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部编教材小学语文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优质课现场(临沂)【观摩比赛+逐字稿】乡镇组0419下午《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乡镇组0419下午《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14、文言文二则
学生 00:1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朵知多少。
老师 02:49
那上课之前,老师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中华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6 年的积累,相信你一定认识了很多字。那你能不能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来。
学生 03:09
这应该是辩字。
老师 03:11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学生 03:12
因为它两边有一个头发,它口中有个嘴,所以它中间一定有个言字旁,而两边的两边顶上的横一定是个点或者一个横。那下面的字,那既然我们都猜出来这么多了,那一定是个辩字。
老师 03:32
你的猜测有理有据,这个字的左右两边是古代的一种刑具辫子,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它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的意思是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谁能给它组个词来,请你辩论。回想一下,生活中你曾和谁辩论过?
学生 04:01
和同学辩论过。
老师 04:03
那辩论的是什么呢?
学生 04:06
辩论的是一些问题。
老师 04:11
那你争辩赢了吗?
学生 04:15
我们打成了平手。
老师 04:17
是的,我想无论输赢,都将化作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心中。好,时间关系,咱们就先交流到这,稍微准备一下。准备好上课了吗?准备好了。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请坐。
本单元悟科学品质,集智慧书签,成科学精神活动,已经进行到第二期了。上节课我们在《学弈》中了解到了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知道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要想得到这节课的智慧卡片,需要同学们走进 2000 多年前的一场辩论。齐读课题,两小孩课题什么意思?来,孩子,请你。
学生 05:18
读了课题。我猜的是两个小孩在辩论太阳。
老师 05:25
那他们争辩的结果怎样?
学生 05:28
因为题目它没有明确显示应该是个平手。
老师 05:34
是通过预习,你知道的,对吗?好,文中这样说,孔子不能决也。你怎样理解决字?
学生 05:48
我认为决是判断的意思。
老师 05:51
那孔子不能判断什么呢?
学生 05:54
孔子应该是不能判断两个小孩争论的太阳的结果。
老师 06:01
是,你看他联系上下文就理解了决的意思。孔子又是何许人也?谁有了解?来,我看你跃跃欲试,你来说说。
学生 06:17
嗯,古代的文学家。
老师 06:21
好的,来,你来补充。
学生 06:26
孔子是古代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老师 06:33
看来你做了充分的预习。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受世人敬仰,是万世师表,更是当今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那这样一位大学问家,竟然也难以判决,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辩论?让我们跟随孔子的脚步去一探究竟。孩子,请你来响亮的发布第一个任务。
学生 07:09
任务一,辩论故事,请你借助预习单以及课上的注音和注释,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节奏。
老师 07:24
任务都清楚了吗?清,好,那放声读。
老师 09:10
从坐的姿态看,大家已经读好了。那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认为哪个句子比较难读?要提醒大家注意。来,孩子,请你。
学生 09:24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09:32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学生 09:35
就是这个上文中的日中则如盘盂,而这里是其日中如探汤。
老师 09:41
注意对比。是吗?你很会观察好,你呢?
学生 09:49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老师 09:54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 09:56
我要提醒大家,这个为和知的读音为是同谓,知同智同智慧。
老师 10:07
你关注到了注释,知道用字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其他同学也关注到了吗?是的,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非常重要的方法,要常用。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是,我再来看一个长句,谁来读?最后一个男同学拿话筒传递一下话筒。
学生 10:46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老师 10:56
他读的怎么样?来,那个男孩子,请你评价一下话筒,给他传递一下。
学生 11:07
我认为他读出了停顿,很有节奏感,读得也很洪亮。
老师 11:17
好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就可以根据句子划分节奏来读课文,这样也容易理解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儿曰齐。
学生 11:31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老师 11:42
在这句话里,用哪两种物品来说太阳?来,中间那个男孩子,请你说。
学生 11:54
用车盖和盘盂。
老师 11:59
是的。同学们看,这就是那个年代的车盖。对,这是那个年代的盘盂。两者比较,车盖大,盘盂小。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大小的对比来。那个男孩子。
学生 12:22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老师 12:33
不错,孩子们,在文中像这样来自生活又能形成对比的词语还有什么?来这一排的最后一个男孩子,对,就是你。
学生 12:51
还有第二句的苍苍凉凉和探汤。
老师 12:58
当你读到苍苍凉凉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
学生 13:03
很寒凉,很寒冷。
老师 13:05
那探汤指的是把手。
学生 13:07
伸进热水里。
老师 13:09
哦,原来这里汤有热水的意思。那想象着这水热的烫手,热得让人不敢触碰,你能读一读吗?
学生 13:22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13:32
谁来给他纠正一下?你来。
学生 13:37
应该是其日中如探汤,没有则。好。
老师 13:41
那孩子,你再来读一读好不好?
