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追寻理想国,与柏拉图对话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二《追寻理想国—与柏拉图对话》四川省 - 成都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追 寻 理 想 国
——与柏拉图对话
一、课标要求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柏拉图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柏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柏拉图所处的时代特征,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形成。了解柏拉图的额理想国设想,雅典学院的创办。理解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物活动,根据人物评价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根据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比较方法分析中西方人物的差异。理解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柏拉图对理想政治追求,坚持不懈追求真理,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柏拉图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难点:掌握人物评价的原则及应用。 [课前自主学习]
一、利用数轴图,写出公元前6世纪前后东西方的著名思想家及简单生平
二、了解相关知识 1、古代希腊文化
含义:古代希腊文化是希腊人民在奴隶制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古代西亚和埃及优秀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希腊民族独特风格的文化,具有多方面的成就。 古典文化: (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文化的繁荣时期,历史上又称为希腊古典时代。
2、雅典的黄金时代
(1)经济繁荣。(物质基础)
原因:__________之后,雅典确立了海上的霸权地位,为其商品生产的原料、市场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促进了工商业迅速发展; (2)__________的发展。(政治环境) 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改革,使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到奴隶制社会顶峰的民主制度,为雅典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理想的政治环境。 (3)雅典的文化繁荣。 原因:①经济发展、政治民主,促使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思想观念的解放;②伯里克利是古典希腊文化的推崇者和倡导者,他大力提倡文学艺术创作,努力把雅典办成“全希腊的学校”,并且向穷人发放观剧津贴,举行节日音乐竞赛。
表现:①哲学活跃。②戏剧的发展。③造型艺术发展到顶峰。④各地的文人学者、艺术大师纷纷荟萃于雅典,使其成为当时希腊各城邦甚至世界的文化中心。 3、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431年至前404年,斯巴达和雅典为争夺希腊的霸权而爆发了长年战争,这场战争因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而又被称为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斯巴达获胜。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国王吕西斯特拉图占领雅典,在那里建立起一个寡头政治的傀儡政府,称作三十僭主。斯巴达取代雅典成为霸主。伯罗奔尼撒战争成为古希腊历史上的一大转折,它对整个希腊世界产生了强烈震撼。希腊的古典城邦制度陷入危机深重的政治泥潭,希腊各城邦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迅速衰落,最终为北方的马其顿帝国所统治。 四、教学过程
2
课前渲染
展示本堂课的主题:追寻理想国——与柏拉图对话,同时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设计说明: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主题是探讨柏拉图这个人物,播放《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接受名曲的熏陶,学会思考:柏拉图这个人物,他的命运如何?达到渲染课堂,营造课堂氛围。 课堂导入
给学生提供一副世界地图,图中的中国和希腊用红色标注。学生对中国地图非常熟悉,而对古希腊,老师稍作引导,地处地中海东部,东临意大利,西临波斯,同学们可以判断是古希腊。接着出示《全球通史》中的材料: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这样的问题: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师简单讲解文明核心区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孔子,希腊的三贤。展示孔子和柏拉图的图片,熟悉人物及生平。 古希腊有着灿烂辉煌的文明,而柏拉图就是古希腊一颗闪耀的星星,他是古希腊哲学的一座高峰。
设计说明:导入主要从历史时空角度呈现,体现历史时空观念的素养,同时引起学生对时空的关注,为后面的东西方人物对比作铺垫。
第一环节:初识柏拉图
学生简单介绍柏拉图的生平事迹,(课前提示学生搜集柏拉图的资料)老师展示柏拉图人物塑像和主要经历:出身名门,追随名师苏格拉底,游历四方:西亚、北非、南欧,考察各地制度风俗,与各地学者交流思想,创办学园:阿卡德米学园 (雅典学园) 。
教师: 尽管柏拉图出生名贵,母亲是梭伦之后,父亲的祖先是雅典的最后一位君主。不过柏拉图放弃了从政,但是他一生都没放弃对理想国的追求。
设计说明:整体了解柏拉图的情况,点明主题思路,追寻理想国,他如何去践行理想国。
第二环节:与柏拉图对话——说《理想国》
呈现材料一
等级 阶层 美德 职能 要求 结果 性质 第一等级 统治者 智慧 管理 国家 三个 等级 各安 其位, 各司 其职 国家 正义, 国民幸福。
代表
奴隶
主阶
级的
利益 第二等级 武士 勇敢 御敌 保民 第三等级
劳动者 自制 生产
劳动
3
材料二 统治者必须由最具有智慧的哲学家担任。由于哲学家具有智慧,他们懂得什么是正义和善,因而,他们所治理的国家必是正义的、善的。所有财产都归国家所有,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任何国家个别 成员均不允许拥有除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其它任何私有财产,所有的国家成员均将国家利益 作为至上利益。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从而做到不会谋私,一心为公,实行公产、公妻、公子女以及共同生活的原则。柏拉图通过计算,认为理想王国的人数就是5040 人。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理想国是什么样子?
