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陕西省 - 西安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陕西省 - 西安

视频标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陕西省 - 西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岳麓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培养史料实证,感受家国情怀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节在2003年版课标中未做要求的选修课,在高中历史学业知识体系中也不属于必考查内容。因此,反而给了教师很大地发挥个人教学风格的自由空间。2019年陕西省正处在课改的交替阶段,即将使用新课标和新教材,新课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知识性内容,提出了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目标。 
分析本课内容具有如下特征:时代较为久远;仿效唐制时的日本人在西安留下的故事和遗迹很多;中日双方发掘和研究的史料非常多;此时期是中华文明大发展、影响力爆棚的时代,也是中华文化圈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本课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史料实证素养和家国情怀素养。此外,作为一名西安历史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引用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 
基于以上考虑,本课教学的总体思路是:在兼顾日本大化革新的背景、措施、意义、成功原因等重点知识的学习之余,大大压缩知识性内容的教授时间,增加“千年中日交往”时间观念的建构环节,增加学生对乡土史料的感知内容,增加学生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讲解环节,增加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观引导环节,增加家国情怀之文化自信、世界意识的培养环节。 
【课程标准】 
2003版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未做规定。 
2017版课程标准的历史核心素养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形态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史料实证: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了解史料的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 
▲历史解释: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家国情怀:能够发现历史上认同家乡、民族、国家的事例,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树立文化自信,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世界意识。 
 
                    
             
                    
                            3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相结合:   
1、通过图文列举“中日千年交往”大事件,分析日本对华态度的变化和原因,使学生了解中日关系的基础知识,形成把某一历史事件放在纵向的时空体系中去理解的时空观念,认识到国家实力在文明交往中的基础性作用。 
2、通过让学生搜集实物、风俗、遗址、文献等史料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史料实证的关键能力;通过给学生推荐阅读田中健夫的《遣唐使研究与史料》、井上清的《日本历史》、坂本太郎的《日本史》等文献史料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古今中外史料互证的史学研究的方法,知道一手史料、二手史料等基本概念以及获取方法。 
3、通过学生展示唐风时代史料和讲解遣唐使故事的过程,感受盛唐的博大胸怀,知道古代文化交流使者的贡献,了解中华文化圈的基本概念,树立文化自信,形成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 
4、通过“翻转课堂、分组讲解”,使学生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前因后果、具体内容、成功的原因、历史意义等基础知识,形成历史解释的关键能力;通过分析大化改新如何使日本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认识到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高考小论文题练习,培养学生提出观点、表达论述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高考真题中蕴含的“文明互鉴”“文明和合交流”的正确价值观念。 
5、通过教师提供史料和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探讨日本的民族性格,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客观理性分析问题的必备品格,形成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意识,认识历史学习对于研究21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现实意义。 
【教学立意】 
“有历史知识,更要有历史智识”,一节好的历史课不仅教给学生一堆历史知识,更要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真知灼见的思考,要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所能培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传递人文学科正确的价值观,还要让学生愿意参与,乐于接受。所以,本课教学设计尽量想让学生在历史研究方法上,在历史对现实的关照上,在日本民族性格本质的分析上、在中日关系的把握上,在素材的丰富性上,做到有智慧、有视野、有趣味。力求历史课堂教学做到:用人物、故事、现实场景打动学生,用文献著作、史学方法提升学生,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人文价值关怀感动学生。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1、日本在7至9世纪300年里向中国派出遣隋、遣唐使,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日本出于对隋唐先进政治经济制度的仰慕,形成了改革派,发动了大化改新,推行了公地公民制、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二官八省制,制定了律令,终于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完备了国家形态,实现了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 
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阿倍仲麻吕、空海、修建平城京等,和西安本地有很多历史渊源,也有很多历史遗迹至今存在,给教学带来一些便利,适当引用西安场景图片如兴庆宫、青龙寺樱花,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由于本课内容年代较为久远,而学生
 
                    
             
