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第十一届全国高中
所属栏目: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十一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贵州—任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十一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贵州—任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函数的应用(二)第一课时的内容.
2.内容解析
函数与方程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也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数学思想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基本初等函数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函数图象及性质,探究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条件是函数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在数学知识内部的应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是为下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奠定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二次函数的零点的定义抽象出一般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并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以及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的判断,推断出一般的方程的根与相应的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横坐标、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通过分析具体二次函数零点附近的图像和函数值的特征,结合其他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函数值特征,总结归纳出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得出函数零点存在定理,最后利用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研究具体方程根的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作出函数图像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本节内容,体现函数的应用价值.
函数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把函数在解方程中加以应用,渗透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比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观念与信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零点与方程的解的关系,以及函数零点存在定理.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在初中,学生已经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二次函数的图象也比较熟悉,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的模型,掌握了函数图象的一般画法及函数的一些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最值等).本节内容是将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讨论,通过几个学生熟悉的具体函数,抽象出零点的概念,归纳函数在某区间有零点的条件,从而得出函数零点存在定理.进一步从代数与几何两个角度判断零点的个数.从代数到几何,从几何到代数全方位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转化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属“最近发展区”,但学生对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握不到位,应用意识不强,其观察、归纳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故函数零点的存在定理的生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理解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故本节课的难点是: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的导出,以及理解函数零点存在定理中的两个条件是函数在某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借助函数图像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
三、教学目标设置
1.根据二次函数零点的定义抽象出一般函数零点的定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2.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以及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推断出一般的方程的根与相应的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横坐标、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通过分析具体二次函数零点附近的图像和函数值的特征,再结合更多函数图像,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得出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四、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本节课的特点,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问题解决为主线,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思想,采用启发诱导,通过营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数形结合,由浅入深,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链.采用“设问—探究—归纳—定论”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舞台.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在“函数的应用(一)”中,通过一些实例,我们初步了解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了用函数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方法,体会了函数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的重要性.本节我们将继续探究和学习运用函数性质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方法。首先我们来探究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小节统领明确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二)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新知
1.问题引入
问题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数解?若有,是否有求根公式?
(2)
学生回答(预设):第一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它有实根,可用求根公式求解;第二个方程不会解.
回顾数学的发展史,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对方程的求解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古代数学家已比较系统地解决了某些类型方程求解问题,约公元50~100年编成的《九章算术》记载了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的求根方法;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提出了“正负开方术”,提供了一种用算筹布列解任意数字方程的有效算法,此法可以求出任意次代数方程的正跟.
外国数学家对方程求解也有很多的研究: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花啦子米(Al-Khowarizmi,约780-850)给出了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1541年,意大利数学家塔尔塔利亚(N.Tartaglia,约1499-1557)给出了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1545 年,意大利数学家卡尔达诺(G.Cardano,1501-1576)的名著 《大术》一书中,把塔尔塔利亚的解法加以发展,并记载了费拉里(LFerrari,1522-1565)的四次方程的一般解法.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凸显研究的必要性,同时融入数学文化展示方程求解的发展史,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今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函数的零点来探究方程的解的情况.
问题1:如何从二次函数的角度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什么?它们与相应的二次函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就是二次函数的零点。
问题2:类比以上结论,对于一般的方程我们是否也能从函数的角度来探究其解的情况?
学生回答(预设):能,方程的解就是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与二次函数一样,这里我们也把方程的解叫做函数的零点.
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引导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出发,从特殊到一般,通过类比发现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函数的零点定义探究
一般函数的零点:对于一般的函数,我们把使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直接将二次函数的零点的概念推广到一般的函数,从而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般函数零点的定义,让他们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追问(1)函数的零点是点吗?
学生回答(预设):函数的零点不是点,而是方程的根,是一个实数。
追问(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与函数的图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
方程的根(方程有实数解)
函数的零点 函数的图像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函数有零点) (函数的图像与轴有交点)
因此关于方程的解的情况的探究可以转化为探究函数的零点或者函数的图像与轴交点情况.
设计意图:根据函数零点的定义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别从代数和几何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函数的零点,以达到辨析定义的目的,同时紧扣最初我们提出的方程问题将方程解的问题转化为函数的零点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的应用.
3.函数零点存在定理探究
问题3:请同学们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并计算其零点所在的区间和上端点处的函数值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预设):在区间上零点左侧的图象在x轴下方,零点右侧的图象在x轴上方.相应的函数的取值在零点左侧小于0,在零点右侧大于0.即函数在端点x=2和x=4的取值异号,即,在区间亦然.
问题4:观察下列函数的图像,思考:对于一般的函数,在其零点所在的区间上 是否也有上面的结论?
x | y |
1 | -4 |
2 | -1.306 9 |
3 | 1.098 6 |
4 | 3.386 3 |
5 | 5.609 4 |
6 | 7.791 8 |
7 | 9.945 9 |
8 | 12.079 4 |
9 | 14.197 2 |
课题 一、函数零点的定义: 例1. 例2.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