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上善若水
所属栏目:模拟课、微型课及试讲
视频课题: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即兴演讲与模拟上课视频《上善若水》(第二届)语文组_6号_杭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即兴演讲与模拟上课视频《上善若水》(第二届)语文组_6号_杭州师范大学_童木兰
《上善若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上善若水》是张笑天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通过对都江堰历史和文化的褒扬,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抒发对“上善若水”的精神感悟,与此同时,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汲取,对大自然的过度改造,造成的自然破坏,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文语言文白结合,语言优美,其中饱含着作者对都江堰的深深赞美之情,也饱含着作者对人类行为深刻的反思。
【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经过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积累,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在字音字词方面可以通过自学完成,但是本文因为引用较多的古诗词,其中某些生僻的字音字形还需要老师的强调和指导。另外,对于散文教学高一的学生较为熟悉,本文作为一篇游记散文,需要给学生适当补充有关于游记散文的相关知识。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把握上,高一的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上善若水”的内涵,但是,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反思活动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
【教学目标】
-
会读会写文中“飨”“髓”等生字词,了解游记散文的特征。
-
通过语言比较、小组合作等活动,理解“上善若水”的文化内涵。
-
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对都江堰的赞美褒扬之情,感受作者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情。树立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反思人类行为并能说出未来人与自然关系的设想和人类应有的行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比较、小组合作等活动,理解“上善若水”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对都江堰的赞美褒扬之情,感受作者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情。树立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反思人类行为并能说出未来人与自然关系的设想和人类应有的行动。
【教学方法】
点拨法、诵读法、谈话法、讨论法
【预习指导】
课前下发预习单
-
找出文中你认为较难、易错的字词
-
借助书籍、网络等资源,说一说你对老子“上善若水”思想的理解
-
细读文本,说一说你对文中“上善若水”的理解
-
查找“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新闻、资料,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阅读期待”的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老师虽然在学情上已经对学生有了一定的把握,但这毕竟是老师的主观印象,通过预习指导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已知的”,从而更好地教授学生“未知的”。字音字形的预习和资料的准备能够锻炼学生课外自学的能力,也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
导语:同学们,大家经过了几节课的学习想必已经有些疲倦了,那么,我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带大家来放松一下,我们跟随着大屏幕,去四川看一看,领略一下都江堰的风光,好不好?
PPT播放有关都江堰历史、风景的视频。
提问:都江堰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
在预习的基础上,与同学分享你所认为较难易错的字词。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点拨和强调)
2、游记散文的问题特征的介绍。
3、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你的理解,给课文分层
明确:
第一层(1)统领全文,引发对都江堰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层(2—4)介绍都江堰的文化和历史
第三层(5—8)抒发作者在都江堰旁伫立时的所思所感
第四层(9)总结全文,引人深思
设计意图:通过字音字形的交流和分享,能够帮助学生促进合作学习的意识,而且自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锻炼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把握全文的概貌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以便于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
“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铺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提问:为什么要强调“巨型横幅”?“扑”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三个反问句给你怎样的感觉?
明确:
-
巨型横幅的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同时也突出了横幅给人的视觉冲击感,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
“扑”字突出了巨型横幅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下文作者引发思考做铺垫。
-
连续三个反问句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对于都江堰的褒扬赞美之情,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的自豪、骄傲之情,引发对都江堰的思考和遐想。
2、……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请同学在课外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谈一谈对老子“上善若水”思想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背景资料,简要介绍老子的“道”的思想内涵和“上善若水”的含义。)
3、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很多古人的诗词,这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吗?
明确:通过古人的诗词,介绍了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在语言方面,通过引用古诗词,增加了文章的文采,使得文章更有可读性。另外,在古人的诗词中也一定程度上传递“上善若水”的文化内涵。
4、第四自然段中——“它绝不污染环境,也不会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提问:
(1)能不能把两个“绝”字去掉
明确:“绝”字不能去掉,因为去掉了“绝”字就不能体现出都江堰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危及生态的肯定性。为下文与现代社会建设水库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2)两个“不会”的否定句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明确:言下之意是现代社会在建立水坝的过程中会建造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会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隐含了现代水库的建造过程中,污染环境、危及生态的事实。
-
“人很累,鱼也很累”这句话中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在“人很累,鱼也很累”这句话中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过度汲取的谴责之情。
5、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幼鱼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提问:
-
比喻句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将人比作“那快要窒息的鱼”,写出了他对人类这样无节制地汲取、改造自然的担忧。
-
在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作者怎样的诉讼?
明确:作者对人类无节制地汲取和改造强烈的控诉和谴责。
齐读这一段话。
6、好在都江堰有。
提问:将这句话改为“都江堰这里有”或“好在都江堰都有”好不好
-
若改为“都江堰这里有”,去掉“好在”的话,不能体现出作者的一种担心,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其中包含了作者的焦虑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
-
若改为“好在都江堰都有”,添了一个“都”字就写出了都江堰这些东西很多,给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也不能表达作者的担心和忧虑。
-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事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提问:这种“幸福”很难吗?很不容易吗?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明确: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这只是中国的一种缩影,其实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面临着河水和近海污染的危险,能够在都江堰这样的一方净土中有片刻的享受,能够与自然面对面的亲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种幸福是“久违的”。
-
文章为什么取题目为“上善若水”,你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明确:
-
都江堰的的建造中融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理念
-
人类应该像水一样学会因势利导,学会包容,学会与自然合二为一。
-
设计意图: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体会做的感情,同时通过语言的转变,营造课堂的语文味。
导语:同学们,这样一种久违的幸福,作者已经很久都没有感受到了,但是如果我们不努力的话,放任自流地向自然汲取的话,那么这种“久违”的幸福都只能成为一种奢望。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当下资源利用的理解和评价,并且思考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评、补充。)
作业布置:
在你的身边是不是有这样一条河流、这样一方土地被过度地开发利用,你认为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请你以适当的口吻,给过度开发利用的负责人写一封信。
设计意图:在作业布置和拓展延伸的环节中真正做到检验学生所学。
【板书设计】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上善若水”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即兴演讲与模拟上课视频《上善若水》(第二届)语文组_6号_杭州”,所属分类为“模拟课、微型课及试讲”,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即兴演讲与模拟上课视频《上善若水》(第二届)语文组_6号_杭州”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