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力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福建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的概念。
2. 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 知道一切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基于经验事实,对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归纳法找出规
律、形成结论。
2.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运动方向和快慢)。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简称:形变)。 3.实验反思过程应用放大法,让学生认识微小形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物理学科与科技发展相融合,同时结合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历史背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树立崇高目标。
2.虽然在教师演示实验模拟火箭升空的原理时,第一次放飞气球失误,但是教师懂得捕捉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拿起备用气球再次实验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体会航天工程团队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科研精神。
3. 让学生从物理问题走向哲学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共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深学生理解科
§6.1力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庄旭虹
第 2 页 共 12 页
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难点:对于实验进行深度反思。
1.知道有时一个力能同时产生两种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知道微小形变,从而知道当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产生了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肉眼看不出效果而已,需要借助放大法认识事物。
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下科学探究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实验仪器及媒体
演示实验仪器:激光笔、平面镜、铁架台、滑板车、玻璃线、吸管、气球。 分组实验仪器:气球、橡皮筋、橡皮泥、铁丝、钢尺、弹簧、水杯、磁体、小球、斜面、你、以及你身边的一切物体…… 媒体:多媒体课件、seewo一体机。
教学课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反思
认识力 (8min)
1.成语引入:用一
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力气很大;
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力气很小
1.学生思考并回答,“力大如牛、力拔山河……”
“手无缚鸡之力”
2.学生代表体验到用力时,肌
优点: 1.开头和结尾都结合了成语进行授课,与语文学科的学习相融
§6.1力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庄旭虹
第 3 页 共 12 页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反思
2.个别体验力:学生代表与教师掰手腕。分出胜负后采访学生感受。 集体体验力:让学生1分钟内前后桌掰手腕,获胜同学举手,并让对方用力打手心。采访学生感受。 3.让学生阅读几个力现象,运用语文素养,归纳出主语、谓语、宾语。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力的实例并总结得出什么是力 4.提问学生:刚刚所举的例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都要发生了接触,是否一定要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能
肉处于紧绷状态。
体验用力和受力时,肌肉的紧绷和酸麻感,感官上认识力。
3.分析并举例:人提水桶、人扔标枪……
利用归纳法总结力的概念。知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4.举例:磁铁间的吸引和排斥、地球对苹果的引力、摩擦起电后的物体吸引小纸屑……
合,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一开始与学生互动掰手腕,能快速拉近师生关系,体现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
3.教师举例与学生举例相结合,应用归纳法,有效培养学生总结力的概念。
不足:
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多举一些例子。
§6.1力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庄旭虹
第 4 页 共 12 页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反思
否举出例子说明。 5.演示非接触力 (铁架台,两个条形磁铁,细绳)
分组实验:体验力的作用(12min)
1.让学生先阅读导学案,再动手做分组实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巡视学生的实验情
况,对部分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对部分创新作品进行录像或者拍照。
2.投影学生的导学案和录像,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1.分组实验,在导学案上记录实验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类归纳。
2.共同分析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的形状改变(形变)。
优点: 1.提供学生丰富的实验素材,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和创新精神。2.教师利用希沃授课软件投影学生的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的实验展示可视性增强。 不足:
可以考虑有的小
组只给一样器材例如只给一个海绵,让学生穷则
§6.1力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庄旭虹
第 5 页 共 12 页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反思
(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思变,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只用一个仪器设计出多种实验,深刻体验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实验反思(10min)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反思:
1.有没有施加了一个力,却同时能产生两种作用效果的例子? (受力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都改变)
2.有没有施加了力,却看不到作用效果的例子?(受力物体既无形变,运动状态也不变)
学生深度思考并由学生代表发言:
1.甲:将橡皮泥扔向地面,地面对橡皮泥施力,橡皮泥的运动状态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同时橡皮泥的形状也改变。
乙:用手向下拉弹簧,弹簧向下运动,同时形状也改变了。 丁:手拍气球,气球形状改变,运动状态也改变了 2.甲:用力捏小铁球,小铁球
形状没变,运动状态也没变。
带着问题观看演示实验,学会利用光放大法观察物体发生的微小形变,进一步理解力的作优点: 1.学而不思则
罔,通过让学生静下心来进行实验反思,而不是停留在学生分组实验的热闹场面。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和思考,推进课堂的有效生成。2.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文章,
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利用实验反思让学生自然而然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
§6.1力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庄旭虹
第 6 页 共 12 页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反思
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坚硬的物体,是否比较特殊,有时候受力后却没有起到效果。
引导学生代表进行演示实验:利用光放大法观察坚硬的桌面在受压力前后的两种状态。从而让学生知道当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产生了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使客观存在的,只不过肉眼看不出效果而已。 3.磁体吸引了小铁球,小铁球能吸引磁体吗?
