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陈情表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西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梳理文本基本思路。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交流的方式,总结语言构思及表达的技巧,并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孝情、忠情、苦情。
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通过课前视频导入新课,PPT展示课程主要结构流程。
2学情分析
一般讲《陈情表》都是在疏通文意后,从作者李密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孝情、忠情、苦情入手,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李密的《陈情表》这篇文章的字词和文本的内容后,第二节课重点来探究一下陈情表中李密说话的艺术和他在字里行间中体现出来的真挚的情感。本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由于刚分文理科不到一周,所有上课学生中60%还不熟悉,所以尽量用教学设计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3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反复诵读,体会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逐层深入的语言表达技巧,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以致用。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一般讲《陈情表》都是在疏通文意后,从作者李密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孝情、忠情、苦情入手,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李密的《陈情表》这篇文章的字词和文本的内容后,第二节课重点来探究一下陈情表中李密说话的艺术和他在字里行间中体现出来的真挚的情感。本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梳理文本基本思路。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交流的方式,总结语言构思及表达的技巧,并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孝情、忠情、苦情。
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通过课前视频导入新课,PPT展示课程主要结构流程。
【教学重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反复诵读,体会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逐层深入的语言表达技巧,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简单实用的PPT,提前下发导学案(学生预习用,后附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第一课时给学生布置的以“孝”为话题的小演讲,让学生在演讲中感受孝道,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正确引导学生,同时体悟演讲即说话的魅力,引入本节课
在上节课学习了李密的《陈情表》这篇文章的字词和文本的内容后,我们这节课重点来探究一下陈情表中李密说话的艺术和他在字里行间中体现出来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清课文内容、思路:
思路:
1、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互相解答疑难问题,并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2、教师在学生交流中积极指导,并对学生展示给予引导、补充。
具体探讨问题:
1、文章内容:本文“陈”了哪些情?李密解决这些矛盾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明确:亲情、忠情和苦情。先尽孝后尽忠。
2、对李密来说,祖母老迈,自然不当远仕;但得罪圣上又会招来不测。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言辞不可不慎。只表达“孝”情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李密是如何说服晋武帝的呢?
(1)开篇痛陈凄苦身世,把对方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
(2)对朝廷的征召表达陨首难报的感激之情,讨取欢心。
(3)用晋提出的“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为“终养”找出一个响亮的“法”据。
(4)直陈“少仕伪朝”之事实,剖白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表白无意抗旨,让晋武帝消除疑虑,明白自己的忠心,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5)以祖母病笃惨境打动晋武,让他明了祖母病重是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
(6)以年龄对比的方式说明尽节日长,报刘日短,从而提出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使“理”更加周全。
(7)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起誓动情。
3、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总结:“陈”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思路:
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语言技巧的文段,小组合作探究总结说话的常见方法技巧。
具体探讨问题:
1、在我们曾经学过的语文课文中,也有很多人物在面临困境甚至危难时,凭借自己超群的口才化解了危机,也有一些人说话符合自己的身份,很是得体。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2、讨论:从这些成功的说话实例中,你学到了哪些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请试着总结出来。
(1)、用事实说话;(2)以理服人,不能强加于人;(3)换位思考;
(4)类比法;(5)步步为营,一步步实行;(6)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7)察言观色、见招拆招(8)投其所好,请君入瓮(激将法)
(四)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在我们大语文的观念中,语文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将我们语文课上学习的内容具体到学生的生活中是我在教学中一贯的理念。在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语言表达相关技巧后,我为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探究如何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巧妙说服对方,从而较熟练地掌握这些论辩技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课堂小结】
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感情,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本文的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重点学习,会说话,不是口若悬河就行,不是讲话真实就没问题。逞口舌之快,可能让你树敌,但缄默是金,也可能让你湮没一辈子。话说得好,小则能够讨喜、动人,大则能够保身、兴邦。远有诸葛亮压服孙权,舌战群儒,三国鼎立之势成,近有周恩来出色外交,四两拨千斤。话说得不好,小则树敌、伤友,大则丧命、失江山。孔子之教有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仅次于德行,可见它的重要。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作业设计】
1、背诵《陈情表》2、推荐课外阅读:
任继愈《谈谈孝道》、龙应台《目送》(散文)
课题 《 陈 情 表 》 |
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 |
|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梳理文本基本思路。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交流的方式,总结语言构思及表达的技巧。并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孝情、忠情、苦情。 【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反复诵读,体会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逐层深入的语言表达技巧,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以致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用心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情感。 2 反复品读读课文中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组内交流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3 联系已学的课文内容,总结语言表达的相关技巧。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 反复品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文章内容:本文“陈”了哪些情?李密解决这些矛盾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2 李密来说,祖母老迈,自然不当远仕;但得罪圣上又会招来不测。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言辞不可不慎。只表达“孝”情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李密是如何说服晋武帝的呢? 3 文章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从《陈情表》谈说话技巧: 1、在我们曾经学过的语文课文中,也有很多人物在面临困境甚至危难时,凭借自己超群的口才化解了危机,也有一些人说话符合自己的身份,很是得体。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2、讨论:从这些成功的说话实例中,你学到了哪些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请试着总结出来。 3、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PPT展示: 【小结】 课外阅读材料: 谈谈孝道 作者:任继愈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中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则是“孝”。相传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领袖。国家组织被看作氏族组织的扩大。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几千年来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当然也不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古代职业世袭,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内,子女对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与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义务,所以“天下无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虑子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只凭父母之命即可组成婚配。 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双方的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把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地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治乱,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