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爱莲说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编)《爱莲说》四川省德阳市罗江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编)《爱莲说》四川省德阳市罗江
爱莲说教案
课题 | 爱莲说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 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
||||
过程与方法 |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
|||||
教 学 重 点 |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
|||||
教 学 难 点 |
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
|||||
课 前 预 习 |
作者简介 |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
写作背景 |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 |
读准字音 |
蕃(fán) 淤泥(yū) 濯(zhúo) 清涟(lián) 蔓( màn ) 亵玩( xiè ) 焉( yān ) |
|
古今异义 | 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栽种) | |
一词多义 | ||
词类活用 |
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 |
|
文言句式 |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
新课导入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对那些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者的赞美。其实,这句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有来历的,它赞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周敦颐是怎样的人?有怎样杰出的文作?请随我一同走进课文吧! | ||
新课展开 |
【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作者名片】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课文解读】 【重点句段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空外直,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细读文本】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章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3、说说以上语句各体现了莲什么品质? |
写作方法运用 |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巧用衬托手法。 (1)为什么写陶渊明独爱菊花?写菊有何作用?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2)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进行正衬和反衬,从中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2)教师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抒发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怀。 |
教学板书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