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大萧条,罗斯福新政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岳麓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下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山东省 - 济南(大象版必修二)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准确透彻的解释、理性深入的思考
——核心素养下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中的第二课,主要讲述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及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行的自我调节即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高中历史经济史部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从纵向看,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不仅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全新模式,并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借鉴,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与调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影响深远。所以学好这节课,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其次,从横向看,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的全新模式并非无源之水,它是受到了同时期苏联五年经济建设计划巨大成功的启发,同样,上一课中学到的苏联新经济政策中也引入了诸如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经比较后,不难发现二者具有不同制度间互通互鉴的共同点。若借此带领学生构建时空坐标,横向思考同时期美苏两国的经济状况及政策调整,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前后知识的贯通和衔接。
人教版将该部分内容分为两课即《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分别详细介绍了“虚假繁荣”、危机的蔓延、“自由放任”、新政背景、新政政策、新政影响。人民版则是将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部分合为一课。各版本各有千秋。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之下,我将教材内容整合为四部分:对经济危机原因的历史解释、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史料解读、对同一时空下美苏政策调整的比较、对本课中涉及唯物史观的总结。
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既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又充分借助视频、史料等其他资源,拓展知识面。
本部分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环节中包含以往知识回顾、史料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本课做出如下要求: 1、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
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
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据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
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影响。其中,在
解释原因方面,结合动画观看和音频讲解,充分锻炼学生从视频影像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借助学生对经济危机根本原因和刺激因素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其次,在特点的总结方面,采用回顾初中所学由学生自己总结,充分培养学生前后知识衔接,温故知新的能力。 2、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实质及影响。在新政内容的学习上,首
先,让学生结合课本迅速概括新政措施,借此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并概
括关键之时的能力;其次,结合四段史料具体分析新政中各项措施究竟是如何调节供需的,借此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图片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
学会构建同一时空下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并加以比较归纳。为
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借助阿曼德·哈默的故事带领学生分别分析了1921年的美苏和1933年的美苏经济状况,进行横向比较。
4、 把握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
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采取对“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三大政策的共同点的分析,即都是在国家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进行地适时的政策调整,并且最终都取得了成功,从而得出结论。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思考和解读。难点内容是对经济危机中供需矛盾的理解,及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对于解决供需矛盾所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学生在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4课《经济大危机》中学过。 《经济大危机》一课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分别为:“‘繁荣’及其崩溃”和“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柯立芝繁荣”,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特点、开始标志、表现等问题,鉴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
了解,所以本节课可以一掠而过,预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站在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点之上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
《经济大危机》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新政开始的时间、罗斯福生平,新政中的大致措施。鉴于此,本课对于上述问题也不必过多赘述,而是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对于调整供需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对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这两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接触过,哪位同学谈谈你“记忆中的危机与新政”?
通过学生的回顾,唤起了大家对于经济危机爆发时间、标志、表现、影响、新政与危机关系等初中所学知识的记忆。
