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统编部编版优质课比赛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河南省开封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统编部编版优质课比赛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河南省开封
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
教材分析
《绿》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现代诗。这首诗是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于1979年创作的。艾青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全诗表达极具特色,诗人没有刻意追求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这首诗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2个生字,会写4个常用字,积累“墨绿、嫩绿”等11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2个生字,会写4个常用字,积累“墨绿、嫩绿”等11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揭示课题
1.诗句引入,激发兴趣。
绿色,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下面的诗句中都有“绿”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诗句及图画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了解作者,揭示课题。
(1)古人爱写“绿”,现代诗人艾青也在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吧。
课件出示:艾青简介
(2)现代诗人艾青笔下的“绿”,又会有怎样的美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绿》,用心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含有“绿”的古诗导入,引导学生感受“绿”的美,走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首现代诗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初感绿意
1.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第一行(描写绿色的词语):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第二行(描写动态的词语):集中 拥挤 重叠 交叉 飘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好诗中的词语,读出色彩的不同,动态的变化。
为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奠定基础。】
2.指导书写“叉”。
教师范写,相机指导:“叉”虽然笔划少,但不容易写美观,它是独体字,书写时,横撇和捺的交叉点定位要准,位于这个字长度的二分之一处,接近田字格的中心点,点画写在三角区域的中心,在竖中线收笔。
3.学生练习书写。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每小节分别写了绿的什么?
5.交流每个小节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结构。
6.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交流,听完老师朗读诗歌,你对绿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订正读音。朗读诗歌,把握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这样更有助于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
三、精读细品,想象画面,读中悟绿
1.过渡:这首诗歌之所以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感受,是因为作者借文字传递了他奇特的想象。
课件出示:默读诗歌,用“——”画出你认为想象奇特的诗句,简单批注。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出感受,读好诗句。
(1)学习第一小节。
预设1:理解“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句诗中“倒翻”的意思。
你有过墨水瓶“倒翻”的经历吗?诗中的这个倒翻给你什么感觉?(是喜欢的,是欣喜的……)读出自己的感觉。
预设2:想象“到处是绿的……” 描绘的景象。
“到处是绿的”是怎样的景象?你能读出眼前目之所及、绿意盎然的景象吗?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学生亲身体验,引领学生体会这里的“倒翻”与写实的倒翻所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这时的作者心情是快乐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到处是绿的”是怎样的景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习第二小节。
预设1:感受诗歌中“绿”的丰富。
诗人找到多少种绿?引导学生朗读思考诗中省略号的内涵。
启发引导:这些绿仅仅会是颜色吗?这墨绿的会不会是远处的山峦?那翠绿的可能是柳树吐出的嫩芽吧?想象词语背后的美丽的大自然。
读出对大自然的喜欢和赞美。
【设计意图:想象是理解诗歌的最好方法。通过朗读,结合想象,丰富画面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诗文背后更广阔的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3)学习第三小节。
预设1:风、雨、水、阳光都没有颜色,为什么在诗人眼中都是绿的?
请学生充分交流:为什么在诗人眼中这些事物都变成了绿色?
小结:因为诗人爱这绿,爱这大自然,陶醉于这大自然的绿之中,所以满心满眼皆是绿色。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还可以感觉到什么是绿的?体会“绿之宽广”。
小结:诗人在诗中写了现实中实实在在“看”得到的景物,还表达独特的感觉。
带着自己的感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全班一起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反复朗读,用心去琢磨去体会诗中“是,是,是,也是”所传递出来的“绿之宽广”,从而感受诗歌的意境。】
(4)学习第四、五小节。
预设1:理解“绿都动起来了……”。
你从哪些词语中发现绿都动起来了?(集中、挤、重叠、交叉、飘动)
创设情景:你想成为大自然中那一抹绿吗?你们分别都是什么?伸直双臂展示出你蓬勃的生命力,结合这两小节诗文,听老师指挥按着节拍整齐地飘动。
绿色的小精灵们,想看看“大自然”飘动的绿吗?(出示视频:大自然飘动的绿。)
当“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读出自由的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画面的变化,带动学生体验,体会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借助视频画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3.总结。
通过交流,同学们发现这首诗处处带给我们奇特的感受。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板书:景象 感觉)
四、深度阅读,结合资料,体会情感
1.再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艾青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画家,他用色彩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学们想一想,他想用绿表达什么呢?
预设:体会到对绿色的喜爱,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资料,体会诗人情感
课件出示创作背景,学生默读,思考:“绿”仅仅只是一种颜色,绿是什么?
预设:绿是生机,是希望,是理想……(板书:绿是……)
五、配乐朗读,积累背诵
1.引导学生带着自己对“绿”丰富的感受,配乐朗读这首诗。
2.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美的意境。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积累背诵。】
六、总结全文,聚焦单元主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许多诗人用诗写下了看到的美,老师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观察美,发现美。
七、课后作业
阅读课后“阅读链接”,想一想,同样写“绿”,艾青和宗璞两位作家的文字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异同之处?
板书设计:
10 绿
景象
总分
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作者独特的表达。
2.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诗,再次感受诗人情感
1.听写词语。
2.全班朗读诗歌。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结合“阅读链接”,进行比较阅读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思考:同样是写“绿”,两位作家的文字有什么异同呢?
2.四人小组交流,完成学习单。
篇目 | 相似之处 | 不同之处 |
《绿》 | ||
《西湖漫笔》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