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大象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江苏省 - 扬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在追问与解释中学习历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考
“告诉我,爸爸,历史有什么用?”[1]
史学大师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纯真一问,点醒了梦中人。历史必须从现实思考,并为现实服务,否则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迁移到历史教学上来,学生学习如果不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等基本问题,大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经常作些形而上的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渗透在教学中,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终生有用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素养,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史的第一课,学好这一课有利于学好“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单元。学生对西方的民主政治有着较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单元第一课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并形成合理的学习思路,可能会严重地损害之后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策略。所以,本课以知识学习与方法指导两条路径同步推进,努力使学生明白:英国的政治制度是特定社会环境中顺势形成的,历史之所以走成现实的样子,需要进行相对合理的解释;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理解英国今天的政治状况,并从中找到可资现实生活借鉴的经验教训。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历史学习的目标在于理解现实,起点在于追问现实,方法在于解释历史。 2、知道历史解释的大致含义与基本类型。
3、了解英国议会政治的现状,能够概括其基本特征。
4、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重大步骤,能够结合课本和补充材料对其作相对合理的解释。
5、结合对英国历史与现实的理解,对英国政局未来变化作些简单直观的判断或预测。 三、学习重、难点
1、知识重点: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度、1832年议会改革 2、方法难点:
(1)知道历史学习的意义与起点;
(2)初步掌握历史解释的方法,培养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观念意识。 四、过程设计
(一)初步了解英国民主政治的现状 教学事件1:
老师追问: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学生回答:历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现实和思考未来! 教学事件2:
2 / 6
老师追问:历史学习的起点在哪里?
学生回答:历史学习的起点在现实!对现实缺乏感悟的人,是无法深入学习历史的! 教学事件3:
老师播放预先准备好的视频(2019年3月,英国议会一次关于脱欧的问题的辩论[2]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同步记录视频中出现的重要人物、重要政党、重要机构,其中一位同学在讲台前观看,并在黑板上记录自己的所见。视频看完后,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纠正和补充。
接下来,教师投影“英国君主立宪制运行示意图”,一边引导学生阅读,一边概括英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政党政治、议会中心、责任内阁、君主立宪。 (二)简明解释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历史步骤
(教师过渡语言:今天的英国是历史的英国。今天的英国何以如此呢?让历史解释给你听。) 教学事件4: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文字,讲授什么是历史解释?有哪些类型?
教师语言概括历史解释的含义:狭义的讲是基于史料,对历史进行分析与评判;广义的讲,就是对历史的理解和表达,这样说来,历史留存下来的一切图文资料,都是历史解释。对于中学生而言,没法像史学家那样去考证原始史料,再作出解释,更多的是理解教科书,结合教师提供的补充资料,形成自己的解释。
历史解释的类型:1、描述性解释;2、因果性解释;3、整体性解释。所谓描述性解释,就是能够描述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客观性判断。所谓因果性解释,就是合理解释和判断事件发生的原因。所谓整体性解释,就是合理分析事件的后续影响,甚至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教学事件5:
学生浏览课文,按时序说出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形成的几个重大步骤,教师板书: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议会改革。 教学事件6:
观察《英王加冕图》(油画),[3]
阅读文字材料,要求学生从三种类型对英国的“光荣革命”进行相关解释。
议会代表哈利法克斯先后向两位君王献上了王冠,随后又将议会精心炮制的一份重要文件《权利宣言》呈递了上去。根据事先商量好的条件,新王夫妇当众宣读了这份文件。宣言继承了《大宪章》的精神,体现了英国社会悠久的自由主义传
英国君主立宪制运行示意图
英王加冕图(油画)
3 / 6
统。……不久这个宣言成为著名的《权利法案》。
——《大国崛起·英国》[4]
教师为学生作出示范,分别从描述性、因果性、和整体性三个方向作出解释。
描述性解释:1688年,英国议会中辉格、托利两党相互妥协,赶走国王詹姆士二世,迎接其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女儿玛丽为英国国王。议会向国王献上了王冠,同时国王也礼貌地宣读了议会起草的《权利宣言》。这是一次不流血的和平政变,议会获得了限制王权的有利时机。