学生 13:45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13:54
这就好多了。孩子们,汤有热水的意思。那你来猜测赴汤蹈火这个词可能是什么意思?你。
学生 14:09
来,我认为赴汤蹈火这个词,它的意思是行走在热水上,踩在烈火上。
老师 14:20
是的,沸水敢趟烈火敢踏,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就叫赴汤蹈火。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朗读中融入了我们的理解和感受,一停顿,一延长,味道就大不一样了。谁来完整地读一读全文?请你。
学生 14:57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老师 15:49
有夫子读书的味道,孩子们,古人写文章都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写,而且都是没有标点的,让我们一起挑战着读一读。孔子东游预备读。
学生 16:12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老师 17:0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先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借助思维导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一听。开始。
老师 18:58
好同学们,现在谁来说一说故事的内容?来,你来试试。
学生 19:07
孔子去东边游玩的时候,见了两个小孩正在辩斗,就问他们为什么要辩斗?几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然后到中午的时候就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刚出来的小,而中午的时候大。然后一个小孩说,你看看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那像车盖一样大,刚到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那么小。有小孩说,你看现在早上是不是很凉,先到中午多么热?然后孔子就不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小孩就笑,谁说你那么谁说你最聪明?
老师 19:47
其他同学还有补充或者是提出不同的意见吗?你看这两小孩,他争辩的焦点是什么呀?你来说。
学生 19:59
我认为其一是因为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小孩在辩斗,所以问他们为什么要辩斗而经过?是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一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又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而中午,而正午的时候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就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然后另一个小孩又说说,太阳刚出生出来的时候后十分的寒凉,而到正午的时候后却十分的炎热,这不就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孔子不能判决是他俩的说法。所以两个小孩说,谁说你十分的聪明呢?
老师 21:06
看来同学们基本上了解了这个文言文的意思,那你也就一定知道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对照表格,谁能来说一说?来,请你有话筒吗?
学生 21:26
一小儿,他的观点是,太阳刚出时离人近,在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老师 21:35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
学生 21:37
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然后这个小孩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它的依据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然后另一个小孩,他的观点是,我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然后他的依据是,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22:14
好,交流到这里,不难发现,两小儿争论的焦点是太阳的远近。第一个孩子认为太阳早上的时候怎样,太阳早上的时候距人近。他的理由是,大如车盖,中午的时候如盘盂,那就是中午的时候太阳离人远理由是。
学生 22:55
中则如盘盂。
老师 22:57
像盘盂一样小。另一个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人远,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 中午的时候离人近,理由是及其日中如探汤,热。
老师 23:28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聚焦两小儿的对话小组合作交流。对话的共同点可以从语言、用词、句式等方面去探究,看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多,而且有价值。开始。
学生 23:43
略
老师 25:33
好,那孩子们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组都有哪些发现?来,中间那个男孩子。
学生 25:44
我发现了他们的,他们在说观点的时候都是对比,然后到那个理由的时候都是用了比喻,而且,嗯,都是举出了事例,而且还用了夸张。
老师 25:59
你们组的发现真多,有不同的意见吗?来,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这个孩子说的。他说两个小儿在亮明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都用到对比,这是一个很规范的语言。他还说中间说理由的时候都用到了比喻。你认为。
学生 26:24
第二个小孩他说的并没有比喻是。
老师 26:29
那这两句之间他们的理由有什么共同点吗?他们。
学生 26:32
都是反问句。
老师 26:34
哦,都用到了反问句,那您能给他换个说法吗?
学生 26:39
可以,那第一个小孩的就是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然后第二个小孩就是此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老师 26:51
那两小儿为什么要用反问的语气来变动?你认为。
学生 26:59
因为用反问的手法更能凸显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更有说理性。
老师 27:06
原来反问句能让辩斗的语气更加大强烈。好,再我们再来聚焦刚才那个孩子说的理由,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学生 27:19
嗯,就是发现他们都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老师 27:26
夸张和对比是吗?你同意吗?孩子,刚才说比喻的那个孩子,你同意吗?同意。好,咱们一起来看。你看第一个小孩说什么,第二个小孩就会针对他的表达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第一个小孩用夸张,第二个小孩也会用夸张。第一个小孩说反问句,第二个小孩也会用去,这就叫针锋相对。那想象着生活中你与别人辩论时的样子,可以加上动作与神态的变化。咱们来读一读两小儿的对话一起来。
学生 28:16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28:53
诶,同样一个太阳,为什么两小儿会产生这样截然不同的观点?请同学们聚焦他们的理由,自己读一读,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老师 29:16
你来说一说。
学生 29:17
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
老师 29:22
第一个小孩观察的角度是大小,大小是我们的眼睛。这是第二个小孩。
学生 29:35
感觉冷热。
老师 29:37
感觉到的冷热。原来观察的角度不同,对待事物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同学们看,从视觉上来看,近的大,远的小,从感觉上来说,远的凉,近的热。这都是人们生活当中的是。你看,两小孩都运用具体的事例和对比的方式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你能来夸夸两小儿吗?来请你。
学生 30:15
嗯,他们俩就是都是细心观察,而且善于思考。
老师 30:21
你也是爱思考的孩子,可以请你把细心观察,爱思考写到黑板上吗?好,你看科学的发现是不分年龄的,两小儿擅观察,爱思考。那生活当中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孩子呢?请你也来结合生活说一说太阳大小凉热的对比。来,这一排的最后一个男孩子。
学生 30:55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31:17
多么鲜明的对比,还有想说的吗?来,孩子,请你。
学生 31:25
日初出大如西瓜,及日中则如樱桃,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呼。
老师 31:39
说的如此在理,另一儿又岂肯善罢甘休?
