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记承天寺夜游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记承天寺夜游》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记承天寺夜游》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八十五字。然而这区区八十五字不仅记录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空明月色,更记录了苏轼刹那间涌起的微妙曲折的动人情感:解衣欲睡之时,月色如老友不邀而至,叩响了苏轼的心扉,那份快乐强烈得难以自抑,于是他率性而为“欣然起行”;在“念无与为乐者”的思量、沉吟和瞬时搜寻后,他“遂”兴致勃勃地“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一个“亦”字道出了知己间心有灵犀的至巧至妙的欣喜;二人“相与步于中庭”开启了那夜悠闲、静谧、不可多言的月下神游,从而诞生了千古写月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以及“沉醉美景”后“恍然大悟”的发现的欣喜与审美快感。
至于文末的两问一答,既让我们看到了苏轼那坦然真诚的自得、自赏与自嘲,更让我们顿悟:这摇曳多姿的“乐”源自于作者那颗处逆境而不悲忧、化苦难为诗意的“闲人”之心——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亦不止是超然于现实生活的“悠闲”,而是清空了世俗名利与个人得失的“宁静”“空灵”与“真淳”,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所以在落实完本篇课文的字词后计划让学生咬文嚼字,体味“闲”这一词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景语句。
2、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品味作者文中的“闲”,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闲人”句中蕴含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他曾经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也曾叹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还曾咏月: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他是谁?
他就是多才多艺的苏轼、苏东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在黄州写的一篇游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作者简介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圈、解”三部落实文中字词 四、师生共解疑。
学生将未解决的疑问字词板书在黑板上,同时请能够解疑的学生上台解疑,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讲解。 五、全文翻译
六、提出问题,体味“闲”字:有人说苏轼当时的写作心情是轻松、愉悦的,但也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闲”这个关键词,分析并体味作者的人格魅力,在引导过程中要重点抓住自得、自嘲、
自赏,同时还应该在不断地诵读中感受作者阔达、“大自由”的人生境界。
七.总结结:这就是苏轼苏东坡:他率性自然,敢于袒露真性情;他诗意面对逆境、智慧面对得失;他超然于世俗名利、拥有空明自由的心灵;他始终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身在俗世却能发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无法感到的美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的一生! 八、推荐作者名篇: 林语堂《苏东坡传》; 苏轼《东坡志林》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