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观察物体,看一看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看一看(一)》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看一看(一)》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3、14页的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 古会玲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观察物体”中的内容,主要是在一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最少一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相反的面。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图形与几何”打好基础。教材通过三个小朋友观察投票箱的情境,从中引出一系列的关于观察位置与看到的面之间的问题。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观察”中。通过实际观察、操作和比较提炼出知识点,培养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兴趣,体验观察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的重要时期。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空间想象这类程序性比较弱的内容”个体差异大,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验证结果。在本课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以问题引领,创设情境,充分利用三年级学生已具备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通过想象、推理、模拟、验证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感悟有序思考、空间想象和推理的思想方法,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通过实际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且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
过程与方法
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对物体经行充分的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观察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地观察,严密地思考,判断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懂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且每次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难点预测】能根据呈现的物体的形状推断出观察的位置,学会在观察后获得相应的信息,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个投票纸箱、长方体教具11个和11个小熊公仔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 计 意 图
一、 创设 情境, 激趣 启思 (5分)
创设情境:猜猜我是谁?
上课前,老师准备了几张照片想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有信心吗?小眼睛,看屏幕——猜猜这是谁呢?
教师先后出示背面照,学生情绪高涨,进行判断;教师再出示一幅侧面照,一部分学生已猜出,此时教师又出示一幅正面照,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从正面看得清楚。
师:对!通过对三张照片的观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收集信息,并提问。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交流。
以生活中的常见情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培养问题意识,又能自然揭示本课课题。
察,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吗?
生2:拍的都是老师。 这时,生3:同样是老师,但是拍到的画面不太一样。
师:对呀,为什么会不一样呀? 生4:拍摄的位置不同。 师:对了!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拍摄到的画面也就不一样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探讨观察的位置与看到的面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看一看(一)
二、 合作 观察, 探索 新知 (20分)
核心问题一:他们分别看到了哪幅图?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导学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追问。 师:请学习小组的发言人来说说你们小组针对问题一的预习情况。
汇报:笑笑站在桌子的侧边,看到的是箱子的上面和左侧面;淘气站在桌子后面的凳子上从上,从上往下看,看到的是箱子的上面;妙想是站在桌子的右角上,看到的是箱子的上面、前面以及右面。
师:说的很不错,大家都有认真预习,通过预习,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通过预习,我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不一样。
1、组织学生汇报问题一的预习情况;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有序汇报问题一的预习情况;
学生积累的经验已能解释问题一。所以,我采
用三个细化问题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则以
模拟观察的活动验证结果。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笑笑
妙想
淘气
4
师: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呢?我们请三个同学来模拟笑笑、淘气和妙想观察投票箱的情境。 出示投票箱,请出三个学生模拟观察投票箱的情境,验证结果。 总结知识一: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不一样。
2、组织学生模拟观察投票箱;
3、总结归纳观察结果。
2、模拟观察投票箱;
3、验证观察结果。 核心问题二: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1、根据第一个核心问题的探究结果“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不一样”紧接着追问:“那么,每次观察中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引导学生对答案进行合理的猜想。 2、学生自由变换位置观察小组内的
长方体教具,验证猜想的结果,完成《导学案》中问题二的思考。教师巡视,适时融入小组点拨思维,及时指导。
3、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辩论。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观察的结果,要求说出“站在哪个位置上”、指出“看到的是哪几个面”。
学生1:我首先是站在长方体的右边,我看到了红色的上面和蓝色的右面,一共两个面;换了位置以后,我站在长方体的对角上看,看到了红色的上1、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合理的猜想;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 3、鼓励学生有序大胆发言,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于学生的反应予以积极评价。
1、学生进行猜想;
2、学生观察长方体教具,验证猜想结果;
3、学生投入激烈的辩论中,同时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最终确定观察的结果。
核心问题二是核
心问题一的拓展和延伸。我让学生经历“猜想、观察、验证”的活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既积累了观察的经验,发展了探究能力,又培养了空间观念。
5
面、蓝色的右面、黄色的前面、白色的后面。我觉得最多能看到四个面。 学生2:不对,你在看的时候移动了
身体,所以不是不符合题目“每次观察中”的要求。我觉得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我是站在„„ 总结知识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是一个面。
师再次追问:“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呢?”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思考并发现是因为遮挡的原因。
教师总结:因为看上不看下,看左不看右,看前不看后,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用三维图 表示一个立体物。
4、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4、学生再次观察长方体教具,正真理解原因。
通过对问题的追问,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核心问题三:下面的小熊是谁看到的?
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能判断是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了。那么,你能根据出示的图片猜出“它”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吗?
请小组拿出“小熊公仔”,汇报
《导学案》中问题三的预习情况,从中了解到全班的学生都能正确判断
1、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预习情况了解知识的难易程度。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问题三的预习情况。
这一核心问题,是前面知识的逆向思考,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在现实情境中模拟,与同学交流,验证自己的观察结果,充分体验观察位置和看到的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有序思考、空间想象和推理的方法与价值。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经验,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本课的教学是要继续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经验:1、懂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是不同的;2、明白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一个面;3、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是相反的。
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和本人自身的教学特色,我设计了“先学后教,问题引领,观察为主”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思考、推理,不断积累经验,建构乐教乐学的出彩课堂。
10
我设计了《观察物体——看一看(一)》这节课。在课上我做到了: 一、导学设计,以学定教
本课前,我依据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了本课的《导学案》。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预习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有一定的认知和思考,更好地参与课堂的活动,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我根据学生汇报的预习情况,对各个重难点有的放矢。
二、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利用课前5分钟设计了“拍拍手”的小游戏以达到课前热身和复习旧知识的效果。在新课导入时采用自身照片为素材的“猜猜我是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思维,又自然引出新课——研究探讨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三、问题引领,脉络清晰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为此,我根据教材“情境+问题串”的编写特点,从情境出发,精心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核心问题:1、他们分别看到了哪幅图?2、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下面的小熊分别是谁看到的?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剖析观察的位置与看到的面之间的关系,目标明确,内容的层次清晰,知识的重难点突出,学生易于掌握本课的知识。
四、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悟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设计了让学生站在不同位置上“看看——指说——辩论”的环节,而且设计了小组、大组讨论分享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团体合作,总结经验,归纳知识。同时,学生在团队的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正面评价,激励学习
在本次课中,我把学生的正面评价和鼓励性的语言贯穿课堂始终。比如:你说得很不错;这个方法很有新意;从你的观点,可以看出你很好学;老师很佩服你;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小思想家;其他同学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哪个同学来补充……学生在鼓励和赞赏中积极、自信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纵观全课,我打破传统教学观,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做到“问题引领,扶放相宜;观察主线,玩中感悟;先学后教,精彩演绎”。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