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流动的组织,血液
所属栏目:初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东莞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血液》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章节、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血液》
分册(模块)
七年级下册
授课时数
1课时
作者姓名
黎楚欣
所属学校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教学内容
分析
课程标准的描述
1. 描述血液的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2. 观察血涂片。
3. 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安排在学完《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不仅解决了学生对于前两章学习留下的营养物质与气体如何在体内运输的问题,也为后续章节中学习体内废物的排出及激素的运输做了铺垫。物质是通过血液来运输的,而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对于血液的运输和防御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另外,本节课的内容和健康、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异常对健康的影响,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等活动,都是关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的。学会初步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培养学生对医学
的兴趣打下基础。 知识结构框架(或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的经历,即对血液都有一定的感性
认识。他们几乎都知道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但并不十分清楚血液中含有哪些成
2
分析
分,这些成分的功能以及血液和生命活动的关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结合有关图文材料,让学生认识血液的成分、特点和功能。
2.能力基础:对于血液的凝固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血液的分层现象,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所以通过血液分层理解血液有不同成分,需要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在生活中都应该接触过血液报告单,但是由于知识有限,他们并不具备分析解读的能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要掌握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是由经验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的形成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所以需要从学生生活中对于血液的感性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关于血液的理性思维。另外,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比较关注自己身体健康问题,对与生活密切关系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与生活实例相结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了解血液的分层现象。 1.2掌握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 1.3理解血浆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1.4识记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1.5学会判断各种血细胞含量的变化导致的后果。 2.能力目标:
2.1通过观察分析血液的分层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2通过对血管和饮料模型比喻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3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高学生解读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2.3通过分析生活现象,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利用表格汇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概况能力。
2.5通过识别血涂片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1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等知识的了解,认同人体的奇妙,产生敬畏生命
的情感。
3.2通过“我来做医生”的活动,根据血液报告单来简单诊断疾病,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真负责的思想。
3.3通过分析各种血液成分数量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3.4培养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 2. 尝试初步解读血液化验单。
3. 识别人血涂片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1.通过比喻让学生建立对血液及各成分的感性认识。
2.通过“我来做医生”的活动,具体分析实例,学会解读血液化验单。 3.通过问题的设置,结合图片和已有知
3
识来分析识别。
教学难点 1.理解血液分层现象。 2.理解红细胞的运输氧的功能。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通过类比,让学生理解只有一种成分的话血液就不会分层。
2.通过动画和比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解决生活现象。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简要阐述
本节主要采用多打比方的形象教学策略,采取“源于生活、实用于生活”的
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调查学生关于血液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血液”的兴趣;通过自主完成学案,培养自学能力;通过
对血液各成分和功能的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我来做医生”的活动和小组讨论,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分析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
教学
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一、引入 1.(展示验血、献血图片)提问:有见过或者经历过这些情景吗? 思考:血液具有什么功能需要提倡无偿献血?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血液化验判断身体是否存在某些疾病? 1.联系自己情况,了解验血和献血。 2.思考:关于血液的功能。 通过比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循环系统的兴趣。
二、血液的
成分
1.调查:(1)你见过自己的血液吗?(2)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血液的特征吗(如颜色、形态、味道等)? (3)你有过抽血化验的经历吗?(4)你是在哪里因为什么原因而抽血呢?(5)你有仔细看过自己或家人的血液报告单吗,能看懂吗? 2.设疑:为什么体检或生病时医生需要通过血液化验单来作为判断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这就和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了。 3.资料分析:血液分层现象的演示实验及问题 1.交流:根据调查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交流对血液的认识。 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思考问题,认同血液分层说明血液有不同的组成成分。 4.做笔记:血液分层具体的名称、颜色等。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血液的认识
和理解,即了解学
