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萧友梅与黄自
所属栏目:高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云南省 - 大理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问》是萧友梅创作于1921年的一首艺术歌曲,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前乐段四个乐句,旋律平稳流畅,接着两个三度下行的音调作为过渡转折,后乐段连续三连音与长音结合将歌曲推向高潮,点明“问”的主题。歌曲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渔阳鼙鼓动地来》选自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歌曲有三个乐段,第一乐段表现了边关的紧急,情绪紧张、压抑;第二乐段表现士兵对君王的不满,情绪激愤;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歌曲为进行曲体裁。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一时期的音乐家及其音乐创作知之甚少,尤其对萧友梅与黄自比较陌生,加之教学欣赏的作品因为时代原因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于那个时代去理解作品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中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认识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2.初步认识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聆听、演唱《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要素,从而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2.对比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二、体验作品的音乐要素,从而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剪切了声音的视频(描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设问:1.结合视频中的人物及画面思考视频描述的大致是哪个时候的中国?2.请为这段无声视频配一段你认为合适的背景音乐?(音乐1:《问》 音乐2:《渔阳鼙鼓动地来》)
二、新课教学
(一)音乐作品《问》 1.作者简介
2.作品欣赏《问》 (1)初听作品《问》
设问:在创作歌曲《问》时,是想问什么?为什么要问? (2)朗诵歌词、演唱歌曲中“问”的乐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让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要素,从而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表现手法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3)再次聆听、跟唱全曲,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
(二)音乐作品《渔阳鼙鼓动地来》 1.作者简介
2.作品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 (1)作品简介 (2)清唱剧简介 (3)聆听作品第一乐段
设问:主旋律演唱了几次?演唱上有什么不同? (4)聆听作品第二乐段
设问:与第一乐段情绪有什么差异? (5)聆听作品第三乐段
设问:旋律采用了前面哪部分音乐?
(6)完整聆听全曲,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 (三)加深、巩固学生对两首音乐作品的理解 1.欣赏导入新课时播放的视频(加入了音乐《问》)。 2.欣赏导入新课时播放的视频(加入了音乐《渔阳鼙鼓动地来》)。
(四)拓展与探究
聆听清唱剧《长恨歌》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思考:对比《渔阳鼙鼓动地来》,两首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情绪及风格的差异。
三、课堂小结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