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陕西省 - 西安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陕西省 - 西安

视频标签:萧友梅与黄自

所属栏目:高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陕西省 - 西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严格遵循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体现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及文化理解等学科素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发展素质教育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材内容包括对萧友梅、黄自这两位音乐家的了解及其代表作品《问》和清唱剧《长恨歌》中两个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聆听、感受、体验学习。《问》是萧友梅所创作的一百多首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它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耐人寻味,歌曲为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渔阳鼙鼓动地来》是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是一首男声四部合唱,进行曲题材,歌曲用单三部曲式结构,其情绪是悲壮、紧迫的;《山在虚无缥缈间》是清唱剧《长恨歌》第八乐章,这首歌用女声三部合唱,我国民族羽调式,以弱力度为主,勾画了“蓬莱仙境”那种虚幻神秘的意境。以上内容相比之下,我个人认为萧友梅的《问》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专业音乐文化事业发展最早期的代表性极强、艺术价值极高,且易于学生传唱的佳作。因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选择萧友梅《问》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点带面,深学、透学, 辅之以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的两个乐章的对比聆听与感受。  
【学情分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音乐作品及音乐家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 但高中学生对我国的近现代史已具备一定基础,故对音乐作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风格特点容易理解。由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意义存在一定鉴赏体验困难,因此解决这一状况是上好本课程的关键。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及风格特点;在听赏、歌唱和探究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及其社会现实意义,并以此感染、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知识与技能: 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聆听其代表作《问》、《渔阳鼙鼓动起来》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三首音乐作品,了解新音乐文化运动下的专业音乐创作及音乐体裁——清唱剧;学习歌曲《问》词曲创作特点,并能感情真挚地演唱歌曲。  
3、过程与方法:通过将《问》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与清末民初时期的学堂乐歌进行歌词、旋律及创作类型上的对比,感受其变化及时代风格特点;在对艺术歌曲《问》的分析、探究、交流、歌唱中及清唱剧《长恨歌》两个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对比聆听中等、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学唱艺术歌曲《问》,通过分析词曲创作特点及内涵,感受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导学生能够感情真挚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深刻剖析《问》词曲创作特点,准确把握好歌曲的演唱情绪。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聆听法、示范法、教唱法、练习法、对比法、探究法、互动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板    书】 
萧友梅与黄自 
 
1. 导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 萧友梅:《问》 
 
3. 黄自:《渔阳鼙鼓动起来》——清唱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打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大 门,学习了我国清末民初时期的音乐——学堂乐歌,认识了当时两位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和李叔同(出示沈心工和李叔同的图片)。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继他们之后的两位优秀的音乐家及他们的音乐作品,他们是——萧友梅与黄自(出示萧友梅与黄自的图片)。”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强化时代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出示并板书课题:(背景音乐——歌曲《问》的第一乐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82页,浏览一下教材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的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课题的时间,创设情镜,让学生初次感受作品,铺垫对新课的学习。) 
 
过渡句:“本节内容教材中给到了两个重要的音乐作品,一个是萧友梅先
生的《问》,一个是黄自先生的《渔阳鼙鼓动起来》。在学习这两个作品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节内容的导言部分。 
 
二、导言的学习: 
1.安波: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2.同学们齐读并体会其含义:“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脱离不了人类物质生活的观念形态之一,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和加工的结果。” 
 
                    
             
                    
                            师:“这句话表述的理论性非常强,我们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用现在的我们经常提到的、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来概括它的意思也是非常的精准,那就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提炼总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板书)。 
师:“这句话对于我们理解音乐作品非常有帮助,尤其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两个音乐作品。我们一定要回归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体会,才能准确把握其思想和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萧友梅先生的《问》” 
(设计意图:导言部分的学习,是对学习本节课内容的一种思想上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回归社会现实生活,更易于理解音乐作品。) 
 
