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字词大意,能翻译诗句并领悟诗人情感。
2. 掌握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字词大意,能翻译诗句并领悟诗人情感。
3. 通过对以上两首诗歌的学习,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两种解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两把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过程
导入:你对陶渊明了解多少? 一、 知其人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由外祖父抚养长大。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他不仅学习了《老子》《庄子》,还学习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以类的书籍。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不同的志趣。
创作背景:《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为其中第二首。此时他已归耕田园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二、 读其诗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正音),找出能概括全诗情感的词语——“悲凄”
带着“悲凄”的情感,自由朗读全诗 全班齐读,体会情感 三、 品其意 提示:方法运用
1.结合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来理解。
2.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来窥见作品意旨、作者情感。
3.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情感融入欣赏过程中。 (一)小组合作、探究:请结合预习,理解每一句诗的大意,谈谈你在品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1、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
东岭升起——写时间的流逝,渲染了一种月出东山的悲凉、孤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
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色调冷清素淡,感情悲凉 3、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
凉——写出了生活的孤苦,关键词“冷” 4、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
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为什么睡不着? 5、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
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联想: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6、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
志却得不到伸展——壮志难酬、无奈 7、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想到这些就觉得十分悲凄,
直到天亮都不能平静下来——孤独、壮志未酬、时光飞逝、无可奈何、失落,无限苍凉之感跃然纸上。
总结:通过刚才的解读,我们知道了,这首诗的主旨是表达了时光流逝、有志未骋的悲戚之情。我们刚才通过解读每句诗的含义去推究诗歌主旨的方法就叫“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就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就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二)你如何理解陶渊明的人生选择?
三仕三隐,动摇纠结,恬淡洒脱的背后是无奈。
当我们了解了他的生平和经历,了解了他所生活的环境,设身处地地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我们就能把握一个全面的、立体的陶渊明,也就能够理解他的壮志难酬,他的无可奈何,这种欣赏诗歌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四、 用其法
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1、作者介绍
鲍照(约416----470),字明远,南北朝人。出身贫寒,虽才华出众,却一直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曾做过刘宋的侍郎、参军,后死于乱军中。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辞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七言乐府尤受后世推重。 2、背景介绍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明确:本诗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五、 作业
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的诗歌《蜀相》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