                    
                            4 
 
又缺乏对古代日本历史的系统知识,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日本历史发展脉络,帮助学生找寻本课内容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高二文科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较高,师生关系非常融洽,长期的国学社团活动中,也培养起十几位有很好的历史阅读功底的德意门生,适当发挥他们的作用,辅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小切口问题的讲解,会收到很好的示范效果。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这为本节的自主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高二的学生对日本历史理解的深度、对日本民族复杂的性格的分析角度还非常有限,还需要在课堂上通过设问、引导、和讲解来提升和扩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遣唐使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地位、意义;辩证理解日本民族对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态度;客观分析日本民族性格。 
难点:如何辩证理解日本民族对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态度;如何正确认识日本民族的对华态度。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具准备】 
购买田中健夫的《遣唐使研究与史料》、井上清的《日本历史》、坂本太郎的《日本史》等文献史料,制作图文视频资料、制作课件、编制学生学案等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视频情境法、史料搜集法、文献阅读法、学生分任务讲解法、真题演练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预习阶段:地点:阅览室和网络室 
一、小组史料搜集、阅读、整理:第一小组搜集有关唐风时代的实物、遗迹、风俗、服饰等史料;第二小组阅读田中健夫、石井正敏等著的《遣唐使研究与史料》;第三小组阅读坂本太郎《日本史》和井上清《日本历史》中有关7至9世纪的内容。 
二、教师进行史料搜集和整理方法的辅导:指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重难点摘录部 分史料做成展示资料,各小组选出汇报讲解的学生代表,准备课堂展示的资料和讲解的内容。 
课堂教学阶段:地点:多媒体教室 课堂教学过程: 
导入:【一个人,一本书】 
 
                    
             
                    
                            5 
 
教师讲解:一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通俗日本史读物的作者——李镝,他是一位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本想去日本娶一位樱花般的女子作妻子,故名日本名字——樱雪丸。在日本阅读了大量日本文献,参与了很多社会实践,他对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有了更深的感悟,写了很多关于日本历史的通俗读物,比如《中日恩怨两千年》。 
教师过渡:借用樱雪丸的一句话:“中国人都有很深的日本心结,不管我们恨它,还是爱它,都必须正视它!”本节课让我们通过学习日本历史上的仿唐制变革,深入探究日本历史。首先我们有必要拉长历史的镜头,贯穿两千年看中日交往的整体脉络。 
【设计意图】通过当下一个具体人物,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了解日本
历史的兴趣。 
一、追溯• 中日千年交往• 建构时空观念(约10分钟)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制作的“图说历史--中日千年交往”图文演示。 
演示时间:3分钟,内容:从日本新宫市徐福公园、汉倭奴国王印、唐朝白江口战役形势图,日本战败后大规模派遣唐使的路线图,大化改新诏书、明清日本商船和流入中国的银锭、甲午战争地形图,近代中国人的日本留学潮,抗日战争与日本投降书,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2012年钓鱼岛争端,2018年安倍访华,中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教师设问:千年来中日关系总体上有何特点?日本对华态度有哪些变化?变化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说一说】学生回答:中日之间一衣带水、历史悠久、交往密切、有战有和、互相
影响。其中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呈现出:由羡慕学习、友好往来,到鄙视侵略、掠夺屠杀,再到有冷有热、基本平和的变化,决定因素是双方经济文化水平和综合实力。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使学生养成把某一历史事件放在纵向的时空
体系中去把握的意识。认识到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受到两国综合实力对比的影响,培养学生纵向概括能力与唯物史观分析方法。 
教师过渡:同学们从宏观上贯穿千年,对日本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再拉近,看看中日交往史上那段最温馨的岁月,那就是7至9世纪日本的“唐风时代”。 
二、探寻• 日本唐风时代• 运用史料实证(约20分钟) 
(此部分内容是本课时的重点,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艘船,一首诗,一座碑】 
      
西安兴庆宫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上海世博园 日本展示的遣唐使船 
 
 
                    
             
                    