三、萧友梅及其代表作《问》: (一)《问》与学堂乐歌的比较: 
1.师:“《问》这首歌曲创作于1921年前后。我们要进行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将《问》这一时期的作品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清末民初时期的学堂乐歌进行旋律、歌词及创作类型上的比较,完成这样一张表格。” 
2.教师带领回顾几首学堂乐歌歌曲片段;完整欣赏萧友梅先生的《问》;引导学生思考表格中的内容)。 
师:“先来回顾一下清末民初时期的学堂乐歌,看看旋律、歌词及创作类型上有什么特点?” 
(学堂乐歌旋律较为简单,歌词通俗易懂,且大多为填词歌曲)  
3.完整欣赏萧友梅先生的《问》,用心体会其旋律、歌词及创作类型。 (《问》听起来旋律有了明显的艺术性,歌词也含蓄、深奥了很多,且为创作歌曲。)  
 
过渡句:“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感受到,萧友梅先生的《问》这一时期的音
乐和学堂乐歌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来引导我们了。回归到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将《问》这一时期的作品与之前学过的清末民初时期的学堂乐歌进行旋律、歌词及创作类型上的比较,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在对比中更容易感受到音乐作品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后面的新文化运动做好铺垫。) 
 
(二)新文化运动: 
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由此兴起。我们今天所学的所有内容就是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产物。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新的专业音乐文化也应运而生。建立起专业的音乐文化事业已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此时,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纷纷开始建立起各种各样的音乐社团,之后,又逐步建立起我国最早的一批专业音乐院校,专业音乐创作也得到了发展。萧友梅与黄自就是当时杰出的代表。”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萧友梅。 
(设计意图:回归现实生活,了解时代背景,自然而然地引出对萧友梅和黄自的了解。)  
(三)了解萧友梅: 
 
                    
             
                    
                            1.教师出示萧友梅简介,全体学生齐读 
萧友梅:(1884年——1940年)广东香山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音乐理论家,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学院(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  
2.联系孙中山和洗星海进一步了解萧友梅: 
师:“值得一提的是,萧友梅和我们熟悉的两个伟大人物——孙中山和冼星海关系密切。萧友梅是冼星海的老师;孙中山先生也是广东香山人,孙、萧两家是世交,所以,萧友梅和孙中山从小就非常熟识,后来萧友梅又经孙中山介绍加入了革命组织同盟会,成为同一战壕的革命同志。我们由此可以推测:萧友梅先生的作品在内容和思想上应该会和爱国、革命有关。” 
(设计意图:结合同学们熟悉的两个伟大人物——孙中山和冼星海,更易于学生了解和认识萧友梅) 
 
(四)学习歌曲《问》: 
师:“萧友梅先生一生创作了百余首歌曲,《问》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一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1. 发声练习:活动一下嘴皮子,叹叹气,摇摇嗓子,哈嗨嘿嚎吼。 2. 学唱歌曲: 
(1)听唱学习旋律(强调口型、咬字、轻声歌唱); (2)练习4/4拍指挥手势,强调弱起手势; (3)边指挥边唱旋律,强调旋律难点; (4)填词歌唱,处理强弱变化。 
(5)结构分析:两段体?带尾声的一段体? 
(6)深层次挖掘:思想、认识及情感提升:(师生探究)  
探究一:(提问)几个问句?词曲是如何来表现的? 
师:四个排比式的问句,层层递进,从语气上来讲应该是逐渐加强的 语气;按常规将旋律应该配合歌词作逐渐上行的配合,我们来看看旋律是不是这样? 
学生观察分析:前三乐句开头的两个音?看看有什么发现? 
(总结:旋律都是以sol开头,之后却反其道而行之,接了mi、re、do的 音阶式级进下行!使得音乐更具张力,这就是萧友梅的高明之处!); 
 
探究二:分析旋律、歌词的创作模式 
提问:“一般的四句式结构在创作中常常会采用一种非常经典的'起
承转合'的模式,我们来看看这首歌曲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分析结论:歌词及旋律都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经典模式,但又不
死板,没有落入俗套! ——高级!) 
 
