方式和诗歌技艺是相当繁杂,因此,我们教学现代诗歌时必须克服灌输和填鸭式的僵化教学方式,而应“选点”突破,“一课一得”,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以及分析、鉴赏甚至写作能力。
《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这首诗在诗人卢卫平创作的数百首诗中也许不是最好的一首却是最动人的一首。诗歌中用拟人的手法来描绘苹果——身份、模样、气味、形态、颜色、品质、命运等。诗歌语言平实,但依然能够打动每个读者,因为诗人塑造的苹果这一形象深入人心。这首诗中“悖论性修辞”手法比较突出,在文字修辞中把相互矛盾、冲突、不协调的东西或“异质”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这种矛盾修辞可以称为悖论性修辞。英美新批评派特别看重这种诗的方法,称“诗人要表达的真理只能用悖论语言”。这首诗中,诗人将这群苹果与其他的水果进行对比以突出其特征,赞美这群苹果;将这群苹果与“一生不曾进城”的苹果进行比较,表露出诗人对城乡差距的担忧;从“接受城市的挑选”到“最想家的” “让它们去看看大雪纷飞中白发苍苍的爹娘”,揭示了以城市高速发展为标志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苹果的善良、健康、朴素、干净和城市的喧嚣、焦虑和污浊形成鲜明的矛盾,呈现出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首诗是对生活现象的再现,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独白,是学生感受生活的媒介,是读者走进作者心灵的桥梁。
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选取就是以诗歌中的“悖论性修辞”为突破口,在朗读、分析、鉴赏中体味其妙处,并能尝试以“悖论”的角度鉴赏更多的现代诗,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充分体现新课标“语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念。
【策略说明】
现代诗歌也好,古代诗歌也好,都具有抒情性、形象性、音乐美、含蓄美等特点,抓住诗歌的这些特点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节课的教学围绕“导”“读”“品”“探”“迁”等环节展开。
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是用形象来思维,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所以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感知形象,品味语言,探究手法,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体验课文情境,感受作品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趣。
现代诗歌语言含蓄、委婉,常常运用意象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以读促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这是解读诗歌的关键。意象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这个象征构建了诗人的内在世界。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感知“苹果”的形象,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心思很容易牵引到人的身上,这群苹果其实不只是水果,它们还是一类人的象征,这也是诗的妙处玄机所在。如果挖掘出诗歌的象征义就能对诗歌的主旨有所把握,诗人就是想通过苹果赞美一类人的高贵品格,及他们身上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同时,作者也表露出对城乡差距的担忧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在充分感知形象、体悟情感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诗歌的表现艺术,以“悖论性修辞”为重点,从演绎到归纳,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体味诗意,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然后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北岛的《走吧》,从“悖论性修辞”角度来鉴赏诗歌。
最后课堂上所学的诗歌毕竟是有限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课外要多加学习积累。
课外让学生阅读几首现代诗歌,结合本节课阅读的两首诗,以“现代诗歌中的悖论性修辞赏析”为题,进行专题研究,完成一篇文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诵诗歌,引导学生感知形象,体会情感,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2、学会从“悖论性修辞”角度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掌握诗歌 “悖论性修辞” 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举一反三,学会从“悖论性修辞”角度鉴赏诗歌。
【过程设想】
一、以诗导入,走入诗境
以徐志摩的诗歌《偶然》导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接近学生与现代诗歌的距离。
二、初读感知,把握诗象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最后学生齐读,在听和读的过程中了解诗歌的内容。
2、诗歌中的主要描绘对象是一群苹果,那么这是一群怎样的苹果呢?它们身上有什么特征呢?请用“这是一群 的苹果,它们 ”这个句式来归纳概括。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赏析,体悟诗情
1、指导学生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
请学生朗诵,再由其他学生点评,老师指导学生朗诵需要从语气、语调、语速、轻重等方面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加深对诗歌形象和诗中感情的理解。
2、分析意象的象征义。
意象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这个象征构建了诗人的内在世界。这首诗歌中的苹果到底象征着什么?学生交流回答,以“这群苹果,使我想到了 ,他们 ”这个句式来表述。
3、引导学生体会“悖论性修辞”手法。
让学生找出诗句中作对比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情感。(1)诗人将这群苹果与其他的水果进行对比。(2)将这群苹果与“一生不曾进城”的苹果进行比较。(3)从“接受城市的挑选”到“最想家的” “让它们去看看大雪纷飞中白发苍苍的爹娘”的不同。
4、出示作者本人的创作体会。(视频)
5、教师出示概念:在文字修辞中把相互矛盾、冲突、不协调的东西或“异质”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这种矛盾修辞可以称为悖论性修辞。
4、教师列举学生学过的几首诗加以阐述。
四、拓展阅读,鉴赏诗艺
1、 出示北岛《走吧》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从“悖论性修辞”角度来鉴赏诗歌。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五、专题阅读,漫步诗林
课后布置作业:阅读课外让学生阅读几首现代诗歌,结合本节课阅读的两首诗,以“现代诗歌中的悖论性修辞赏析”为题,进行专题研究,完成一篇文章。
郑愁予《错误》 舒婷《神女峰》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附:板书设计
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
卢卫平
善良、健康、朴素、干净
……
悖论 苹果 赞美 担忧 困惑
恶刺、轻佻 、喧嚣、污浊
……
【个人简介】
王良,大冶市第一中学语文老师。2001年参加工作,工作期间曾获得“黄石市优秀语文教师”称号,获黄石市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论文《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性格走向》在湖北省优秀期刊《文学教育》一书中发表。我一直崇尚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天性、创造性。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帮助一个人;教育不是管束一个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