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记承天寺夜游》陕西省 - 西安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记承天寺夜游》陕西省 - 西安

视频标签:记承天寺夜游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记承天寺夜游》陕西省 - 西安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记承天寺夜游》陕西省 - 西安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成诵,读出课文韵味,获得美感享受。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联想与想象,领略文中月色之美,体会景物描写的妙处。 2.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体会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
生理想。 教学重点: 
1.诵读、积累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法、学法: 
朗读法、品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知人论世法、还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由金文的“月”字导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造“月”字不造一个圆“月”而是一个弯“月”。结合天文知识,因为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故造一个弯“月”。由“月有阴晴圆缺”联想“人有悲欢离合”,引出苏轼的一段人生经历。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背景链接: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于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
 
                    
             
                    
                            2 
 
并将他逮捕入狱,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虽保住了性命,却丢官降职,被贬到湖北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学生活动设计:提炼出以上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苏轼遭遇到人生的一大劫难,黄州期间处在人生的低谷。 二、通读文本,初解文意  1.解题: 
学生活动设计:课题中有哪些信息?哪一个是关键词? 学生回答,老师重点强调“寺”“夜”,关键词——“游”  2.通读全文 (1)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读准字音和停顿;同学间相互合作,解决疑难   学生活动设计:每个小组将本组总结出的重点字词及读音,写在纸上,展示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共同关注并准确掌握。 (2)读出语气 
①请一名学生朗读,学生评价 
②老师强调重点字音、涉及语气语调的关键字:夜、遂、念、盖、但 ③老师指导并范读(配乐《高山流水》) 
④齐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配乐《高山流水》) 3.初解文意 
学生活动设计: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散步。 三、诵读品析,深入理解  (一)寻找一轮明月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但总有一位“朋友”伴随左右,那就是月亮,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本文中的那一轮明月吧 
1.学生活动设计:明月在          一句中,我读出了苏轼          的心情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自己在文中找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苏轼心境。之后同学互相讨论,最
 
                    
             
                    
                            3 
 
后个别学生回答。主要围绕“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来分析。 (1)“月色入户”的手法及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苏轼在贬谪期间,门前冷落,无人相问,月亮来了,像朋友一样,毫无功利之心,给苏轼带来温暖。“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的快乐之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①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比喻、衬托)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③ ④ 
学生诵读,感受苏轼高兴、快乐、悠闲、陶醉的心境 (二)拜访两位“闲人” 
美景不是人人都能欣赏,苏轼所说两位“闲人”有何不同,请同学们一起去拜访 
请同学翻译最后一句,理解句意; 补充张怀民的背景资料: 
张怀民:1083年被贬谪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超逸的人。他在承天寺修了一座亭,苏轼给亭命名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送给张怀民。 1.学生活动设计 
(1)从所给材料中看出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遭遇贬谪,心胸坦然,寄情山水,品格超逸 (2)能从文中找到印证吗? 
结合“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来分析 
学生诵读,感受作者孤独、兴奋、悠闲 (3)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的“闲”吗?解衣欲睡、欣然起行、邀友同乐、共赏美景——被闲置、清闲、悠闲、有闲情雅致 
(4)苏轼是否喜欢这种“闲”? 
补充背景资料:苏轼生于书香门第,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学有抱负,从小立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上”的雄心大志,21岁中进士。 
2000年法国《世界报》这样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进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5)体会“闲人”的心境 
       学生理解苏轼“闲人”的丰富内涵,小组讨论,将结果写在纸上,贴在黑板上展示:快乐、愉悦、孤独、兴奋、惊喜、失落、无奈、悲凉、惆怅、自嘲、自得、乐观旷达、超然解脱 2.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3.纵观全文,苏轼怎样从失落、悲凉、无奈中解脱出来的? 时时发现欣赏自然美景,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综观苏轼一生,正如其自嘲:“心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虽然一生坎坷,但他始终表现出洒脱旷达的精神。现在看来,即便遥隔近十个世纪,苏轼的至理哲语,依然亲切如昨,仍具现实的生命力,在人生不同的心境里,都会折射出智慧、旷达、欣愉的光芒。 (三)感悟三重境界 
苏轼缘何能做到如此乐观旷达、超然解脱? 
融入自然、知己相伴、自我坚守、个人修养、开放心态 、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三重境界: 1.自然美景的意境 2.知己相伴的乐境 3.超然物外的佳境 
唐传奇当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5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精神上的一轮明月,学会积极乐观、善于自我排遣、自我解脱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苏轼在黄州所写的代表作品 3.练笔:给月亮一个升起的理由 七、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自然美景的意境 
                知己相伴的乐境      豁达、乐观 
超然物外的佳境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记承天寺夜游”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记承天寺夜游》陕西省 - 西安”,所属分类为“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记承天寺夜游》陕西省 - 西安”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