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郑州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郑州

视频标签:记承天寺夜游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郑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郑州外国语中学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郑州外国语中学 陈思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正音识义。 2.细品语言,领会意境。 3.结合资料,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月色之美,理解文章的意境。 
【教学难点】领悟“闲人”之意,感受作者微妙的心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形容一位名人:他是北宋的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与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诗书画文四绝在身,多才多艺的苏轼——苏东坡,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读文正音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篇文章?谁来点评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还有谁愿意再来读一下? 【预设】:1、“水中藻、荇交横”中的“横”应该为第二声,与“竖”相对。          2、你听得很仔细,很用心,要注意······字的正确读音。          3、你指出的这两处停顿很重要。“念无与为乐者”的“念”后面应该短暂停顿。“水中藻、荇交横这两个字之间也要略微停顿。          4、刚才那位同学朗读语速偏快了,可以缓慢一些。          5、“亦未寝”不妨读出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          6、你能从语句所流露出来的感情上来揣摩语气,很好。          7、你的朗读,声音清丽,节奏舒缓。 【教师】:同学们的朗读也激发了我读的兴趣。接下来,老师想为大家读一下这篇文章,注意:在听的时候,请明确字音,体会停顿。 【教师】:来,大家一起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沉浸其中,我放佛也回到了900多前的那个夜晚。  
三、词句释义 【教师】:学习文言文,我们需要理解词句的基本意义,这样才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幻灯片)请大家自主查阅注释和工具书,然后解释下列红色字词的含义。 【预设】: 
 
                    
             
                    
                             

1、月色入户. 。 “户”这个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像一块有转轴的门板,而且
它的繁体字字形是
的一半。“月色入户”即月光照进了门里。 
2、欣然..起行。“欣然是高兴的样子。《咏雪》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中“欣然”也是这个意思。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的意思是“于是”。 《孙权劝学》中“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的“肃”也是这个意思。 4、怀民亦未寝.:睡 5、相与..
步于中庭 :一起 6、藻、荇交横..:纵横交错,“交“ 相错,相交;“横”,与“竖”相对。 7、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蒲松龄的《狼》中 “盖以诱敌”的“盖”呢?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孙权劝学》中“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但”呢?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翻译的方法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四、 闲”字入手,寻伴夜游   【教师】:《记承天寺夜游》全文虽80余字,却蕴意深厚。特别是文中末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个“闲”字,自古为人所称道。今天,我们就从这个“闲”字入手,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老师查询并摘录了《新华字典》中关于“闲”字的三种解释:     第一项,表示无事,与“忙”相对,比如“空闲”、“闲游”; 
第二项,表示安静、清净,比如“闲适”、“闲情逸致”; 第三项,表示放着不用,比如“闲置”。 
   “闲”的这三项释义在今天学习的文章中似乎都可以解读出来。先来看第一项释义“闲游“。请你找一找,文中记叙..”闲游”的部分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预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教师】:元丰六年,正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四个春秋。那么,苏轼为何会被贬于此地呢?看一则背景资料。(出示幻灯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教师】:在知晓了苏轼创作这篇古文的身世和遭遇后,你认为,在记叙“闲游”的这一部分中(出示幻灯片),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作者的“闲”? 
 
                    
             
                    
                             