师:大家对经济危机的记忆还停留在饥饿、失业、恐慌这些情景和画面上,对于新政也只是知道她是解决危机的对策而已,那么你是否想知道经济危机究竟为什么爆发?新政又是如何摆脱危机的。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站在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点上对危机做出更精准的解释,对新政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一、寻找更准确的解释——经济危机(观看动画回答问题,以小汽车产销为例分析供需矛盾的产生)
师: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动画来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过程,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刺激因素有哪些? 动画:(旁白: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巨大飞跃,插上电源的机器
飞速运转,
过去难以达到的生产任务现在变得so easy。产品供给在不断提升, 但是工人工资却不见涨,
因为财富被生产资料所有者也就是少数资本家揣进了腰包。
不过人们却并没有因此而买不到东西,因为他们可以从银行贷款shopping。资本家被这种虚假的购买力蒙蔽了,他们一看产品畅销有利可图便纷纷通过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募集资本扩大生产。企业的股价因此迅速攀升,今天一块明天两块没准后天就会三块,于是人们纷纷从腰包里掏钱购买购票,这就使得实际购买力更加低下。终于有一天虚假繁荣的泡沫吹破了,供需矛盾浮出水面。老板为产品滞销而烦恼,民众为股价暴跌而忧心,只有一个人胡夫总统还优哉游哉的说着“莫得急,莫得急,市场会自己调节自己哒”坚持着他的自由放任政策。终于有一天,企业因为严重的产品滞销而倒闭了,工人因为企业的倒闭而失业了,银行因为太多的坏账而关门大吉了,股市因为市场的崩溃而一路绿灯往下跌,最终也崩溃了。就这样经济危机爆发了。)
师:通过动画不难看出,经济危机就是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那造成供大于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分析得出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师: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是面向全社会的,我们称之为生产社会化,但是生产资料却被少数资本家占有,这就决定了财富主要流向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也就是少数资本家手中,作为消费主体的工人收入很少,因而实际购买力就很小,从而导致实际购买力远远赶不上产品总量的矛盾,
也就是供大于求的矛盾。而刚才所说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伴随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换句话说,只要制度不变,矛盾就不会消失,危机也就无法避免。刺激因素有哪些? 生:股票投机、银行信贷、自由放任。
师:请具体分析各因素对供需产生的影响。如果这样干巴巴的分析有点太抽象,咱们不妨举个例子,以小汽车的供需为例吧。按理说,社会上生产出多少小汽车,就会有多少dollor与之对应,假设六辆吧,那购买力就有6dollor,但是刚才说了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得实际购买力远远低于产品总供给,那么就少了3dollor,剩下的这些车和dollor会在这三个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怎样的增减呢?好我们首先来看银行信贷。 生:分析得出:一方面,银行信贷可以导致虚假繁荣,是资本家盲目的扩大生产,供给增加。另一方面,银行信贷为资本家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
师:再分析股票投机。
生:分析得出:一方面,人们拿钱进行股票投机使实际购买力更小。另一方面,股票投机为资本家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 师:再分析自由放任。
生:分析得出: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需要政府调控,而此时政府却自由放任,使供需矛盾愈演愈烈。
师:好,通过同学的分析,我们看出银行信贷和股票投机和自由放任使得本来就很多的小汽车越来越多,而本来就少的dollor也就是实际购买力却越来越少,这三个因素对经济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经济危机的认识不再停留于初中对于时间、表现的认识层面,而是给予了经济危机爆发原因更准确的解释。 影响: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创,人们并没有过上胡夫上任时曾许诺给他们的“家家都开小汽车,人人都吃大火鸡”的美好生活反而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绝望中的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民主制产生怀疑。更为严重的是危机的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二、在史料前思考——罗斯福新政(史料阅读、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新政对供需的影响)
就在美国人民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上任后,罗斯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每周末的晚上通过广播向美国人民倾诉美国面临的困难,以及政府应对的措施。每到此时,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炉火边、在收音机旁,聆听总统的声音。人们习惯地将它称为“炉边谈话”。那么罗斯福会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危机使人们重新过上幸福生活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罗斯福新政。我们从教材中找出答案。快速浏览教材。
生:概括出:金融(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心),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运动),农业(减耕减产、国家补贴),社会(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师:措施已经概括出来了,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措施进行深入的思考,那就是这些措施究竟是如何调整供需、缓和危机的?我们总说论从史出,史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依托,下面我们就依托四组史料进行小组探
究,进行一个分组,分别是金融、工业、农业、社会四组。任务:大家思考史料下方的问题。同时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你们组负责的措施是如何解决供需矛盾的。
史料一: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
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念。
——罗斯福“炉边谈话”
思考:政府为何要恢复民众对银行的信心?
生:分析得出:金融方面通过整顿金融、撬动了杠杆,通过恢复银行,缓解了通货紧缩。
史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部门要制定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人工资标准等。如果违规,总统有权吊销其
执照。
——《美国通史》
思考1:总统吊销企业执照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2:分别分析各因素对调整供需的影响?
生1:分析得出:政府要求企业控制规模、维持物价、提升工资。 生2:分析得出:通过控制规模,缩小了供给,通过维持物价,避免企业因互相压价而带来的效益亏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一系列问题,进而保证了需求。通过提高工资,提升社会总需求。
史料三: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宰杀牲畜,……国家对销毁农产品的农场主进行补贴。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思考:民众饥肠辘辘,政府为何却要销毁农产品?
