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第十一届全国高中
所属栏目: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十一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超几何分布》广东—肖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十一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超几何分布》广东—肖
《超几何分布》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七章 第4节 第2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超几何分布的定义,超几何分布的均值,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2.内容解析
超几何分布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该概率模型的学习与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基本性质与计算、古典概型等基础知识紧密联系,是概率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过程.教材将超几何分布的学习安排在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数字特征的一般性知识后,与二项分布构成一个课时单元,一方面体现了两个模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能突出两个模型的应用价值.
超几何分布是特殊的古典概型,主要用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中的概率计算,其中对抽取的每个个体只考虑是否具有某种特征,即总体可以分为
和
两个子总体,
表示具有该特征的子总体,
表示不具有该特征的子总体.与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是
重伯努利试验不同,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每次抽取的条件不一样,且各次抽取的结果不独立,是
个不同的伯努利试验,而非
重伯努利试验.教材通过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对比学习,深化对两个模型特征的理解.
超几何分布的学习体现了建立概率模型的一般研究路径:问题情景—归纳随机试验的特征—定义随机变量
—推导
的分布列—简单应用.教材通过对比放回抽样与不放回抽样,初步认识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区别与联系,体现了类比的数学思想;在建立超几何分布的概率模型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列举不放回选出学生、不放回抽取产品、不放回摸取小球等不同背景的试验,引导学生根据试验特征来判断试验是否为超几何分布,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材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区别与联系,体现了应用信息技术研究概率统计问题的内在需求.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超几何分布模型及其均值,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有放回与不放回抽样试验的对比,理解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理解事件
的含义,会用排列组合数计算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的概率,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2)能借助Venn图理解并抽象出超几何分布模型,会用超几何分布模型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应用类比、特殊与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发展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素养;
(3)能借助Venn图猜想超几何分布的均值,通过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体会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思想和信息技术软件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数学建模素养.
2.目标解析
达成以上目标的标志是:
(1)会区分有放回与不放回抽样试验的特征,会求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问题的概率;
(2)能借助Venn图理解超几何分布模型及其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能识别概率问题能否用超几何分布模型计算,会根据求解步骤应用超几何分布模型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能借助Venn图猜想超几何分布的均值并理解其推导过程,会用信息技术生成概率统计图表,能根据图表分析得到概率统计结论,体会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生学情分析
超几何分布学习的认知基础是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空间、古典概型等基础知识,以及二项分布的学习经验等.
对于简单随机抽样,学生理解了放回抽样与不放回抽样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感知到“逐个不放回地随机抽取
个个体作为样本”与“一次性批量随机抽取
个个体作为样本”是显然等价的,其中,“逐个取”和“一次性批量取”的抽样理解会影响试验样本空间中样本点的个数计算,“逐个取”的试验样本空间是有序(无重复)样本空间,“一次性批量取”的试验样本空间是无序样本空间,两种不同的理解能帮助学生从推理的角度理解“逐个取”和“一次性批量取”确实等价.在比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选择更简洁的求解方法作为数学模型,感悟数学的简洁美,深化对超几何分布的特征的理解.
对于超几何分布的随机变量取值
的范围,学生初步具备了用直观图示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全概率公式的学习经验,缺乏将不放回抽样直观化的意识,教学不妨引导学生在直观图示的基础上,理解样本空间,推理求解随机变量取值
的范围.
对于超几何分布均值的直观猜想和推理证明,学生积累了应用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猜想二项分布均值的活动经验,缺乏结合直观图示猜想均值、推导均值公式的意识,学生广泛联系等比例分层抽样等相关知识的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理解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区别与联系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观察、发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超几何分布模型的特征,超几何分布随机变量范围的理解,以及均值的猜想与推导.
四、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从有放回抽样的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求解出发,帮助学生复习二项分布模型,回顾基于样本空间利用古典概型计算概率的步骤,引导学生积累对比两种不同思路得到的分布列结果之间的联系,筛选更为简洁的分布列结果作为概率模型的活动经验,为不放回抽样随机试验的研究提供类比基础和研究思路,引导学生自然想到应用古典概型求解概率,对比一次性批量抽取和逐个有顺序的依次抽取两种思路,选取较简的一次性批量抽取思路进行一般概率模型的抽象.在抽象超几何分布模型的过程中,教学借鉴条件概率的概念、全概率公式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借助Venn图理解超几何分布的直观意义,并推导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而引导学生借助Venn图猜想超几何分布的均值,并突破推导证明的难点,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加深对超几何分布及其均值的理解.在研究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过程中,教学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计算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的概率值、生成概率统计图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归纳、总结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的区别与联系,感悟应用信息技术研究概率统计问题的内在需求.
| 步骤 | 计算过程 | 分析 |
| 1.求样本空间中样本点的个数 |
|
有放回抽取,每次都是从100件产品中抽取1件 |
| 2.求符合条件的样本点的个数 |
|
抽取的4件产品中次品数为 |
|
3.求比值 |
|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二项分布,明确有放回抽样的本质就是




| 步骤 | 计算过程 | 分析 |
| 1.求样本空间中样本点的个数 |
|
不放回一次性批量无序抽取,试验的样本点用 |
| 2.求符合条件的样本点的个数 |
|
从8件次品中抽取 |
|
3.求比值 |
|

| 步骤 | 计算过程 | 分析 |
| 1.求样本空间中样本点的个数 |
|
不放回有顺序依次抽取,试验的样本点用 |
| 2.求符合条件的样本点的个数 |
|
先从4个位置中选出 |
|
3.求比值 |
|
【设计意图】深入辨析有放回抽样和不放回抽样随机试验的区别与联系,强化基于样本空间利用古典概型求概率的基本步骤.通过对两种求解思路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思路下分布列结果的联系,筛选出更为简洁的分布列结果作为概率模型.此外,借助Venn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次性批量无顺序随机抽取”的求解过程,为超几何分布模型的抽象与随机变量范围的求解做好铺垫.


| 区别 | (1)一般地,二项分布的模型是“独立重复试验”,是有放回抽样;而超几何分布的模型是不放回抽样. |
| (2)在相同的误差限制下,超几何分布的结果更可靠些. | |
| (3)超几何分布更集中在均值附近. | |
| 联系 |
(1)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都可以描述随机抽取的 |
| (2)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的均值相同. | |
|
(3)对于不放回抽样,当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