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蒙古民族
所属栏目:高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五十六朵芬芳的花《蒙古民族歌曲》湖北省 - 宜昌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五十六朵芬芳的花《蒙古民族歌曲》湖北省 - 宜昌
课题——《蒙古民族音乐》
学科 学段 年级 相关领域
教材
音乐 高中
高一
欣赏、表演
湘教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
“以开阔的视野学习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教学应以艺术的实践过程为主。本课从听、演唱、模仿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演唱歌曲,在掌握音乐知识、理解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根源和主要特点。
(二)理论依据
本课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参与体验模仿”为理论依据。并结合深度学习,使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重要内容。旨在学习和了解在我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少数民族——蒙古族音乐文化。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它的独特形态和风格,是由蒙古族人民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方式和各地区的特点所决定的。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对蒙古族音乐有进一步了解,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民族音乐打下了基础。
2、具体教学内容分析。
⑴蒙古民歌根据其音乐特点分为长调歌曲短调歌曲两种。
长调有着自由的节奏和悠长的气息,速度缓慢,音域宽广,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缓的长音时加入一些装饰音或装饰性的颤音,以造成活泼的情绪或委婉的风格,歌词一般都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词和曲的结合方式是“字少腔多”、“一字多音”,而且句中、句尾常用拖腔。
短调则具有鲜明规整的节奏和轻快的速度。其速度一般为中速或稍快,节拍最常用的是四二和四四拍。词曲关系大多一字一音,拖腔比较少。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节奏、识谱、音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尤其是蒙古族音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讲授中对于蒙古族的音乐特点、酒文化习俗等知识都能很快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直观演示——课堂中采用的音频与视频,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
启发探究——探究歌曲节奏与旋律的特点,启发学生感受、表现音乐中的情感。 参与体验——学生在模仿、感受、体验蒙语的演唱以及民俗学习等方式来体会蒙古民族音乐的韵味。
(四)技术准备
搜集相关的视听资料,寻找相关图片,文字材料,制作课件,准备并调试多媒体等设备。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并尊重和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2.用聆听、模仿、实践体验等方法,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学会用蒙语演唱歌曲《鸿雁》和盅碗筷的运用。能够总结出长调、短调的特点,能掌握马头琴与图腾文化等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蒙古族音乐特点与文化的关系,能够从课堂延伸中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二)教学难点
1.蒙语演唱《鸿雁》
2.在情境模拟中能独立运用盅碗筷表演。
3.感受和分析蒙古族音乐长调和短调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猜一猜:
教师出一个谜语,学生们来猜一个少数民族。 1.善于歌舞,民族图腾文化加入 2.一个勇敢、热情、喜欢饮酒的民族
3.喜爱摔跤和赛马。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
思考、踊跃回答出蒙古族。
(谜语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对蒙古族文化进行了一个概述。)
2.PPT出示课题《蒙古民族音乐》 二、歌曲学唱
(一)欣赏视频《长调》,
回答:
1.使用的乐器是什么? 引出知识点图腾崇拜 2.舞者肢体模仿的是什么?
再次欣赏,老师带领分析: 数一数换气几次?
每次拍数相同吗? 通过学生再次模仿得出节奏自由,字少腔长的特点 最长唱了多少拍?
(二)聆听《鸿雁》
1.让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得出长调的旋律特点——旋律起伏大; 2.学用蒙语唱歌曲《鸿雁》 ,并跟着原唱齐唱一遍;
3.请一位同学单独发挥演唱,将“长调是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表演出来。
总结:长调特点:旋律起伏大,节奏自由,速度中速偏慢,乐句一词多音,字少腔长。
(三)酒文化习俗学习——短调民歌《酒歌》
1、介绍蒙古族饮酒习俗及饮酒宴会上使用的道具——盅碗筷;
2、学习基本的拿法,给出节奏,带上动作表演出来;
3、引入情景模拟
模拟一个展现民情风俗的饮酒宴会,同学们是主人,老师为宾客。 流程:1..学生迎宾(使用道具配合音乐表演) 2.学生敬酒(老师展示民俗中的敬酒动作) 3.回礼—老师表演筷子舞,学生自由发挥动作 4.齐饮—起立,共同举杯
(四)总结短调民歌特点
短调:旋律起伏小,具有鲜明规整的节奏,轻快的速度,乐句大多一字一音,拖腔比较少。
(五)质疑导入猜一猜
1.善于歌舞,民族图腾文化加入————非唯一 2.一个勇敢、热情、喜欢饮酒的民族——非唯一
例如藏族,彝族都有饮酒的习俗,聆听音频和老师演唱。藏族酒歌(又名年轻的朋友)在赞美友谊;彝族酒歌——在劝酒;蒙族酒歌——歌唱幸福生活。 思考:造成少数民族酒歌差异的原因是?
学生答: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等
2/4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O XX XO XX XO
(六)课堂延伸
谜语中唯有第三条——喜爱摔跤和赛马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同学们都能答出蒙族,这正是蒙古族文化符号的体现。
蒙古族的文化符号还有内蒙古大草原——草原文化的发祥地;马头琴——最具音乐文化代表性的乐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备受人们的爱戴。
讨论:作为高中生,你知道中国文化符号有哪些吗?如何将中国文化符号带入“世界之林” ? (七)总结
马背上的民族——蒙族,这是文化符号的体现。 文化符号是一个抽象性的词语,它可以代表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独特文化。
要将中国文化符号带入“世界之林” ,需要我们认同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内容。学生们对蒙古族的民歌、酒盅,筷子的使用等都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对蒙古族的知识了解的较多,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学生们感受和体验了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并乐于去探寻和研究文化符号,为将来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好了铺垫。
不足:学生们在分析音乐作品时,对画旋律线这一项不能完全掌握方法,在对于乐句特点的总结中节奏等音乐要素理解的不够准确,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