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
所属栏目:高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音版高中音乐选修音乐与舞蹈教学课题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教学课题 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
授课教师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学科
舞蹈
年级
高一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指导思想
本课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通过优秀舞蹈作品赏析和舞蹈表演实践,获得舞蹈艺术的审美体验;注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代表性舞种及其艺术特征为指导思想。 2、理论依据
本课以霍姆林斯基的“参与—体验—模仿”为理论依据。 3、教材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模块的要求,教师结合教材中蒙古族舞蹈教学部分进行拓展与延伸。在我校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开设了舞蹈课程《舞蹈鉴赏与实践》,以舞蹈表演活动为主,该课程通过对舞蹈知识的学习和表演实践,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积累舞蹈表现的感性经验,增强
艺术表演活动中与他人沟通交流以及合作协调的团队意识。
《舞蹈鉴赏与实践》课每学期共36课时,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是其中的第15课,计划用四个课时来完成,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三课时。 (1)热身组合
热身组合让身体的各个部位“热起来”,使韧带、肌肉以及各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帮助人体各运动器官快速进入到较好的状态,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舞蹈《遥远的妈妈》
此作品为蒙古族舞蹈,以柔臂为主要动作语汇,体现出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表现了蒙古族民族热情豪迈的性格特征和深沉的感情色彩。
教学中,通过分层练习来提高不同基础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加深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理解和认识。
本节课在大方阵队形中学习完成以下动作:
1)—4 面向1方向,脚下呈右前左后踏步位,柔臂右上左下一次。
5—8 脚下保持不动,交替柔臂一次。
2)— 向3方向上步呈弓步,同时左手经上弧线至胸前,右手经柔臂至 旁开
手位,目视3方向。
2— 动作收回面对1方向,呈小八字步半蹲,垂手,含胸低头。 3— 右腿向前吸腿跳起,同时双手斜上位,目视上方。 4— 落地呈小八字步,含胸低头,双手于身体两侧。 da— 立起半脚尖,挺胸抬头,双手于斜上手位。
5—8 呈阶梯高度(第一排最低,以此类推),做双柔臂,一拍一次,共做四
次。
3)—4)学生分为三小组,以柔臂为主题动作,即兴编创舞蹈动作及队形。 5)—4 所有人形成大三角队形,双手斜上手位。 5—8 结束造型,由学生自主选择发挥。 (3)鉴赏蒙古族舞蹈作品《狼图腾》
作品以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马头琴曲,复杂多变的舞蹈技巧和矫健而优美的舞姿,不断变换以蓝色为主调的舞台灯光,表现了草原苍狼孤傲、不屈又相互团结的舞蹈形象。本课通过鉴赏此作品,启发学生在舞蹈时全身心的投入情感。 4、学情分析
(1)高中学生能够在舞蹈课堂和老师产生互动,少部分学生在此之前接触过蒙古族舞蹈,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舞蹈基础相对薄弱,对肢体的展示缺乏自信,也会出现害羞保守情况。
(2)在本节课的第一课时中,学生已完成热身组合的学习,并且可以带有情感的完成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A乐段的动作。
(3)本班同学积极性较高,舞蹈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有校舞蹈团的学生,舞蹈表演能力较强;个别学生也曾间断的学习过舞蹈,有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还有的学生从未触过舞蹈,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基本能够完成所学的全部内容。 (4)教师在此舞蹈中编排出两种不同难度的表演层次,针对有舞蹈基础的学生,选出男女生各一名担任领舞双人舞,其余学生作为群舞。 二、技术准备
1、 蒙古族舞蹈作品《狼图腾》视频。
2、 热身组合音乐、蒙古族舞蹈音乐《遥远的妈妈》。 3、软底鞋。
教学目标
1、学习舞蹈《遥远的妈妈》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魅力,从而获得艺术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喜爱之情。
2、在舞蹈实践和经典作品欣赏中,掌握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提升艺术表
现力;运用所学舞蹈语汇进行即兴编创,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造力;在集体表演中养成较好的合作与协调能力。
3、掌握柔臂复合性动作,能够运用舞蹈编排中队形、造型和空间的基本知识进行小组创编。 教学重点与 难点
教学重点:
带有情感的演绎出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 教学难点:
掌握柔臂复合性动作及完成舞蹈的即兴编创。
教学方式与 策略
教法:示范法、讲授法、欣赏法。 学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热身活动
伴随音乐进行热身活动。 【动作要求】
正确认识舞蹈热身的重要性,杜绝敷衍了事的行为,感受音乐给予带动的积极性,保证每一个活动热身动作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拉伸。 一、通过对头部、肩部、手臂、上身以及各关节的活动练习,让韧带、肌肉身体的各个部位“热起来”,帮助人体各运动器官快速进入较好的状态,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为学习新动作做准备。 5分钟 二、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
