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自由平等的真谛
所属栏目:初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贵州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框 自由的真谛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体悟法治的价值追求,初步形成尊重自由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的法治观念,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 2.地位和作用
《自由的真谛》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以“崇尚法治精神”为题,以宪法为视角,重点分析自由、平等等法治精神的核心价值要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由的内涵及其价值,理解法治对自由的保障作用。为下一框题知识:珍视自由做好理论铺垫。正确理解这一核心价值要素,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权威的法治意识。对于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真正从内心认同宪法,践行宪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富有活力,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是,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对于自由的认识处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阶段,甚至有少数学生不认真履行受教育的法定义务,不珍惜受教育的权利,随意旷课、逃学或辍学,错误的认为“这是我的自由”;有些学生虽然知道自由不是绝对的,但是对自由的认识停留在浅层面,很难把自由与法治联系在一起。
基于以上学情,本框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增强珍视自由的意识,崇尚和弘扬法治精神。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自由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
(2)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
(3)提高学生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的辩证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表演”,让学生观察、评价、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生成问题。
(2)运用朗读、观看视频等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启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并归纳现象背后的道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进行法制渗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增强珍视自由的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2)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 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六.教学过程 (课前分组)
(一)导入新课:
过渡:上课前,有三名同学正在讨论一个话题,现在我们就来听听他们在讨论什么呢?
第一个同学说:唉!我觉得自己一点自由的权利都没有,今年我的压岁钱又全部上交给我妈了。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
第二个同学说:对呀,我的也是,我就特别想把我的压岁钱拿去赌一把,或者请你们去网吧玩几个通宵呢。 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但是现实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的规矩和限制呢?你看,班规、校规还有家规;小芮,你的成绩那么优秀,你是不是更加没有自由呀?
第三个同学说:我倒是觉得自己挺自由的,我的压岁钱大概有1000元,不过我有200元的自由支配权,可以购买我喜欢的有意义的东西。这是经过家庭会议商议决定的,至于看电视,上网等等,我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了,我还是有适当的玩的时间。所以我特别开心,做什么事都很带劲哦,所以我觉得自由是有界限的,这样的自由我们是可以争取的。
设问:他们在讨论什么话题? 学生回答:自由
推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就是第七课第一框“自由的真谛”(随即板书)
(二)新课讲解 :一 自由的真谛
(过渡)自由是美好的,然而不同的人对自由却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刚才三名同学对自由的看法也不同。
第一环节:美好的向往
情景对话 第一个同学说: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二个同学说: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
第三个同学说:自由是有界限的。
设问 你赞同哪个同学的说法?为什么? 学生回答
阐述观点 → 请其他组员评价 → 老师点评(引导学生生成问
题并解决问题:自由的含义)→成果展示
教师点评及成果展示(PPT强调加粗字体
1.自由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的语句)
体现:我们享有的和正确行使的各项权利
举例说明:比如说玩是我们的自由和权利,当我们拥有这项权利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学生答:开心、高兴、激动等等)而我们正确行使这项权利的做法则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回忆七年级我们学习的有关玩是我们的权利的知识回答。(学生回答:要玩得安全、玩得适度、玩的有意义)对了,它并不是毫无范围。 (教师过渡):自由是美好的,人们渴望自由,向往自由!那么,拥有自由有什么意义?请找出第三个同学所获得的自由让他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心理上→特别高兴(教师引导)→幸福感上升
行为上→做什么事都很带劲(教师引导)→活力增强 人人都这样就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自由的意义:(全班齐读)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形式及方法
以组为单位,学生自觉举手回答,阐述观点 → 请其他组员评价 → 老师点评(引导学生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成果展示(小组加分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法:引导式教法为主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 时间
10分钟
(师)过渡:自由那么美好,那么重要!人们渴望自由,追求自由,风筝也想努力挣脱线,寻找自由,接下来请一名同学朗诵“寻找风筝的自由”,看看它能找到自由吗?
第二环节:寻找风筝的自由
(续写故事) “寻找风筝的自由” (师生配合朗诵)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
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已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
(续写)风筝躺在地上向天空哭诉着,为什么?为什么我飞不
起来,为什么不给我自由?(师)天空传来了一个声音:是你!是你自己放弃了自由。我放弃了?我有过自由吗?
设问 (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风筝要实现自身的自由需
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理解自
由应受必要的限制?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阐述观点 → 请其他组员补充说明→ 老师点评(引导学生生成
问题并解决问题:自由的特点)→成果展示 教师点评 (成果展示) 引出3.自由的特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
(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形式 (方法) 师生配合朗诵;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举例时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发言并挖掘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认识,感受和体会自由是有限制的,从而得到一定的启示:真正做到遵纪守法,知道做人做
事的法律标准和道德标准。) 教法:情景教学法为主
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时间 10分钟
(师)过渡: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是有限制的,那么网络世界的自由呢?你们喜欢上网吗?那么在网络上我们是不是可以为所欲为呢?请看视频,回答问题
第三环节:以案说法 由案推理
以案说法 有关网络谣言的视频
设问 (1)视频中制造谣言的网民受到怎样的制裁?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视频中谣言传播后,会造成什么影响?面对谣言,该企业
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这又说
明道理?
学生回答 阐述观点 → 请其他组员补充说明→ 老师点评(引导学生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成果展示
教师点评及 成果展示 4.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
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3)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这让我想起有几句名言: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 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
——西塞罗(古罗马政治家)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 真所谓无法治不自由
形式 (方法)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记入小组成绩,教师评价;名言警句学习。 教法:案例分析法为主;逻辑推理法;法制渗透:第一个问题解决时导出《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和《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学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时间 15分钟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学生集体学习,梳理重点和难点知识)
自由的含义和体现
自由的意义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的特点★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
第七课第一框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