因果性解释: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自由主义的传统”是重要原因。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极不情愿的与贵族签订了一份文件《大宪章》。《大宪章》的精髓就在于两条原则,即以法律的形式肯定臣民财产及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臣民对暴君的反抗权,这两条原则是英国自由主义传统的精髓。[5]
整体性解释:没有进行战争和流血冲突,解决了一场政治份争,英国人因此很骄傲地称之为:“光荣革命”。“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6]
这次革命既是对过去传统的继承,同时又把自由主义传统发扬光大,长期地影响后世历史。“教师在“光荣革命”板书后,用红笔写上“传统”两字。 教学事件7:
教师选取英国《权利法案》(共十三条)部分条款,供学生阅读,要求从“描述性”和“整体性”两种类型进行解释。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描述性解释:《权利法案》对国王与议会的权利作了较为明确的划分。大致说来,立法、征税、征兵等权利均属于议会,国王仍然保有行政权,但不可以干涉议会的选举与集会自由。
整体性解释:理论上看来,《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教师在黑板上用红笔板书强调“法律”二字。但从“光荣革命”后二十多年的情况来看,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异常激烈:国王力图维护并行使传统的特权,而议会则在财政权和立法权上逐步削弱王权,所以说,《权利法案》“充其量只是确立了国王与议会共享政治权力的机制,而哪一方在权力的行使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取决于二者之间权力斗争的结果”。[7]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学事件8: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国王走向“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局面形成的几个惯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投影呈现英国汉诺威王朝时期的三位国王和第一位首相,对英国责任内阁制进行简明的描述解释和整体性解释。
4 / 6
(1)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英国责任内阁制作出描述性解释:
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体形式。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不是由具体的宪法文件作出的规定,而是在18世纪通过政治运行中的一系列惯例构成的。
斯图亚特王朝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英国从此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时代。乔治一世和他的继任者乔治二世更关心在德国的领地,加之不懂英语,常常缺席内阁会议,首席财政大臣沃波尔代替国王主持会议。他依靠王室的威信,操纵下院,控制内阁,独揽行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任首相。内阁有了自己的首脑,开始逐步摆脱国王的控制。国王不参与内阁会议,首相变成实际的行政领导就成了惯例。沃波尔作为下议院中多数党——辉格党的领袖而成为首相,实际上就又形成了以后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惯例。
乔治三世出生在英国,英俊潇洒,心思缜密,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国王本人应该亲自上演最出彩的部分”,[8]
乔治三世企图夺回属于国王的权利,但是,他的努力并不成功。1782年秋,因为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乔治三世对首相诺斯感到无比愤怒,议会也通过了内阁的不信任案,诺斯首相与全体大臣集体辞职。这就形成了首相与内阁大臣集体负责,共进共退的惯例。诺斯退位后,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这就形成了在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首相也可以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的惯例。
(2)教师进一步概括上述惯例的历史影响,即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作做整体性解释。 英国是一个非常传统保守的国家,正如英国当代学者奈杰尔·福尔曼所说:“在联合王国进行任何影响深远的宪政改革,无论其影响全部或任何部分既定政治程序,都是不受欢迎的……宪政安排主要还是依赖政治领域既定的习惯和惯例以及各级政府的自我约束。”[9]
正是上面所述惯例使得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深入影响今天的国家政治生活,教师用红笔板书“惯例”两字。 教学事件9:
让学生阅读下述材料,对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进行解释。
19世纪初的英国,方方面面都酝酿着议会改革的发生。政治方面,英国旧有的选举制度极不合理。工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得不到相应的权利;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下层民众也得不到政治权利。已经衰败的城镇依然有不少的选举名额,而新兴的大城市甚至没有被分配议席。势力强大的贵族,
5 / 6
是英国政治的实际掌握者。经济方面,工业革命进入高潮,但政府实行的政策又不利于工农业的生产和销售,为保障自身的利益,随工业革命成长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必然要发起反抗斗争。社会方面,工人阶级在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同时,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他们深受政治和经济双重迫害,不得不为保障生存而起来斗争。终于,国内三大阶级和各种力量的斗争,促使英国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虽然这场改革的幅度不大,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使英国至此走上了坚定的改革之路。这便是它最伟大的意义。