                            6 
 
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 一艘船: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展区,一艘停泊于园区黄浦江面的“遣唐使船”,为了重现历史,日本角川文化集团投入巨资,实施“遣唐使船仿制计划”。历史专家和工匠们反复考证史料、研究细节,按照当年尺寸和结构,最大程度重现了遣唐使船的历史原貌。   一座碑:西安兴庆宫阿倍仲麻吕纪念碑,是纪念在唐朝长安生活多年,并终老于此的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的,他在唐朝参加科举做官,与王维、李白为好友。我们西安不愧古都,到处是文化遗迹,同学们应该多多探寻自己家乡的历史“宝物”。   一首诗:李白所做的诗 《哭晁卿》:“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由此,我们仿佛感受到了那段友好交流的温馨岁月。 
教师讲解:史料是还原和重构历史的证据,是历史解释的依据。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是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是历史学科的必备品格。根据史料可信度,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和第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也可以分为:实物遗迹类; 文献文字类; 传说口碑类;风俗文化类;图画图像类等史料。 
【设计意图】用现实存在的乡土历史和遗迹物品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认识到悠久的
历史就是现代的文化财富。通过教师对史料实证专业素养的介绍,激发学生了解史料、见识史料的兴趣。 
教师过渡:下面就请三个史料小组的代表展示他们搜集、整理的史料,并为大家详细讲解:“唐风时代”、“遣唐使者”、“大化改新”的情况。 
 
【翻转课堂,学生讲解】  
1、张宇飞同学讲解:7至9世纪日本的“唐风时代” 
下面由我带领大家观看实物、遗迹、风俗等史料的图片,领略唐风时代的风采。 史料一:实物史料,展示:唐“开元通宝”钱和大化改新后的“和同开珎”钱币的照片。 讲解:日本在仿唐制变革时期仿照唐朝通宝形制和字样,铸造了本国货币。 
史料二:文字史料,展示:日本官方发布“平成”、“令和”年号的照片。提问:这是日本字还是汉字?  讲解:7到9世纪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且仿照中国皇帝年号开始了自己的年号纪年,很多年号也是出自于中国《易经》《礼记》等典籍。 
 
唐“开元通宝”钱和大化改新后的“和同开珎钱币 
实物史料 
 
                    
             
                    
                            7 
 
史料三:遗迹史料,展示:奈良街景,唐招提寺照片。讲解:710年日本仿唐长安城建平城京(奈良),至今保留古都风貌。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兴建的,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日本称为国宝。 
 
 
史料四:风俗史料,展示:日本和服和唐制汉服的对比图。讲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普通市民误会穿着汉服的中国妹子,问:你们为什么穿日本人的衣服?其实日本的和服本来就是和唐朝服饰基本一样的。 
 
              
日本字? 汉字? 
文字史料 710年日本仿唐长安城建平城京(奈良),至今保留古都风貌。 
   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兴建的,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日本称为国宝。 
遗迹史料 
日本唐风
时          代影响至今 
风俗史料 日 日 中 
中 
 
                    
             
                    
                            8 
 
通过这次搜集、整理史料,我认识到了日本的唐风时代影响深远,也体会到老师所讲的中华文化圈,也就是唐文化圈的精彩,中华文明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不只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真切地存在于东亚地区人民的生活中。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展示和学生讲解,使学生了解史料的种类和搜集方法,知道
日本仿唐制改革的表佂,知道中华文化圈的概念,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2、尹龙泉同学讲解:日中文化交流的“遣唐使者 ” 
展示:田中健夫等人编著的的《遣唐使研究与史料》书籍的照片和实物。 
讲解:通过老师推荐的著作,我总结出了以下两点重要的历史知识供大家学习。一是遣唐使的次数、规模、人数。总计19次,每次4至6艘船,每次四五百人。当时日本总人口不过300万,这个遣唐人数比例算是很大了。二是著名的有史料可查的遣使人物有:小野妹子、南渊请安、高向玄理、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慧果和尚、空海和尚等。小野妹子可不是妹子,是汉子,他作为第一批遣隋使来到隋朝,受到隋炀帝的接见。高向玄理在中国居住40年,回国后正值大化改新开始,受到孝德天皇重用、是改革的最高顾问,仿照
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在日本实行了改革。空海
和尚是804年入唐,在长安学习密教,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电影《妖猫传》曾有他的故事,电影故事据我考证是杜撰的,但是空海和尚这个人可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在那个时代,航海和造船技术还很落后,横渡东海不是件容易的事,葬身鱼腹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为了学习先进文化,促进自身社会进步,日本不畏艰险,源源不断地冒着生命危险渡海来唐,文明交流就是有如此的魔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解史料收获和遣唐使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化交流使
者所经历的艰辛,理解文明交流互鉴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历史趋势。  
3、王艺飞同学讲解:还原历史深处的“大化改新”  
展示:书籍照片(教师配合展示三本书籍实物)。讲解:老师让我阅读的三部著作,一部是相当于中国《史记》的日本古史书《日本书纪》,可以看做第一手史料。另外两部是当代日本顶尖史学家所著的日本通史,都是可信的第二手史料。 
可信的第二手史料 
文献史料 
 