学生 31:47
日初出冷如冰窖,及其日中如火炉,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31:56
就是这样的针锋相对,那么两小儿能驳倒对方吗?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觉得?
学生 32:06
我觉得应该是孔子也不能绝也。
老师 32:12
所以你认为。
学生 32:14
两小儿他们俩打平手了。
老师 32:18
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好,那就让我们合作着读出两小儿各自的坚持。这样,老师来读。旁白,女生第一儿,男生另一儿来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不服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儿胸有成竹。再曰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毫不示弱。对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小儿辩斗的现场。那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和同桌辩斗,注意要有变动的语气、神态、动作,最好不止一个回合开始。
老师 34:17
好孩子们,谁愿意到台上来辩一辩?来,那个孩子,带着你的搭档来吧,你俩一起练习的。来,话筒给他们一下。话筒哪里有?
老师 34:49
不用带课本,忘了可以看看屏幕。
学生 34:54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学生 35:03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35:10
带上观点,再来一次。
学生 35:13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学生 35:18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学生 35:22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学生 35:30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35:38
听了这两位同学的辩斗,激起了老师的斗志。老师也想和你们辩上一辩,敢接受挑战吗?敢。好,那你们这么自信,我先来挑角色了。好,“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学生 36:00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老师 36:05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学生 36:11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老师 36:21
非也。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学生 36:26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36:35
你俩是以不变应万变。你看“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学生 36:46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36:53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学生 37:00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老师 37:11
远者小,近者大。
学生 37:13
不近者热。而远者凉。
老师 37:18
好,掌声送给他们,非常棒。这就是辩斗,那两小儿辩斗正酣,请孔子来决断,偏偏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为什么不能判决?你说。
学生 37:39
因为他们都有依据,都有理由,而且理由和依据都是正确的。
老师 37:46
是啊,他们说的有理有据。
学生 37:50
我觉得根据当时孔子的时代,就算是孔子也没办法知道。
老师 37:57
你多么会思考,孔子不能决也是因为受到了时代的限制。那孔子熟谓辱多智乎?你认为孔子到底是多智还是不多智,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你觉得。
学生 38:16
我觉得他多智,因为他实事求是。
老师 38:23
谦虚谨慎本身不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吗?可以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吗?
学生 38:30
好,你来。我认为孔子虽然没能回答出两小儿的问题,但是还是多智的,因为一个人就算知识再渊博,也不能可也不可能回答所有问题。学无止境。孔子已经很厉害了,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回答那么多问题。
老师 38:50
你说的有理有据。是啊,学无止境,正如孔子所说,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 39:0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老师 39:06
是孔老夫子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你们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连线科学老师来找寻答案。
视频 39:18
早晚的太阳为什么会那么大?真的是距离?当然不是地球距太阳有多远,它会跟你较 3 米 2 米的针。公元前 4 世纪,亚里士多德曾说,这是地平线附近大基层折射的影响。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人们自己的错觉。简单来说,早晚看的时候,一般视线中都会出现对比物,例如房子、树木等,但是中物就只有天空,自然就显得有些小。同样的现象在月亮身上也能看到。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错觉就是全部的因素了,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至于热度问题,其实也是一个慢慢积攒的过程,到了正午,太阳直射,温度自然要高一些。对于太阳,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就要探索,所以有了勇于触摸太阳的帕克探测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老师 40:16
现在你想对两小儿说什么?你来说。
学生 40:25
我以日始即日中同近也。
老师 40:33
他认为太阳一天里与人们的距离怎么样?差不多。是吗?好,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已经过去了 2400 多年了,那么从这个故事当中,你都得到了哪些启示呢?来,男孩子,请你对话筒给他递一下。
学生 41:00
我学到了。嗯,我得到了。只要善于思考,就能发现。
老师 41:13
好,你有收获。来,孩子,你的手举得最高。你说,
学生 41:19
我们做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老师 41:28
你看两小儿,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不也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吗?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以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已经过去了 2400 多年了。那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过程,所以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科学和发现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古人探索科学的大门。这个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孔子东游齐。
学生 42:1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老师 43:02
2400 年后的今天,我们六年级的孩子也在朗朗传诵着这个关于科学精神的故事。借助提示,一起来试着背一背孔子东游起孔子东游。
学生 43:18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老师 44:05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选自列子汤问。打开列子汤问,你会发现书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无一不在展示着人们对自然的观察、探索和思考。让我们汲取书中古人的智慧和力量,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火起来。课下请同学们完成研学单,找两个列子汤问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提前了解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辩题,搜集材料,做好辩论的准备工作。恭喜同学们获得了第二张智慧卡片,下课的时候可以到咱们语文老师那里去领好,下节课咱们将穿越中外继续去了解更多用具体事例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孩子们尽管不舍,还是要收一收。下课,起立,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