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花钱的学问,钱该怎样花
所属栏目:品德社会生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2钱该怎样花-福建省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2钱该怎样花-福建省 - 龙岩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钱该怎样花》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二个主题活动。第三单元包括:“家庭小账本“、“钱该怎样花“、“购物场所 我知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个系列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第一个主题是为后面三个主题做铺陈准备的,前为明理,后为导行。
《钱该怎样花》一课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通过情境模仿、交流探讨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以及如何实现,让学生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选择地实现,并学会有所放弃,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增强生活的本领。
【学情分析】
现在小学生普遍比较有钱,一个星期零用钱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零用钱使用也五花八门: 有的主要用于买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有的则主要用于买零食、买玩具。在家长方面,零用钱使用监管松驰不一:有些家长能用心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有些家长却有放任的态度。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对待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初步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受年龄及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限制,当他们真正面对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时,有时也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家庭收入的来源,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范例,引导他们关注零花钱的使用,通过搜集、展示、对比、交流、归纳和总结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消费知识,学习消费的技巧,掌握合理使用零花钱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体会到家庭责任感,懂得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2、能力目标:通过完成调查表和模拟活动——小组制定花钱计划,初步掌
握搜集信息的方法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活动,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可是钱总是有限的,我们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设计理念】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对此,《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突出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在课前教师组织学生调查家庭成员想要的东西和已经满足了的要求,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了解大家想要的是什么?满足了的要求又是什么?为什么得到满足(不满足)?让学生明白我想要的不等于我能要的,并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制定花钱计划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合理地花钱。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着教育的指导者、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共同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这一做法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和教师都是知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和对话的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的执行,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教互学,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使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活动准备】
1、课前调查自己和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并填写好调查表。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课前交流。
活动一:文本对话 感知想要与能要
(一)你想要的有什么?
1、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想要的东西可多了,比如……比如……你看,涉及吃穿住行用,可是我们的收入是有限的。这可怎么办呢?
2、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话题“钱该怎样花”。3、文本对话,了解他们的需要。
(1)师:在日常生活中,不只是我,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老师带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们也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2)读教材P50的内容,引导观察,说出他们想要什么?
4、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要的呢?来说说吧。(老师引导学生交流) 对,人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同学们,昨天我已经发了调查表给大家,回家调查自己的家人想要的东西。你们做好了吗?
5、好的,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下你的你的家人需要什么。 5、学生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
6、小结:我们想要的东西可多了。但是想要的都能实现吗? (二)知道想要的不等于能要的
1、我们来说说看,你们全家成员的调查表里,哪些是实现了的?哪些是没有实现的?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小结:想要的东西是很多的,但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想要的并不等于能要的。在众多需要中,我们要学会选择和放弃。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教师引导儿童开展活动的重要资源,是帮助教师正确理解课程的案例。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理解教材的内容当作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源泉。同时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明白想要的不是都能要。
活动二:交流“碰撞” 学会选择和放弃
1、过渡语:可是面对选择和放弃,很多小朋友表示不理解,让我们去看看: 2、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出示:P51的教材内容) 讨论:他们想要什么?为什么他们的爸爸妈妈不给他们买呢?
3、组织汇报。(得出结论:花钱要考虑经济条件,要注重身体健康,要考虑实际需要,不能盲目攀比)
4、可是他们理解父母的这些苦衷吗?(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了让这些小伙伴明白父母的心愿,他们的爸爸妈妈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让我们听听爸爸妈妈是怎样说的吧?
读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5、听完这封信,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妈妈的买与不买都是对孩子的爱啊!生活中,你们有过这种情况吗?(你想要什么?当爸爸妈妈不给你买时,你是怎么想的?现在,你还会这样想了吗?)
6、学生交流,汇报。
7、小结:通过交流,我们明白:购物要合理,要尊重、体谅父母!要考虑经济条件,考虑身体健康,不要盲目攀比。学会正确选择与放弃。明白了这个
道理,让我们去给小明的消费账单把把脉吧!
8、出示情境:这是小明一周的消费计划,你作为他的好朋友,根据今天学的内容,你会怎样劝说小明做出正确的选择与放弃呢?(说说计划里哪些钱是该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哪些钱是不该花的?)
(1)同桌交流。 (2)汇报
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明白了选择与放弃的原则,知道怎样花钱了。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社会。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并辨析同学的花钱计划,逐步学会选择和放弃。
活动三:模拟活动 自主制定花钱计划
光说不练假把式!在实际生活中能不能做好呢?现在学校决定下周要去郊游,每个人可以向家长申请30元活动经费,用于够买郊游的食品、用品。你准备怎样使用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各自制定一份花钱的计划,并想想为什么这样花?
1、出示各种商品价目表。 2、小组讨论。
3、购物温馨提示:遵循“考虑经济条件,健康因素和实际需要”的原则; 3、小组合作制定花钱计划。
4、展示计划。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5、评出最佳计划。
6、二次修改自己的计划,争取做到最合理。
小结:实践出真知!通过制定花钱计划,我们对合理消费的认识更深了,而且把合理消费的理念落实到了行动中!
【设计意图】:通过制定花钱计划,设置情境,小组合作完成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全面、合理、节约地用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这次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
活动四:总结拓展 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1、师: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讨,你知道“钱该怎样花”了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小结板书。)
2、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花钱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要根据需要和需求量,不要盲目攀比,尊重父母的意见,做个聪明的
消费者。老师给大家编了一首拍手歌,让我们在优美的拍手歌中结束今天的新课吧。(出示课件)
你拍一,我拍一,体谅父母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考虑条件够不够; 你拍三,我拍三,身体一定要健康; 你拍四,我拍四,购物不能自顾自; 你拍五,我拍五,合理消费要清楚; 盲目攀比要不得, 学会理财要谨记。
3、布置课后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消费知识,课后对自己一周的零用钱做一个消费计划,你打算怎样花。下节课进行交流,谈谈你在花钱中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花钱拍手歌牢记花钱的原则,提高认识,内化道德,指导行为,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