                    
             
                    
                            9 
 
(1)为何“改新”?通过阅读三本著作,我找到了这几段史料,帮助大家理解日本之所以要发动大化改新的历史原因。 
展示:第一组史料: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可立足,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                          
——日本当代史学家井上清《日本历史》 
材料二:留学生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古史《日本书纪》 
材料三:他们(遣隋、遣唐使)都关注隋唐那种有深远理想的政治制度和完备的统治方式。回国后,他们宣传切身体验到的唐朝势力强盛的情况,使国内有识之士认识到,这就是改革的样板。 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只需等待改革的发动人物。                                   
—— 日本当代史学家坂本太郎《日本史》 
讲解:由以上史料,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方面,一是日本自身,国家政局动荡、天皇式微、豪族自立为强,国家体制极不完备,贫民百姓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二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体制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日本心向往之,所以立志仿唐制变革。 
其他学生,边听同学讲解,边在学案上记录总结大化改新的原因。 
【7世纪日本飞鸟时代政治家】 
中臣廉足 高向玄理 
 孝德天皇  年号“大化” 
[日]井上清著,闫伯玮译     
陕西人民出版社 
  [日]坂本太郎著  汪向荣 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可信的第二手史料 
 
                    
             
                    
                            10 
 
(2)如何“改新”?有何意义? 
展示:第二组史料: 
材料一:《改新之诏》是日本参照中国唐朝制度,制定出4条新制度:改私地私民为公地公民;确定国、郡、里地方行政制度,由朝廷派遣国司、郡司掌管地方行政;确定户籍、记账制度,实施《班田收授法》;确立租、庸、调的税收制度;通过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                  
——《日本历史文化词典》南京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新政最重要的内容是废除贵族所拥有的一切土地和人民,归属于国家。人民被授予一定面积的田地,由此成了独立自营的农民;农民的赋税负担也得到改善。7世纪后期的几位天皇进行了制定律令的尝试, 以大唐国为模式的法制齐备的古代天皇制国家,就名副其实地形成了。 以后,日本朝着建设文化国家与法治国家的方向前进。              
——坂本太郎《日本史》   
材料三:大化革新和律令制尽管遗留下氏姓身份制残余,但却达到了进步的国家形态,和统一的中央集权,这就构成了日本古代文化之花盛开的条件。 
——井上清《日本历史》 
材料四: 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大宝律令》,与唐朝律令相同或相似的条文达420余条。以法律的形式将改革成果确定下来,使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统一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摘编自《日本书纪》 
讲解:根据老师指导的“中国和外国,古代和现代史料互证”的方法,我提取了这四段材料,帮助大家学习日本仿唐制改新的具体内容。内容有公地公民制、国郡里地方管理体制、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制定律令等。意义是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形成法制齐备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通过这些史料,我们也可以理解课本上对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的解释,改新确实促使日本在较短时间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在日本古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辅导学生提取文献史料信息,优秀学生“翻转课堂、自主讲
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既锻炼了历史学科优长生的能力,也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使学生学会古今中外史料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知道一手史料、二手史料的基本概念以及获取方法,养成以史料为依据进行历史解释的必备品格。 
4、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突破重点: 
【记一记】整理大化改新的内容: 
         
大化改新内容 
经济 政治 思想 
公地公民制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均田制 中央:二官八省制 地方:国、郡、县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唐律疏议 法律:制定律令 学习《论语》 
神化天皇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日本仿唐变革,文明交流互鉴 
 
                    
             