1、复习《遥远的妈妈》A乐段的动作 【动作要求】
此环节为单一动作练习,其中柔
二、完成蒙古族舞蹈《遥远
的妈妈》的学习。
1、熟练完成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A乐段的动作,并
35分钟
臂要做出连绵不断的感觉,由肩依次带动大臂、肘、小臂、手腕、手指尖的波浪运动。对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有双人舞的编排呈现,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则从展现基础动律开始。 【情感要求】
情感上女同学做出端庄柔美之感,男同学要求深沉、豪放。
2、新学《遥远的妈妈》B乐段的动作 【动作要求】
此环节加入大量的下肢动作,在柔臂复合性动作中幅度要放大,做到极致,注意末梢的意识和延伸。吸腿跳时双起双落,注意落地时提胯控制声音。在呈现阶梯高度的造型变化时要求保持舞姿的完整性。 【情感要求】
整体情感推向高潮,在情感上要体现出蒙古族人民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以及具有一触即发感染力的特点。 3、即兴编创
分成三组为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最后B乐段第二遍音乐设计队形、造型和空间,以及结尾的造型。 【编创要求】
在动作上,以柔臂为主题动作,来进行编创。
在空间上,可以利用高中低三个
且纠正得以提高。
2、开发肢体协调性、表现力,以及在队形中产生的默契。在动作娴熟、节奏准确的基础上伴随音乐,有情感的进行演绎。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舞蹈编创是对之前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集体编创的形式,体会编创舞蹈的乐趣,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协作力,从而加深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热爱。
空间来为动作进行编排。
在队形调度上,可以使用教室的前后左右,中间区域来进行流动的设计。
在表现形式上,可以以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小组,以及群舞的形式展现。
三、有感情的、完整的演绎舞蹈《遥远的妈妈》
1、欣赏蒙古族舞蹈作品《狼图腾》、《顶碗舞》。
设问:舞蹈表现出怎样的情感?除舞蹈动作以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学生交流感受:略
小结:《狼图腾》演员通过面部
表情以及全身心投入的情感体现,表
现出勇敢、富有团结精神的狼群形象。
在演绎《遥远的妈妈》时,要有对人物角色的想象,从而突出舞蹈的感情色彩。
2、有感情的完成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 【要求】
整支舞体现蒙古族人民性格的豪放与自信,仿佛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寻找拥抱草原母亲的感觉。 三、启发学生更加有感情的
诠释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
妈》。
四、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重点通过蒙古族舞蹈
四、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重点。
《遥远的妈妈》B乐段的学习,来掌握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在小组即兴编创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可以较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编创,但少数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教学特色 及反思
教学特色:
1、通过热身组合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舞蹈课堂的氛围中,同时热身组合也可以在恶劣天气环境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室内进行活动。
2、蒙古族舞蹈《遥远的妈妈》,根据舞蹈基础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有双人舞的编排呈现,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则从展现基础动律开始。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即兴编创启发学生对蒙古族舞蹈更深入的理解,充分发挥了各小组的想象力,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以及增进同学之间凝聚力。 4、在舞蹈鉴赏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开拓视野,在自己演绎时更加投入情感。 教学反思:
1、和谐融洽的师生交流
在进行舞蹈动作分析时,需耐心讲解动作,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2、真诚的赞扬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仔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产生自信。 3、舞蹈课堂设计的要求不易过高
中学舞蹈教育不能过分强调技术方面的要求,而要更多的提升学生的协调力、创造力、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 4、教师自身的不断提高
不断提高舞蹈时身体应有的能力和状态,让学生在最初的模仿时就能目睹到最准确、最标准的舞蹈示范动作。提高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结合自身的理解、认识和经验,将舞蹈知识准确的传达给学生。 5、设计生动的教学形式,提供尝试的机会
注重启发及培养学生主动表演和创作的意识,采用学生创作出来的自然、形
象、美好的动作,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