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海绵城市的建设,城市化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海绵城市的建设---以东风高中校园为例》湖北省 - 十堰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课题:海绵城市的建设---以东高校园为例
科目:地理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海绵城市的建设---以东风高中校园为例》在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上升到实践的高度,提出了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原理;如何建设海绵城市三个探究课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其原理;初步掌握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及建设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课下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通过校园改造设计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理解认识→实践→规划畅想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地理并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完成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已理解了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
设施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本节课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上升到实践的高度,通过海绵城市原理的学习,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去改造校园。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海绵城市的原理及建设方法 难点: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改造校园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一段新闻视频,请学生回答:“逢雨必涝”的城市诟病,为何久治不愈?
学生答:
1.排水系统老化
2.江河湖泊减少
3.地面硬化
使学生了解
城市内涝的原
因,引出解决措
施:建设海绵城
市
授课活动:
2015年9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建设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
城市是硬的,海绵是软的,这一软一硬是怎么
学生答: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
或者就近“吸收、储存” 雨水,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营造课堂情境,点出本课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结合在一起,什么是海绵城市呢?请大家阅读材料,找到答案。
简单用几个字总结就是?
先吸收、后利用
让学生了解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及什么
是海绵城市,为完成后面的问题做铺垫。 海绵城市是什么样的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这里有两个同学们设计绘制的海绵城市模型图,下面有请两位制作者给大家展示下她构想的海绵城市。
平面图解说:在我设计
的海绵城市模型图中,
有森林、湖泊、湿地和
雨水花园等天然的水
体,还有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
雨水再利用区等城市配套设施。它们是海绵城市中极为重要的海绵体。暴雨时雨水就是通过这些"海绵体"不断下渗,雨过后再被抽取利用的。
立体图解说:这是我设计的由粘土捏制而
本环节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海绵城市的构成,如森林、绿地、湖泊、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海绵体构成。
成海绵城市立体模型。在城市地面上分布着大片的绿地、森林和湖泊,地下安装了几个蓄水池,每当暴雨时,它们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雨水,储存在地下的蓄水池中,等到暴雨过后,再将收集的雨水抽出来,净化后利用。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海绵城市。
PPT展示下凹式绿地和绿色屋顶的图片: 什么是绿色屋顶? 什么是下凹式绿地? 海绵城市收集的雨水能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展示一个下凹式绿地和绿
下凹式绿地:说明它比
普通的城市道路要低。
暴雨时水往低处流,从
道路汇集到绿地中,通
过植被、土壤吸收。防
止路面积水。雨水经砂
层净化、砾石层储存、
超过一定水位后又由穿
水孔排走。
让学生初步了
解海绵体发挥
功能的原理,了
解海绵城市在
实际生活中的
实践应用,为后
面改造校园提
供参考
色屋顶的应用实例:清华大学的胜因院和美国芝加哥市政厅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在载重、防水条件较好的屋顶上铺上土壤,种植绿色植物。在雨季时吸收雨水,减
少水资源浪费,还能改变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
雨水利用系统:喷泉等城市景观用水,洗车,绿化带灌溉,厕所用水等。
介绍完这些海绵体以后,有没有同学能总结下海绵城市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海绵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中增加森林、湖泊、绿色屋顶等海绵体,暴
雨时先把雨水留住,就
地消化吸收,避免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等雨过后再净化利用。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既减少了城市行洪排水的压力,又能
总结原理,
为接下来从理论走向实践做铺垫
解决城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一举两得。
过渡:弄清楚原理之后,接下来要从理论走向实践了。我们美丽的东高校园里是否存在着这些“海绵
体”呢?下面请观看聂方
圆组拍摄的视频《走进东
高,寻找校园中的“海绵体”》
还有一些是校园中没
有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畅
想一下,有哪些地方是利
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进
行改造的,给大家五分钟
的时候讨论一下。
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
表上台来展示你们组的研
究成果。
答:森林、湖泊、雨水花园、透水砖
小组展示透水砖、
绿色屋顶、停车场、400
米运动场等改造设计。
在学校校园推行海绵城市计划可以在不侵
占学校教学建筑面积的
情况下为学校师生带来
更好的教学环境,不仅
解决了雨季学校积水问
题,还可以利用好植物
对环境的调节作用改善
校园内小环境,有利于
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前面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原理指导实践改造校园。
那现在我们将视野往
外放,走出东高校园,在
我们十堰市范围内还有哪
个区域符合海绵城市的构
想呢?
学生讨论四方山南
门广场的设计理念
走出校园,
由近及远,将海
绵城市设计的
方法运用到整个十堰市的建
设中
课堂总结:(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
这节课我们找到了城市内涝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就是创建海绵城市,接着我们从理论走向实践,由小到
大,从东高校园走向整个十堰市。用我们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总结出了一套海绵城市的建
设思路。相信等到十堰申请试点成功时,海绵城市将距我们不再遥远。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抓住线索进行学习,本课有两条线索,从海绵城市的理论到实践改造,从校园到整个十堰市(由近及远,由大到小),通过师生合作既掌握了知识,有培养了能力还进行了情感渗透 2.灵活运用教材,大胆的进行整合。 七、板书设计
导入:城市内涝的原因----地面硬化
概念:海绵城市(先吸收、再利用)
原理:通过海绵体,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积存和利用 实践:走进东高,寻找校园中的海绵体 畅想:改造校园;整个十堰市海绵城市的建设
八、教学反思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避免了传统教育的“一言堂”现象。同时通过积极的合作和大胆的讨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上完这节课,不但感受到课堂的活跃,还感受到师生共同营造的集体合力,但由于内容较多,学生发挥的空间有限,因此有种意犹未尽的感。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