                    
                            11 
 
教师讲解: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呢?以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析方法来看,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社会发生了变化:土地、人民收归国有,削弱旧贵族的势力,确立了以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集权国家,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跨越到封建社会,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大化改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改革派拥有实力、顺应历史潮流、得到人民支持、措施全面得当。  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给日本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短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一次重大飞跃;是“学习先进文化”类改革的成功范例。 
【设计意图】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促使学生笔记大化改新的原因、内
容、意义以及成功原因等基础知识,形成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功底。使学生能够清楚地叙述日本大化改新的前因后果、概述改新的具体内容,认识改新的历史意义。 
教师过渡:展示西安青龙寺樱花的图片和空海纪念碑,过渡语:日本遣唐使以及仿唐制变革不仅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进步,也给中国留下了许多文明交流的遗迹。我们西安的青龙寺就有不同年代的日本人带来的各色樱花树,是赏樱最有韵味的地方,建议各位明年春天一定要去青龙寺看看。的确,每一次文明的交流互鉴都会绽放更加绚烂的文明之花。    
 
三、展望 • 文明和合交流 • 树立家国情怀(约10分钟) 
文科生一定要有价值关怀和人文情怀,特别是家国情怀。那么何为家国情怀呢?2017版历史课程标准中写道:能够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这种情怀在高考题中也会有所考查。 
【一道真题,一种理念】          
【练一练】2016年高考2卷42题的变式题: 
     材料: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遣唐留学生中最出色的一位,十九岁饱经航海千辛抵达长安,被大唐的文明和典籍深深吸引,每日静心苦读,几年后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入仕为官。他和李白、王维同朝任职,关系亲近。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日本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观点合理,史论结合。) 
西安青龙寺  樱花 
 
                    
             
                    
                            12 
 
学生活动:讨论并在学案上写出观点和史例,邀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自己的答案。答案有:中华文明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中日两国人民为文明交流做出了贡献。 
教师引导:这类论述题要打开思路,多角度选择观点。还可以从文明交流的方式、主体人物的贡献、意义与影响等角度论述。例如:观点:和平交往是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往的重要方式;观点:东亚各国文化使者为文明交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观点:古代中国对外交往既造福自身又贡献于世界。 
教师示例:观点:中日两国古代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史实:两汉赐印;隋唐遣隋(唐)使,仿唐制大化改新;明清贸易交往密切;近代鲁迅、陈独秀等赴日留学。 
【设计意图】高二文科生马上升入高三,面临高考,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将人文价值
和应试能力有机结合,明确高考价值观导向,锻炼学生应试解题能力。 
教师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日本民族对于先进文化的态度,但是还有一个更深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辩证地剖析。 
【议一议】以下这两则材料矛盾吗?日本民族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到底抱着什么
态度? 
材料一: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技术、文艺、佛教、建筑、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只要是唐朝物品不论什么都要尽快地输入进来,由此来显示日本也是不次于唐朝的文明国家。      日本史学家坂本太郎在《日本史》中说:“无论律令政治还是学问艺术,都是照搬唐朝的样式或者稍作增删。人们认为唐文化具有最高水平,尽早达到那样的水平,是当时共同目标。这和明治时代把欧美文化视作最高价值,想尽快吸收学习完全一样。” 
     材料二: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而是天皇“万世一系”。……平城京虽全面仿效长安,甚至可以说是长安的缩影,但它与长安却有一个重大差异,这就是没有像长安那样的城墙。      
——摘编自岳麓版 “重大改革回眸” 13页及井上清《日本历史》26页 学生讨论后回答:实际上不矛盾,材料各自讲出了日本人在学习先进文化中的两个方面。一是特别善于全面学习外来先进文化;二是并非全盘照搬,而是有所选择;并注重与本民族情况相融合。我们正是要学习日本人这样辩证统一地对待先进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这也是科学理性的方法。 
【设计意图】当下中国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面临如何学习世界各地先进文化
的问题,引导学生理性地对待文化交流互鉴,对于青年人的成长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很有意义。 
教师过渡:本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日本民族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秀品质,也认识到了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和平、合作、交流互鉴的中国价值观,但是如果只认识到这些,老师内心还有一种隐隐的担忧。我们如果只是抱着像“精日派”那样美好的愿望,也许难以面对现实国际社会的纷争。那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令我们无比纠结的邻国呢?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陕西省 - 西安”,所属分类为“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陕西省 - 西安”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