生:分析得出:销毁农产品一方面可以减少供给,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农场不倒闭,从而使农场工人不失业,进而稳定需求。
史料四:美国田纳西工程管理局在1933年5月成立,这是一个横跨7个州的大型工程。……管理局用全国的专家和国家资源在环保、经济发展、社会救助、雇佣失业人员等方面提供服务。
——《经济危机与公共工程:田纳西和胡佛坝的启示》 思考:经济如此困难,政府为何大兴土木?
生:分析得出:以工代赈作用有三:1.提供就业,增加需求。2、基建带动建材产业链发展,拉动内需。3、建立健全基础设施。
师:如果仅仅是阅读,这是四段再简单不过的史料,但是通过刚才的分析和挖掘,我们终于弄明白为什么政府要这么做,这些措施归根到底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提高需求,缩小供给。所以,作为高中生,面对史料,我们不能做一个简单的阅读者,一个感性的阅读者。而应该进行深入的挖掘思考,做出理性的分析评判,这才是我们在面对史料时应该有的态度。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措施,我们不难发现政府的影子其实无处不在,经济不再是自由放任,有一只看得见的大手正在调控这他朝着有序、规范的轨道行进,而这只手就是国家的干预。由此,我们总结出新政的特点?
生:国家干预经济。
师:新政并不被所有人买单,部分资本家认为罗斯福对工人太好啦,却
天天在敲富人的竹杠,还有人说罗斯福“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你怎么看?
生:分析得出:一方面,新政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因而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师:总结得出:新政实质: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之下的局部调整。
师:那么,新政成功了吗?它又会给美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通过一组图片加以总结。
(图片旁白:新政调整后的美国回到了从前的模样,工人走进了车间,农民走进了农田,总统的笑容让人们重新拾起了对民主制度的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新政中创立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全新模式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借鉴,并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此开创了长达二十年的“黄金时代”。)
生:分析得出:经济恢复、政权巩固、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全新模式。 三、穿越时空的奇人——哈默(史料阅读、构建时空坐标看不同制度间的相互借鉴)
师:当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以后,我们有必要再看看这个风云际会的时空,有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如同一个使者穿梭在同一时空下的不同地区和制度间,带给穷途末路的国家以新的希望。他叫阿曼德·哈默。他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大亨,被誉为点石成金的“经营之神”。1921年,他来到了苏俄,得到了列宁的亲切接见,他的到来会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哪些新的因素?找关键词。
材料:1921年10月28日,苏俄同哈默签署了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经营权的合同……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在哈默的引荐之下,福特在伏尔加河下游兴建了工厂,苏联的第一辆嘎斯车开上了的街头。
——《大国崛起》 思考:哈默的到来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哪些新因素? 生:外资、对外贸易、技术。
师: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从未有过的,他推动了苏俄哪项经济政策的实施? 生:新经济政策
师:引入市场的新经济政策带给受战时共产主义影响而萧条的苏俄经济以新的活力。
师: 1933年,他又从苏联回到了同样经济危机中的祖国,从苏联归来的哈默会给美国带去怎样的经济建设经验? (视频略)
生:计划、宏观调控。
师:引入宏观调控的美国经济重新恢复了生机。1979年哈默又应邓小平的邀请来到了中国,哈默此行又会推动中国哪项经济政策的实施? 材料:1979年5月,应邓小平的邀请,一位年过80的美国老人带着20多位美国专家,专门到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计划。这位老人就是哈默。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生:改革开放。
师:从哈默的经历中我们再来看看这三国政策的变化,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生:分析得出: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 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
四、历史规律的总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师:我们发现“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都在经济遇到困难时对政策进行了适时地调整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那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生: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结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给予了经济危机更深层里的历史解释,我们结合史料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更为透彻的分析解读,我们在美苏经济政策的转变中再次印证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唯物史观,我们也在同一时空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制度的相互借鉴中感受到了文明互通的魅力。从危机到新政,从孤立中的绝望到互鉴中的希望,我们看到了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我们悟到了人类未来需要合作共赢。当今人类依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面对挑战,是封闭固守还是互鉴互通,我想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板书: 正板书:
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1、概况
2、原因
3、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 2、内容 3、特点 4、实质 5、影响。 副板书:小汽车与dollor的案例。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