生的前概念。 通过问题设置制造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观察实验
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三、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1.结合现场制作糖水比喻:如果把血浆比喻成加入了糖的水,那么不同的血细胞就像加入糖水中的枸杞、豆类。所以血浆首先可以运载血细胞,也运输了溶解在里面的物质。 2.血液属于流动的组织,会流动主要和哪一部分有关呢?(血浆里含量最多的就是水) 3.分析血浆的成分,归纳其功能。 1.通过比喻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关系。 2.分析血浆的成分示意图,理解血浆的功能。 3.结合生活实例,认同血浆中各成分含量稳定才能保证人体健康。同时加深理解血浆的成分,比如血浆蛋白、葡萄糖等。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血浆成分示意图大家都会看,但
是看完以后能记住多少,就看教师有没有把抽象的数字
比例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血糖含量高低会影响健康的例子,让学生将知识学活,吃透。 四、识别血涂片中的血细胞 1.过渡:病人只是提供了几滴血,医生是怎么得到化验单上这些数据呢? 2.演示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展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 1.观察显微镜下血涂片的图片 2.分析问题 3.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学生先要理解为什么要做血涂
片,建立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才有学习的动力。
五、血细胞
的特点和
功能
1.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板块的内容。 2. 提问和讲解:学案中“自主学习”的相关问题。 3.比喻、拓展、联系生活: 每种细胞提问讲解完题目后,就结合课件展示的动画和图片,延伸至生活实际现象。 (1)红细胞 ——“劫富济贫的侠士” (结合红细胞运输氧的特点)配合动画讲解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特点 “热心的侠士”红细胞也有“头脑发昏”的时候,一见到一氧化碳就像“帅哥见了美女”优先与一氧化碳结合,“忘了自己的责任”,导致人体细胞缺1.自学: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板块的内容。 2.回答问题,检查“自主学习”板块的内容的完成情况。 3.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1)红细胞 看动画,理解红细胞的功能。 回忆一氧化碳中毒的新闻,理解原理,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识。 通过阅读教材,锻炼学生的自
学能力。
利用学案,初步解决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根据每种血细
胞的功能特点为其起个外号,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心理习惯。 学完每种血细胞的功能后,都有和生活的联系,即加深学生对血细胞
5
氧,这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结合东莞一氧化碳中毒实例,进行安全教育) (2)白细胞 ——“冲锋陷阵的特种兵”(结合白细胞吞噬病菌的特点)配合动画讲解白细胞的特点 有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3)血小板 ——“快速堵漏专家” (结合血小板止血凝血特点)配合图片 血小板的功与过:结合生活实例分析血小板的作用以及过多过少导致的后果。
(2)理解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的意义。 认同炎症和白细胞数量增多的关系。 (3)血小板 回忆讨论自己生活中受伤流血止血的情景。 认同血小板过多过少的危害,认同血液中各种成分数量稳定的意义。 功能的认识和记忆,又能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学习血小板的功能时,叫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受伤流血的经历,更好地感受血小板的作用。 六、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1.过渡: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的含量要维持稳定,人体才能健康,而血液化验单正好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依据。 2.引导学生将三张错乱的报告单找到主人。 3.提示:医生诊断疾病还要参考症状等很多因素,化验单只是其中一个参考标准而已。 1.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通过比较化验单和正常参考值上的项目和结果,先判断哪些项目出现问题,数值偏高还是偏低,再来进一步判断可能是什么原因。 2.活动:“我来做医生” 理论要应用于实践才有意义,通过分析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学生的解
读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才能提高,真正应用于实践,学
生的学习兴趣才更持久。 七、讨论解
决生活问
题
1.设问并组织讨论: (1)“亲子鉴定”需要从血液中提取DNA,那么DNA来自血液中的哪种成分? (2)运动后,大量出汗,血液中丢失了什么成分?怎样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3)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在饮食中应该注意什么?对于严重贫血,应该怎么办? (4)东莞的一名教师去西藏工作,一年后回东莞进行体1.学生讨论问题。
2.适当作好记录或者答案清单。 3. 理解贫血的症状和原理,注意合理饮食。认同食疗养生的意义。 学以致用,能
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分析生活现象,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常识,比如大量出汗
后怎么办,贫血多
吃什么食物,高原
反应是怎么回事等。
检时,发现红细胞数目增加了,你认为这有什么意义? 3.组织讨论:教师巡查,留意学生讨论情况。 4.组织回答:组织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结果,同时给予点评。
4. 汇报:回答自己小组讨论结果,适时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通过小组讨论
和回答,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归纳小
结、练习
1.归纳:通过列表格展示本节知识提纲。利用概念图归纳血液的功能。 2.知识小擂台(抢答) 3.练习 1.重温: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抢答:对比记忆各种血液成分的特点和功能。 3.完成练习
归纳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通过抢答帮助
学生对比记忆
练习巩固
九、提高拓
展(视具体上课时间
而定)
1.学习利用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的知识
阅读课后的资料,理解造血干细胞的意义 了解更多科学前沿
知识,对提高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有很大帮助。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 血液
教学 教学特色
红细胞:运输氧
白细胞:包围、吞噬病菌
血小板:止血、凝血
血细胞
防御、保护
血液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载营养物质和废物 运输
7
特色
本节课最大特点之一是让学生直观认识血液,比如把制造模型模拟血液在血管的状态,用各种食物形象生动地模拟,学生学习趣味性强,课堂轻松。借助医用的试管进行血液分层,学生直接观察现象,比单纯讲解要清晰易懂;借助数码显微镜观察血细胞也是一大亮点,利用新颖设备讲解抽象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另一特点是采用“源于生活、创设情境—自主学习、理解生活—体验学习、实用于生活—实践提升、提升生活”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从调查学生自身经历出发,建立学生对血液的感性认识。每学一个知识点都有和生活相关的联系和问题,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最后通过“我来做医生”的活动,分析解读血液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通过生活问题的讨论,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打好基础。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