教师演示实验:利用小铁球吸引磁体。
用效果。
3.学生思考后有不同的答案。
学生观察到:小铁球也能吸引磁体。
进而思考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仅过度自然,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 学生举例:用力捏小铁球,小铁球形状没变,运动状态也没变。教师通过引导进行了微小形变的实验,若能在实验后,再让学生对所举的例子进行解释:铁球发生了微小形变,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6.1力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庄旭虹
第 7 页 共 12 页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反思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0min)
1.请学生举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平时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一切物体产生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1)固体:提问学生如何让竹排离开岸边?
1.学生举例:
甲:生活中手提书包,手对书包施加向上的拉力,同时书包也对手施加向下的拉力。 乙:实验过程中手拉橡皮筋,手对橡皮筋施力的同时,橡皮筋对手也施加了力的作用。 丙:体育课上的立定跳远,人对地面施加向下的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对人施加一个向上的力。
2.在实例中分析和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学生思考后回答:“用竹竿向岸的方向用力撑开”。 学生代表用滑板车代替竹排,体验远离讲台桌。 其他同学分析此过程中人与讲台
桌的施力与受力情况:“人对讲台桌施加一个向左的力,因
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时讲台桌也给人一个向右的反作用
优点: 1.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知道平时生活中,实验中,比赛中,甚至是国家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物理学的知识。 2.物理学科与科技发展相融合,同时结合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历史背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树立崇高目标。 3.在力的相互作用这一教学环节中,例子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有学生举例生活实例,有学生代表实验,有视频资
§6.1力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庄旭虹
第 8 页 共 12 页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反思
(2)液体:让学生观看皮划艇比赛视频。并让学生分析过程中,力的作用。
(3)气体:提问学生“刚刚我们分析的是固体和液体产生力相互作用,那气体呢?” 介绍天宫2号运载
火箭升空的背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演示实验模拟火箭升空的原理,引导学生分析。
力,改变人和滑板车的运动状态”。
(2)思考并分析受力过程:“桨给水施加一个向后的力,
水给桨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
力,推动皮划艇前进。”
(3)学生思考。
在了解天宫二号的背景后,观看天空二号运载火箭升空这一振奋人心的视频。思考并由学生代表回答火箭升空的原理: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
学生对气球和气体进行分析,并指导教师操作。
源,也有教师演示实验,同时涉及固体、液体、气体,潜移默化像学生渗透物质观。 4.虽然在教师演示实验模拟火箭升空的原理时,第一次放飞气球失误,但是教师懂得捕捉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拿起备用气球再次实验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体会航天工程团队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科研精神。
不足: 若能每个起来回
答问题的学生都能进行捕捉其优点并进行多样的
§6.1力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庄旭虹
第 9 页 共 12 页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反思
表扬,会更好。
哲学思考(5min)
1.提问学生:刚刚我们知道了固体、液体、气体产生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其实一切物体产生力的作用都是
相互的。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相互的呢?
对学生的发言适当地点评和补充。 2.“这节课我们以成语开始,那我们
1.思考并由学生代表回答。 甲:(人与人的关系)当别人有困难时,如果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有难时,别人也会帮我们一把。
乙:(人与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
个良性的循环,传播正能量。 丙:(人与自然环境)如果我们不爱护环境,乱砍滥伐,肆意向大自然排放污染物,最后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2.课后思考。
优点:让学生从物理问题走向哲学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共创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6.1力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庄旭虹
第 10 页 共 12 页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反思
也以一个成语结束。”提问学生成语以卵击石,为什么卵破了,而石头没有破?难道它们之间的力不是相互的吗?还是说卵受到的力大,石头受到的力小?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