探究三:歌曲的情绪表现——在第一段歌词中找出能够流露歌曲情绪
信息的词组(如:华年如水、秋声、憔悴、凄惶的泪等等) 
提问:“这些词组表达出了怎样的情绪?”(伤感,忧虑) 
 
                    
             
                    
                            请一名学生用稍慢的速度,感慨的语气,忧虑的、层层递进的情绪诵读第一段歌词;全体学生诵读第二段歌词。  
探究四:歌曲的核心问题——问谁?问什么?为什么问?  
思考:四个问句中,作者最想问的是哪一句?(第四句)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处于一个什么状态? 
(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堪,国家沉沦、山河破碎。 结论:“你知道你是谁?”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有血性
的中国人;“你知道年华如水,是在提醒人们莫要使光阴虚度;”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是在启示人们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关头,应勇敢地站起,承担起天下兴亡的责任来。歌曲的尾声引人深思、耐人寻味,馀韵无穷。 ) 
 
(7)得出歌曲结构的答案: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 (8)教师范唱歌曲; (9)学生歌唱; 
(10)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不得不感叹:这首歌 
曲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词曲创作地如此精致!结合地如此完美!更重要的是它竟然还包含着这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就连钢琴伴奏的创作都是非常严谨和讲究!这就是典型的艺术歌曲的特点。试想一下,在当时传唱这样一首歌曲,对唤起人们思想的觉醒发挥着多么巨大的能量!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同学们对萧友梅和他的作品《问》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全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本节课的重点,先初学感受歌曲,再深刻探究剖析,最后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感情真挚地演唱歌曲。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四、黄自及其代表作《渔阳鼙鼓动起来》:  
1.黄自简介:(1904——1938)生于江苏川沙,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音乐
教育家。他12岁入清华学校并加入学校各类音乐团体,17岁开始学习钢琴,18岁学习和声,20岁赴美学习心理学,24岁入耶鲁大学学习音乐,25岁回国,之后任上海国立专科音乐学校理论作曲教授和教务主任,33岁辞去教务主任职位专心编写专业音乐教材,34岁病逝于上海。黄自对于专业音乐教材的编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 
2.欣赏《渔阳鼙鼓动起来》;  
提出欣赏要求: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重复了两遍。(解释单三部曲式结构)课本中给了我们A段的谱例,我们在听的时候留意一下,看看A段重复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变化? 
 
                    
             
                    
                            (听完第一遍后暂停,进行分析) (第二遍学生可以尝试跟着哼唱) 
 
3.思考:(1)歌曲唱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
情悲剧,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深层次的含义?(“重色”必将“倾国”) 
(2)黄自为什么当是要写这样一首歌曲? 
历史背景: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国
难当头之际,蒋介石对此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到了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1932年,黄自、韦瀚章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介绍音乐知识——清唱剧)这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作品,它的问世,一方面填补了合唱教材中缺少中国作品的空白;另一方面是当时时局的迫切需要,词曲作家们想运用歌曲这一斗争武器,借唐明皇不理朝政对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了有力的讽刺。歌中唱道:“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它向人们宣告,腐败的政治必然会导致民族的灾难,有力地配合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4.清唱剧《长恨歌》:共有十个乐章《渔阳鼙鼓动起来》这首歌曲选自第三乐章。 
5.唱一唱歌曲第一乐段 
6.对比欣赏第八乐章——《山在虚无飘渺间》,完成课本185页:拓展探究一(可以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本节教学内容的补充,以清唱剧《长恨歌》两个乐章的对比聆听为主,结合时代背景及清唱剧知识,进一步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  
五、结束部分: 
1. 教师总结:“在学习第十五单元这两节内容之前,很多同学可能只知道 
聂耳和冼星海,对我们中国其他的音乐家可以说是非常陌生的!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像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一样,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才华,坚实着国家和民族的脊梁!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向他们那样,在当今各种信息繁杂的时代,能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做一个有抱负、有担当、足以让自己骄傲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认识、了解我国音乐家的意识,感染、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作业:搜集一些近现代早期的音乐作品,学唱其中的1—2首;把它分享 
给大家。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萧友梅与黄自”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陕西省 - 西安”,所属分类为“高中音乐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陕西省 - 西安”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