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湖北省,定风波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湖北省2016年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视频实录《定风波》张练兵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湖北省2016年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视频实录《定风波》武汉实验学校 张练兵
高一年级
《定风波》教案
武汉市实验学校 张练兵
【选点说明】
1、苏轼其人及这首《定风波》能较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特征“儒道互补”的精神,符合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
2、篇幅较小,特点突出,能在一节课内完成读懂全词掌握突出的鉴赏方法,并当堂背诵的任务。整堂课能给学生留下完整清晰的印象,做到一课一得,还可适当向课外延伸,做到学以致用,及时巩固。
3、苏轼在本词中体现出的不惧人生风雨,乐观、通达面对人生挑战的积极态度,能给学生积极人生态度的激励和引导,符合中学语文课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要求。
【策略说明】
1、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学习语言,主要采用语感教学法,重视学生自主地对语言材料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
2、结合诗歌教学的特点,重视诵读,通过学生反复而有层次地“诵读—点评—赏析—进一步诵读”的途径,把握诗歌情感、意象、意境、炼字、手法,学会两到三种赏析诗歌的方法。
3、品读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读、自主评、自主赏析,自主归纳,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教师只是其中的引导和合作者。
4、课前预习给学生准备好学案,提供赏析本词必备的作家写作背景、朗读技巧、相关文本、相关赏析技巧的知识,把他们设计成问题,对学生课堂自主赏析提供必要铺垫与帮助,可以形成反转课堂的效果。
5、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名家朗诵,给学生朗诵配乐,形成诗歌教学的审美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感受赏析诗歌的审美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可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成就一篇动人的诗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苏轼的《定风波》,看苏轼在一次道中遇雨后,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二、以诵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品读诗歌,读出情感,读出美感,学会几种赏读诗歌的方法。
1、放读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词,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划出有疑问的字词,交流,比如: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吟啸:放声吟咏 芒鞋:草鞋 任平生:萧瑟:微寒的样子
2、品读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反复“读—品”互动的途径,读懂诗歌,归纳赏诗的方法。
(1)读出情感、态度——读准轻重音、节奏、句调(反复“读—品”互动)
(2)品读重点词句:莫听—何妨—轻—蓑—任平生—归去;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3)品读词中意象、意境,赏析托物言志、因景悟理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4)归纳读诗方法:知人论世、浅语深读、文本互涉。
3、美读
巩固上一环节反复“品—读”成果,升华朗诵水平。听名家朗诵,然后全班一起配合古乐朗诵诗歌。
4、背诵
引导学生对全词上、下阕的内容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当堂背诵全词。
三、问题探究:
对这首词,现代人有以下看法:(1)夏承焘:苏轼认为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幻想“也无风雨也无晴”;(2)胡云冀:词里含有不计较地位得失,经得起挫折的暗示。你的看法是什么?
四、拓展阅读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哪些词句较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课后探究:
苏词题材上的一大特色:用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以《从苏词看人生》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