【预设】 
1. 作者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无事可做,无人可叙,没有了送往迎来,不如早早睡觉。这正是“闲”而早睡”。 
2. 月色似通人情,主动来安慰这位受贬之人。作者看到月色入户,似看到了老友来访,故而披衣而起,欣然起行。这正是“闲”而起行。 
3.  可是,苏轼发现竟没有一个人能和他一起享用这美丽的月色,这让他平添了几许寂寞。于是,他去承天寺寻张怀民。那么,苏轼为何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呢?张怀民何许人也?(出示幻灯片)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 
张怀民,元丰六年被贬黄州,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教师】:可见张怀民与作者志趣相投,且同为天涯沦落人,故而惺惺相惜。这正是“闲”而寻友。 【教师】:那么,在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语句也能够体现出作者的“闲”? 【学生】:“相与步于中庭”(如果有学生答到,则顺势引导,如若无,则主动抛出)“相与步于中庭”的“步”可否换成“行”? 【预设】:“步”更突出慢走、慢步,是一种闲庭信步欣赏月色的姿态。这正是“闲”而信步。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在记叙“闲游”的这一部分在中,作者的“闲”体现在 (出示幻灯片) 
“闲”而早睡 “闲”而起行 “闲”而寻友 “闲”而信步 
【教师】:那我们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段文字中的“闲适”意味呢?再来齐读这一部分,注意:语速慢一点,节奏缓一点,读出点夜游的兴致。  
五、闲庭信步,赏庭中月色 【过渡】:“闲”字啊,在字典中,还有第二项释义,表示安静、清净,比如“闲适”、“闲情逸致”。那么,作者与张怀民在承天寺闲游时,是什么为其增添了一份闲情逸致,他们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预设】:“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教师】:这句话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谁能描述一下? 【预设】:月光明亮,洒落庭院,如积水明潭,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映射在月光之上,与月光交融。 【教师】:你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好吗?美吗?好在哪,美在哪呢? 【预设】:月光如水,洒落庭中,松枝柏叶,摇曳多姿,如藻荇交错,似真似幻。  多么新颖而贴切的比喻!多么优美而生动的描摹!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个句子,注意读出点宁静的氛围。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朗读舒缓轻柔。可是,“盖”这个字的停顿还不够完美。“盖”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它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预设】:“盖”字啊,有“原来如此,恍然大悟”的意思。作者先写月光洒落庭院,如积水空明,空明地能够看清横斜交错的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作者抬头一看呀,看见了竹柏,也看见了夜空中的明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到地上,才形成的景象。所以,“盖”这个字,可以带给人沉浸其中和恍然大悟的双重意味。所以,我们读这句话时应该在“盖”字后稍微停顿,读出转折和恍然大悟之感。来,一起试一下。  
六、月下抒怀,悟“闲人”情怀 【教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闲”字啊,还有第三项释义:“闲置”,“闲置”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闲”:闲着,不用;“置”:搁置,放置。“闲置”就是搁在一边不用。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不得重用。这种“闲置”如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如孟浩然“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如辛弃疾“梦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如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苏轼亦是如此,纵有满腹才华,也有报国之志,可此时的他,却被贬于此地,闲置于高阁之上。因此,他发出了文末的这句感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教师】:你认为这句话包含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了便于大家思考这个问题,老师提供了一些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出示幻灯片) 
 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宋代此风尤盛。苏轼  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38岁任密州太守:体恤百姓,造福一方;     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力挽狂澜; 
43岁任湖州太守:率众求雨,体恤民心; 44岁被贬黄州,不得签书公事,近乎流放。  
【教师】:了解了上述资料后,你认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包含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预设】:1、仕途被贬,得不到重用,内心苦闷。最后一句仿佛是作者的一种自嘲。是一种故作轻松其实很苦闷的心情。 
         2、仕途被贬,按照常理推测,必然会有一些失意与悲凉。即使洒脱之人,也定暗含着伤感。苏轼的内心深处其实不愿意做一个闲人,他渴望在政绩上有所建树,但却贬于此地,心中郁郁不得志。 【教师】:是啊,苏轼在大有作为之年,却被放逐成闲人,内心深处肯定会有一些失落与苦闷。他自伤自嘲的一声“闲人”中,包含着多少无奈,多少心酸。  
【过渡】:同时,苏轼在这次夜游中,还流露出了其他的感情。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一个人的心情怎么样,他眼中的景色就会投射出类似的感情色彩。请同学们联系本文的写景句,依据景色的氛围与特点,思考:这句景语传递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预设】: 1、景色澄静美丽,传递出一种安宁平静的心情。           2、月光皎洁空灵,心也随之平静。       【教师】:是的,什么样的景往往体现什么样的情。这样空明澄澈的景,只有内心澄澈、豁达的人才能感受到并写出来。元丰三年,苏轼蓬头垢面、跌跌爬爬地带罪从湖州向黄州走来,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参禅礼佛,荡涤心灵的尘垢,他纵
 
                    
             
                    
                             

情山水,欣赏天地的大美,完成了由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到佛教心性明净的人生观的转变。苏轼受到贬谪,必然会有一些苦闷与失意,但对于苏轼而言,更多的却是参透得失后的随遇而安,是超越苦难后的闲适自乐。这正是一声“闲人”中,多少豁达,多少从容。 【教师】:关于苏轼的豁达、从容,有他后来一贬再贬的经历与诗句为证(出示幻灯片)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密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教师】:同学们,这就是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困境,他早已看透,也无须再提。纵使仕途坎坷,依然不改他旷达乐观的本色。  
七、畅谈感悟,遥寄东坡 【过渡】:至此,我们终于走进了苏轼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他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也读出了他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那么,学习完了这篇文章后,此时此刻,你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写下你的所思所感。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佳作,遥寄东坡呢? 【预设】:学生现场创作,然后朗读、分享。 【教师】:老师也十分钦佩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其人格魅力,也写了一段文字来表达我对先生的敬仰。(出示幻灯片) 
    忆中学时,尝读子瞻,应是年少,并无体悟。今我为先生,授业解惑,重读子瞻,忽觉甚合心意,如若循规蹈矩,神情肃穆,何得苏仙胸臆?  
乌台诗后,东坡困顿,波澜四起,神鬼辙鸣,其沉其浮,皆不由衷。然其恣意山水,临江抒啸,望壁而醉,以成名章,终托后世。其寓不可谓不颠沛,其情不可谓不辗转,其文不可谓不华美,金石珠玉,黼黻文章,天成之矣! 
 生于世间,波折多有,功名亦不当无。凡人皆有过,无过不成人,凡人须有过人处,过人亦得使人顺。东坡有过,亦多过人处,吾不能其万一,憾矣!唯愿心怀磊落,不负诸生,足乎哉!  
【教师】:同学们,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是我们千年不变的共同追求!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我们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苏轼,记住《记承天寺夜游》,记住我们今天的这一课。  (出示幻灯片):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月 
      游       落寞 
闲    情       澄澈     人       置       豁达             夜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  制作:陈思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正音识义。
   2.细品语言,领会意境。
   3.结合资料,体会情感。
预习要求