——任巧《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
[10]
(1)描述性解释:阅读材料可以直观判断,应在议会席位分配和选民财产资格问题上进行改革。将逐渐衰败城镇的选举名额转向新兴的工商业城市;降低选民财产资格,使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因果性解释:材料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发生原因的解释,在视野上是非常开阔的。从政治方面看,旧的选举制度不合理,贵族操纵着国家的政治生活;从经济方面看,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迫切要求政治权利;从社会方面看,工人生活贫困,地位低下,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3)整体性解释:虽然这场改革的幅度不大,社会底层的工人农民还没有选举权,妇女也被排斥于政治之外,但它使英国至此走上了坚定的改革之路,即协调社会矛盾不是通过阶级对抗、流血冲突的手段,而是通过相互妥协、渐进改革之路。教师用红笔板书,写上“改革”二字。
(教师语言概括:英国近代依照传统,制定法律,形成惯例,妥协改革,形成了今天的政治面貌。过渡到课堂的总结提升部分。) (三)贯通理解历史、现实与未来 教学事件10:
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讨论两个问题:
(1)从英国宪政的历史与经验分析,脱欧问题可能对英国政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七嘴八舌的交流后概括:首相特蕾沙·梅可能继续妥协,努力提出一个下议院各方均能同意的退欧方案,渡过执政危机,但可能小很小;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梅姨内阁倒台,可能性较大。如果是后者,将可能给英国政坛带来很大不确定性,进而影响英国社会的稳定。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悟出了哪些关于学习的道理?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给出学习建议:历史是现实和未来的逻辑原因,应该努力合理的解释历史到现实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更重要,它不仅是历史学习的起点,也是历史学习的最终归宿,所以,应该尽量在关注社会现实和体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理解历史。 五、结语
追问与解释是人们日常的思维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本课从学术的层面对两个概念进行了思考,并由此展开了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课的教学设计。
当学生被永无休止的试卷和分数折磨得够戗的时候,在内心里一定会反复地追问: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历史的用处当然很多,光靠老师的语言强调效果肯定很糟糕,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从现实问题入手,开展教学设计,再由历史来解释现实。学生能够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
6 / 6
考,自然能够领会历史学习的价值。教科书的书写方法是从前到后,按时序展开,尽力呈现历史发展的因果逻辑。但是学习的逻辑并不是这样。人的任何行为总是从现实的动机和生活的兴趣出发,教师只有把学生思维的引擎点燃起来,才能把应付式的假学习变成有实际意义的真学习。
“历史解释”本来是专家学者的研究行为或者某种素养,要求培养高中生,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历史教师怎样化难为易,自己先理解它,然后再向学生传授它呢?阅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有关文字: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历史解释。人们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11]
能够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和现实问题。[12]
教师可以依据上述文字,把历史解释分为三种类型:描述性解释、因果性解释、整体性解释。这样划分,也许不太规范,不太准确,但对于学生理解和操作很管用。
*本课是笔者于2019年5月在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所上的教学研究课,文稿整理时对原教学设计略做了些修改。 注释:
[1][法]马克•布洛克:《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1页。
[2]西瓜视频http://www.365yg.com/i6665582464737477133/#mid=52127890036
[3][4][5][6]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大国崛起·英国》,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第104、103、24-25、101页。
[7]刘金源等:《英国通史·转型时期》,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页。
[8][英]丽贝卡·弗雷泽:《英国人的故事》,叶锬焰、史林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第665页。
[9][英]奈杰尔·福尔曼、道格拉斯·鲍德温:《英国政治通论》,苏淑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7页。
[10]任巧:《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学理论》 2018年第6期。
[11][1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5、44页。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