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良好的人际关系,眼神的秘密
所属栏目:心理健康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良好的人际关系《眼神的秘密》福建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学时
《眼神的秘密》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学习读解眼神中的丰富含义,感受不同眼神给人的心理体验。了解在与人交流时,运用好自己的眼神,增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设计理念】
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是初中阶段成长的重点之一。通过人际交往,他们既可以减轻因生活单调、学习紧张带来的种种压抑、紧张、孤立和烦恼,还可以感受到亲朋好友之间真诚的理解、宽容、支持和赞赏,激发起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沟通技巧的学习能让学生避免不恰当的处理人际沟通而引发的矛盾,同时也能帮助其塑造良好的个人修养,促进其心理的逐渐成熟。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环节上可多应用互动的方式,引用具体形象的事例,让学生能够真切的进行感受和体验。本课的设计思路以“情境——体验——交流——升华”的教学模式进行推展。首先通过形象生动的眼神展示导入,接着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眼神的力量,进而通过学生互助交流,辅以教师适当指导,达到课程内容的升华与内化。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排演短剧,面具,抽签卡,彩笔,讨论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心理短片欣赏
播放《长江七号》电影片段一分钟。该片段中“长江七号”用丰富的表情表现了多种心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长江七号”不同表情时眼睛的变化。
小结:眼睛不但是最灵敏的,让我们感知五光十色的世界,还是最能传情达意的。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设计意图】
活跃课堂气氛,引出眼神可以传递多样的信息,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
二、解读词语中的眼神
请学生从词语中的眼神解读心理状态 • 眉开眼笑——高兴 • 怒目圆睁——愤怒 • 目不转睛——兴趣 • 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 不屑一顾——轻视 • 目中无人——高傲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眼神传递出的不同内涵。
三、活动:眼神表演秀
板书展示以下几个词,请几位同学来抽签表演。要求用面具挡住脸,只露出眼睛,其他同学猜表演的是什么状态。
愤怒、疑惑、专心、开心、恐惧、讨厌、悲伤、惊讶、害羞 小结:不同的眼神传达不同的心理状态。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眼神表达的不同情感意义,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
四、体验眼神的力量
请学生一起来体验下两种常见眼神,体验眼神的力量。 1、斜着眼睛看对方
体验方式:同桌两位同学相互斜对方30秒。 学生分享感受:轻视、瞧不起、敌视。
应用互动白板将学生体验照片投屏,再分享看到自己眼神后的感受。 2、盯着对方看
体验方式:同桌相互盯着对方看30秒。
学生分享感受:感兴趣,警告,审问罪犯,挑衅,威胁。
应用互动白板将学生体验照片投屏,再分享看到自己眼神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引导全体学生感受不同眼神的带来的不同体验。
五、心理短剧
两位学生表演心理剧《你的眼神》,展示另外四种让人感觉不良的眼神。 剧情:甲:你看见我的橡皮了吗?
乙:(1)不看对方,还在干自己的事情。淡淡地说“不知道。”
(2)偶尔看一眼,闪闪躲躲,做贼心虚。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知道。”
(3)从上到下打量对方。说“我不知道,难道你怀疑是我拿的。” (4)翻白眼。不耐烦地说:“不知道、不知道,我还有事。” 请学生小组讨论以上几种眼神的含义,并把它们写在讨论纸上,并思考如何使用让人舒适的眼神。
眼神 含 义 斜眼看对方 盯着对方
不看对方
偶尔看一眼,躲躲闪闪 从上到下打量 翻白眼
思考:
你是否也给过别人这样的眼神呢?你喜欢这些眼神吗? 我们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喜欢的眼神,别人一定也不喜欢,而常常我们就是因为一个不礼貌的眼神给人造成有意无意的伤害,引发了不必要的矛盾。在日常生活中你自己或他人是否因为这样的眼神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呢?
这些眼神都是没有魅力的眼神,我们如果发现自己在这样看人时,要提醒自己赶快调整。
那么现实生活中你曾经因为眼神沟通不当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么?你又喜欢别人与你交流时展现什么样的眼神呢? 【设计意图】
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不同眼神有更直观的感受。在思考不同眼神所表达的含义的同时,反思自己应做的调整及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六、心理导航
心理学家有关人际交往中眼神沟通的三个建议:
(1)看人应该正视,这可以表现你的自信,也可以表明对他人的尊重。 (2)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应有30%—60%时间注视对方。每次注视对方的眼睛不超过3秒。
(3)目光礼仪的交流圈:以对方的鼻子为圆心,以鼻子到肩膀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传接重要信息时,可注视对方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才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