  1.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        ,       (朝代)人,字        ,号        ,是唐宋“       ”之一。他与父亲        、弟弟         、并称“         ”。
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        ”词派的代表。
  1. 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欣然(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相与步于中庭(     )
  怀民亦未寝(     )   水中藻、荇交横(        )    如吾两人者耳(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 认真阅读资料链接,为全面、深刻理解文章做准备。
教学过程
  • 读文正音,反复诵读。
  • 词句释义,疏通文意。
  • “闲”字入手,细品文章。
 1、“闲游”·寻友赏月,夜游承天寺。
 1在记叙“闲游”的这一部分中,你认为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作者的“闲”? 
 2、“闲置”· 月下抒怀,悟“闲人”情怀。
     1文末的这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3、“闲情逸致”·闲庭信步,赏庭中月色。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你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幅画面?
 2苏轼在文中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月色?传递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请认真思考,合作探究)
  • 畅谈感悟,遥寄东坡。
此时此刻,你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写下所思所感。
                                                                   
                                                                  
                                                                   
                                                                 
                                                                                                                                   
                                                                 
                                                                   资料链接
【文体知识】
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的短小散文。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文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写作背景】
     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诽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背诵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性命。后由于范缜、张方平等人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官,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人。苏轼经此一事已变得心灰意冷,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苏轼的父亲苏洵,为子取名,深有讲究。大儿子名“轼”。他说: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也即车后的横木,都是车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只是车前用作搭手的横木,没有它,虽然卖相会难看一点,但毕竟不要紧。苏轼从小生性旷达,其父告诫他要像“轼”那样放低身段,注意“外饰”,而不要自以为是,锋芒毕露。 巧妙地借名字作发挥,对儿子进行了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诲。观苏轼生平,于党争中不知自保,落得一生坎坷,种种情形,竟与苏洵当初所料者全同。
少年启蒙
     苏轼少年聪慧,读了不少书,这与其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苏轼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由于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十岁时母亲教他后汉书,在母亲教导下进步非常快。   苏轼曾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被传为佳谈。
应试及第
   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殿试时,献上二十五篇进策,深得仁宗皇帝的心,被评为翰林学士。嘉佑二年四月,母亲程氏去世,苏家父子三人在京,赶紧回乡料理丧事。
   嘉佑四年,母丧期满,父子三人再度赴京都。
   嘉佑六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是年举行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入选。
出任凤翔
王安石变法
    熙宁元年,神宗即位,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少年得志的人,两人都被视为栋梁之才,而且皆以诗文名世。两人真正的交锋是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的。当时,苏氏兄弟服完父丧回到京师,苏轼被任命为直史馆、权开封府推事,而受到神宗信任,担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的王安石正大力推行变法新政,这样,两个大文豪同朝为官,争端便由此而起了。
乌台诗案
    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时,在他移任湖州的第三个月的一天,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案子轰动一时,除湖、杭州等地的百姓请和尚念经为他祈福,许多赏识他的官员都舍身挽救,最后只定 “讥讽政事”之罪。后受皇帝恩赐,判他流放黄州,免于一死。
流放黄州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初到黄州,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后来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在平淡地生活中找到喜悦,并坚定要艰险、乐观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进。一年后,苏轼在东坡旁筑了一间书斋,命名其为“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长江边的小城黄州虽然是苏轼仕途的低谷,却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圣地。苏轼在长江边吟出了响彻千古的如 《前赤壁赋》,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后赤壁赋》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南行千里
   黄州之后,苏轼迎来了他短暂的仕途晋升,可是,随之而来的确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党派攻击。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于是,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绍圣元年(公元1094)四月,59岁的苏轼被指称诽谤朝廷,贬为岭外英州 (广东省英德县)知事,六月在转任英州的途中,又受命流放惠州 (今广东省惠州市)。在惠州的两年中,苏轼生活困窘,有时连酿酒的米也没有,吃菜也靠自己种。可是苏轼对磨难早就习惯了,对这一切安之若素。朝廷奸人仍不罢休,苏轼被放逐到自古所说的天涯海角—儋州。生活虽然凄苦,但仍然超然洒脱,自得其乐。
 
永存诗人心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崩逝,徽宗即位。五月,苏轼获赦免于流放海外之罪,此时,苏轼一家死了九口人,苏轼本人因旅途辛苦早已染病在身。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苏轼卧病常州 (江苏省常州市)并上奏致仕。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历经沧桑。66年的岁月里,或许波澜重重,或许生活窘困,苏轼始终未曾因而颓唐丧志,一直坚强的活下去。而最难得的,应属他始终保有,那颗温柔细腻的诗人心。
 
【苏轼的传世佳句】
【词句】     
1.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春景》    
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春景》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4.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6.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别徐州》   
7.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江城子·别徐州》   
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9.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平山堂》    
10.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1.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2.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1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1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7.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念奴娇·赤壁怀古》   
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9.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4.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5.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文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晁错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记承天寺夜游”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郑州”,所属分类为“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郑州”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