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花钱的学问,钱该怎样花
所属栏目:品德社会生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2钱该怎样花-北京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2钱该怎样花-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教学才会有实效。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钱该怎样花。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的第二课《钱该怎样花》。四年级的学生正是初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阶段,需要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需要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本内容正是融社会性发展与品德教育为一体,体现了综合课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理财能力和消费技巧的同时,引导他们体味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庭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区和自家实际情况,改变原有的观念,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2.学习者分析:
针对本课教学,我对所执教的班级进行了学前调查。全班32名学生,共收到32份答卷,下面是我设计的调查问卷:
(1)你购物时更关注商品的( )
A外观漂亮、时尚、功能全面、新颖 (1人 占3.125%)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花钱的学问——钱该怎样花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学段: 小学
年级
四年级上册
相关领域
社会、思想品德等
教材 书名:品德与社会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3年 11月
是否已实施
是
3
B对自己实用性更强 (30人 占93.75% ) C价格实惠(1人)
(2)遇到商品是自己想买家长不给买的,我会( ) A不高兴,发脾气 (0人) B哭闹,不买不行 (0人)
C听家长的,因为家长挣钱不容易 (31人 占96.875%) D没遇到过,一般我想买家长就给买(1人 占3.125%) (3)对于可买可不买的商品,我会( )
A买,留着,以后需要的时候用得上 (8人 占25%) B先不买,需要的时候再说 (20人 占62.5%)
C看情况,钱够的话就买,不够就等以后再说(4人 占12.5%) (4)当遇到可买可不买的商品搞活动降价的时候,我会( )
A毫不犹豫买下来,因为便宜 (3人 占9.375%) B不买,因为不是特别需要 (20人 占62.5%) C看自己的 经济情况决定(9人 占28.125%) (5)家长不给买的理由通常是( )
A太贵,不值 (6人 占18.75%)
B已有类似物品,不能重复购买 (5人 占15.625%) C对健康不利 (13人 占40.625%) D对安全不利(8人 占25%)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消费的主要来源是父母的收入。如今,多数家长只要是孩子要的,都会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我在课前调查中发现有3.2%的学生一般是自己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并没有意识到儿童的很多需要其实是“假需要”,所以很多儿童在消费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档,重复消费,消费取向成人化,对玩具等生活学习用品不爱惜,浪费现象严重等。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消费观,但对于遇到可买可不买的商品降价时,有62.5%的学生选择不买,理由是不需要;9.375%的学生选择毫不犹豫买下来,理由是便宜;28.125%的学生选择看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这说明有部分学生盲目图便宜,这是不可取的,另外,是否购买还是要看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不要一概而论。这些都是我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地方。 a.知识水平:
(1)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家庭的收支情况和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体会到家长挣钱的辛苦,理解了父母的理财观。
(2)学生们具有较强的调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b.认知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正是初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阶段,需要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需要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从课前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正确的消费观,但多数学生的消费观还停留在传统的消费观;同时,在消费技巧方面不足。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运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道新的消费理念,学会消费技巧。
c.学习基础
执教班学生有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积极性,能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愿意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学生学习积极、乐于探究、更愿意展示自己知道的内容。这一切都为开展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因素分析:
这节课使用制作的课件《钱该怎样花》,通过展示平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整合,运用多方面教学信息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3.教与学的方式分析:
本课教学方式侧重于体验式教学方式,采用活动式的教学策略。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重从儿童的世界出发,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说一说、演一演《辛普森购物记》”、“汇报课前调查表”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消费观,学会选择。通过“想一想-实例分析”、“辨析‘浪费与节约’”活动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学会合理消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体味到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 能力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反思消费中的该花与不该花,初步渗透合理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明确花钱要有计划、要合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2)学生能够了解花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参考父母的经济实力,合理地支出,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4.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活动,使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难点: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他们体味到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8
体验活动三 8分钟
师:有些东西我们特别喜欢,特别想要,可是爸爸妈妈都不给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这几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讨论分析)
提问:(1)在生活中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说说你的感受。其他同学有什么好方法帮帮他?
(2)我们向家里提要求得时候,要想到什么呢?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向父母提购物要求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合理消费,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并不是经济原因,还要考虑健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盲目攀比。
活动四:通过“浪费与节约”辨析活动,让学生知道在家庭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钱也需要花。
过渡语:花钱的学问可大了。针对下面这些花钱的方式,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浪费与节约)【板书“不浪费 要节约”】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有的,我感觉不高兴。生2:心里别扭。
生1:想想家里的经济情况。生2:是不是需要。
活动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在向父母提要求的时候要合理;不要盲目攀比。
PPT:事例分析
9
浪费与节约
浪费与节约
浪费与节约
浪费与节约
【课件小结: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浪费;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不叫节约。】
学生讨论。 生:大家都买的不见得就是好的。
生1:买的便宜但是存放时间长了,菜会烂掉的,这样算起来会更贵的。生2:如果因为菜便宜多买,把冰箱撑坏了,花的钱会更多。这是浪费。
生:乘公交虽然省钱,但是如果耽误了看病可能会花更多的钱。这不叫节约。
生1:看家庭经济情况,如果允许还是可以看的。生2:在家看电视一样的。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让学生明白不要盲目图便宜,另外,在家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钱也需要花。
PPT:浪费与节约
10
体验活动四 2分钟
归纳总结: 1分钟
活动五:朗读歌谣
(1)请拿到小书签奖品的同学
读一读,与大家分享书签内容。 (2)小歌谣《购物歌》 购买商品讲究多,一起来唱购物歌, 想想父母咋挣钱, 能省则省记心间,不跟风,不攀比,“需要”原则放第一,花钱时,有计划, 留点零钱不抓瞎。牢牢记,购物歌, 做个聪明消费者。
生活中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当遇到多种需要冲突时,要分清主次,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花钱买东西要考虑到:真实需要、家庭条件允许,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等因素。做聪明的消费者,不向家长提不合理的要求,学会为家庭分忧。
学生朗读歌谣。
充分利用奖品小书签,全班分享歌谣。
小结本节课内容。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