设计说明: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解读历史材料的方法,提升材料解读能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增加思维的角度,发散思维。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是学生提升自己的一种途径。
问题二:为什么柏拉图反对雅典民主,提出理想国? 呈现材料三
柏拉图称苏格拉底是“我曾知道的所有的人中最聪明、最正派、最优秀的人”。
材料四 身处战争频繁、政局动乱、 奴隶制日趋衰落的古希腊社会, 作为奴隶主阶级中一分子的柏拉图, 殚心积虑构想了一个理想国, 以维持国家和政体的稳定、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 利益 、延缓日趋崩溃的奴隶制度 。其理想国是建立在对占希腊各城邦不断更替的政体的优劣分析批判的基础上的。
——杨善铭、沈良英 《历史退化与历史循环中的人性突显— 柏拉图历史观探寻与评析 》 设计说明:调动知识运用能力,苏格拉底之死是所学知识,他与柏拉图反对民主政治有什么关系?给出的前沿的研究动向,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不要固化思维。 问题三:理想国有哪些合理的,哪些不够现实的?-----小组讨论
设计说明:问题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同时学会整体去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后面的人物评价作铺垫。 材料:晚年反思
柏拉图一身都在不懈地探索,追求理想的政治体制,他历经政治的风风雨雨,终于也认识到这种”理想国”存在的缺陷,与现实格格不入,于是,他开始着手设计“第二等理想国”——“法治国”。
《法律篇》:如果一个城邦没有好的办法让统治者变为一个哲学家,或是让哲学家成为国王,则法治仍旧比人治好,实行法治的国家虽不能称为最好的政制,却可以被称为“第二等好”的政制。
设计说明:柏拉图对理想国的认识逐步深化,是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体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不断思考,不断反思的结果。
第三环节:洞穴故事
4
测试学生的哲学思维,请学生看视频《哲学寓言故事》,小组讨论并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其中的含义。
故事的大意: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 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设计说明:打破学生的惯用思维。从多角度去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可以从被束缚的人,走出洞穴的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去突破,言之有理即可。中间环节设计这个问题,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
第四环节:与柏拉图对话——论教育
先介绍拉斐尔的著作《雅典学院》,然后介绍座落在雅典城西北的柏拉图学院遗址 。 设计说明: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是学生熟悉的,雅典学院遗址是实物史料,是历史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让学生有这种意识,历史结论是根据具体的材料得出的,体现史料实证的素养。
比较东西方教育,各有什么教学特点?为什么存在差异?
设计说明:学会比较历史现象,并思考背后的原因。原因是必修所学知识,有效调动所学知识作支撑,减少难度。
第五环节:评价柏拉图
第一步,给出历史名人对柏拉图的评价。
材料五 罗素对柏拉图进行了火药味很浓的批判, 把他的思想视为近代极权主义的理论渊源。他把柏拉图的理想国看成斯巴达的翻版,并用一种嘲讽的 语调对柏拉图反民主的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上卷) 》
材料六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k.r.波普尔
5
为什么对柏拉图的评价不一样?评价历史人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否以名人的评价为准?
第二步:给出常规的评价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基本原则:
1、看时代:要将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时空区域去考察,即历史的评价。 2、看阶级:一般来说,历史人物的活动都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3、定标准: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道德标准、价值标准等从属于前两条根本性标准。
4、客观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客观全面。既不轻率的全盘否定;也不要对历史人物狂热崇拜。
5、重民众: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人民而不是少数英雄人物。不要过分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
6、据活动:依据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评价,而不是名家的观点。
第三步:给出老师赞赏的评价标准
虽然这些缺点是基本的,但是,评价古典希腊,不应看它哪些没做到,而应看它做了什么。如果这条标准可以确立,那么古典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明显而突出。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第115页 结合以上的标准和掌握的材料,利用时空对话,请学生对柏拉图作出评价。
设计说明: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提升,打破常规评价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柏拉图评价,如政治,教育,哲学等。
第五环节:追问洞穴故事
你认为洞穴故事中的哲人,是独自享受幸福生活,还是回到洞中去? 学生答:回到洞中去
老师:故事中走出去的人就是柏拉图,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智者,他是孤独的。他担负着时代的使命,他应该回到洞中,去拯救哪些被束缚人。这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 设计说明:对之前的哲学故事的解读作一个提升,告诉学生我们该有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结语:家国在心,责任在行。
柏拉图为了追寻理想国,倾注了一生的精力,尽管没有实现,但是他执着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留给我们一笔丰厚的财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比如中华复兴梦,只要我们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理想国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6
课后思考作业
材料一 孔子主张把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促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造就一批有道德有才能可从政的贤人,即君子。君子应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但他又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可以受教育的是中人。上人是生而知之无须受教,对于下愚之人,则只能用刑罚来管制他们。孔子继承西周传统,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并吸纳有用学科加以充实调整。孔子主张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要求学生温故知新,学而不厌,学思结合,积极实践等。
——摘编自《论语》等
材料二 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柏拉图认为理想社会应该由优秀的哲学家来当统治者,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他认为“哲学王”应该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国家、坚持正义且勇敢、大度、机智、灵敏。柏拉图主张“精英”教育。教育的对象应是那些中上层统治者,而下层的劳动者则应习惯于克制欲望,尽心尽力地为统治者服务。柏拉图的教学内容,被后人总结为“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在教学中多用演讲、交谈、对话、辩论来传授知识,教育中重思维的培养和理性的启发。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