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力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河北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7.1力》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一、教材分析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力的概念是贯穿力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最基本的重点概念之一。建立力的概念有一个逐步加深和扩展的过程。在初中,先让学生初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体验力产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逐步加深学习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分析研究常见的几种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同一直线两力的平衡及合成,简单机械中力的运用,压强,功和功率等;到高中进一步从矢量的角度深化力的概念。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能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引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体验力的作用,探索力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建立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抽象、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经历力的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
使学生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力的概念,能指出已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教学难点:在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
五、教学器材:气球、皮筋、条形磁铁两个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
PPT展示图片:拔河比赛。 教师问:小朋友怎样才能把对
学生思考并作答
2
面的小朋友拉过来赢得比赛? 新 授
一、什么是力
图片展示:运动员举杠铃、渔翁拉渔网、大象压跷跷板、推土机推土、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带电橡胶棒吸引纸屑。以上图片中关键词标红,以利于学生思考。 1、引导学生分析。提问:以上图片都有哪些特点?
通过分析图中力的现象,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提问:这些例子中都涉及
到几个物体?分别是什么样的物体?你能指出他们的施力物体和
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吗?
3、提问:结合上面的例子,从力的定义来看,没有物体的话,能不能有力的存在? 演示:一条形磁铁悬挂于绳下,另一条形磁铁去靠近它,学生
观察现象并作答。
问:两个物体并排放在一起,
刚刚好挨着,他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
问:不接触的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现象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
车、折树枝 ……
引导学生回答:两个物体,分别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所举例子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引导学生回答:(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是同时存在的
(3)产生力的条件:至少有两个物体、物体间有相互作用。 (4)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用力拍桌子 (2) 手按气球。
(3) 手拉皮筋。 带领学生讨论、分析。提问:你们在给他们力的同时,你有什么感觉?
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力。
学生活动并作答:手疼、手感受到推力、拉力。让学生明白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三、力的作用效果 1、PPT图片展示:拉弯的弓,
压弯的竹竿,拉弯的竹子。
问:在力的作用下,他们发生
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PPT图片展示:棒球运动场
景,并分析在力的作用下,他们发
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力可
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力可以使
物体发生性变)
学生观察并回答:静止变运
动,运动变静止,运动的方向发
生改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里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课堂小结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课堂练习 PPT中题目
布置作业
课本P5 1、2、3、4题做在作业本上
七、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