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不等关系
所属栏目:初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不等关系》广东省 - 珠海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不等关系》广东省 - 珠海
《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
所属模块
八年级上册
章节
第十三章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节课,教师创设情境,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从而导入新课。进而以学生实验探究为主,兼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图示等方法,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推理、证明的全过程,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不等关系; (2)能利用折叠探究三角形的边角不等关系,
(3)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等腰三角形等边角相等的知识解决边角之间的不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推理、证明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好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获得合情推理、归纳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折叠,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 教材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上册数学第十三章的实验探究课《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不等关系》,在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之后,这个“实验与探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了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学生经历观察图形和几何画板得出猜想,通过折纸活动探究证明方法,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等活动,完成好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获得合情推理、归纳推理能力。而在证明不等关系时,通过进行一次轴对称变换,利用已知的关于边角相等的知识,解决了未知的边角之间不等的问题。了解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一个三角中添加辅助线,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实现了其中一个角的转化,将边角之间的不等问题转化为相等问题进行求解。
教学难点:
在折叠的试验中得出辅助线的作法。
4.学情分析
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相关知识,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之前学生接触更多的都是边角相等的情况,因此,在三角形中,边角是否存在着不等关系,在学生心中也应存在着疑问。本节课中,学生要参与观察几何画板的运动、动手折纸、小组分享等活动,应该更有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
思考1:等腰三角形中的两个底角有什么数量关系?
思考2: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思考3:在一个一般的三角形中,不相等的边所对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现场折叠等腰三角形,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类比等腰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而猜想不等边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不断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图形,提出猜想
1让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制作不等边三角形(统一标上字母,规定:AB>AC)。 2如果AB>AC ,那么∠C与∠B有什么大小关系呢? 3猜想大边对大角。 (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1.几何画板验证:
【资料展示】几何画板展示AB=AC,AB>AC,AB<AC三种情况。
教师提问: AB与AC在变化的过程中,∠C与∠B相应地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大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一下你的发现吗?
学生回答:在一个三角形中,边越大对应的角也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的展示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进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2.动手实验:
教师提问:要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我们已知什么,求证什么? 学生回答: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C>∠B.
教师提问:在这个三角形中,我们要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肯定要把这两个角联系起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更多地是证明两个角怎么样?
学生回答:相等
教师提问:在等腰三角形中,要验证两个角是否相等,我们刚刚是怎么做的? 【资料展示】几何画板动画演示“等腰三角形的对折”. 学生回答:对折
教师提问:很好,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类比一下,通过折叠来比较角C和角B呢?例如:把角C折到这里好不好跟角B进行比较?
学生回答:不好比较
教师提问:那应该怎样折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比较和证明呢?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明确已知和求证,类比等腰三角形的验证方法得出,我们也可以通过折叠来比较两个不相等的角的大小。引导学生通过折叠来探索证明的方法,为后面证明时添加辅助线作铺垫。
【小组活动】活动内容: 1)折叠不等边三角形;
2)折痕用虚线描画,交点标上字母; 3)探讨证明过程。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折纸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发?可以怎么来证明两个角不等呢? 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得出各种各样的证明方法,为后面学生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奠定了基础。通过小组代表展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3.证明猜想: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折纸和几何画板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大家能否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呢? 学生回答:
证明:作∠A的平分线AD,AD交B于点D.在边AB上截取AE=AC,连接DE. ∵AD为∠BAC的角平分线 ∴∠BAD=∠CAD 在⊿EAD和⊿CAD中
∵
(公共边)(已证)作图)ADADCADBADACAE( ∴⊿EAD≌⊿CAD(SAS) ∴∠C=∠AED ∵∠AED>∠B ∴∠C>∠B
【资料展示】4种方法都准备了微课,学生没有想到的方法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展示,分享证明方法。
设计意图: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严谨的证明,能够规范数学几何推理的过程,尤其是要注意折纸方法和辅助线的说明之间的对应,将无意识的操作变成有意识的添加辅助线,让学生体验从实验几何过渡到论证几何,学会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 (三)及时归纳
1)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几何语言:∵在△ABC中,AB>AC,∴∠C>∠B) 2)转化的数学思想(将不等问题转化为相等问题)
设计意图:不通方法添加辅助线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或者是等腰三角形,将其中一个角转化。把不等问题转化为相等问题进行求解,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举一反三
教师提问:刚刚我们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那么现在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角较大的所对的边会怎么样呢?
E
DA
BC
学生回答:应该也比较大。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够仿照刚刚的这些证明方法,想想如何证明呢?1分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大边对大角”的证明,让同学们自行思考“大角对大边”的证明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以致用。 三、小试牛刀
练习1.利用上面的两个结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ABC中,已知BC>AB > AC,那么∠A,∠B,∠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边所对的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3)直角三角形的哪一条边最长?为什么?
练习2.如图,在△ABC中,AC>AB,BO平分∠ABC, CO平分∠ACB,猜想OB与OC的大小关系,并证明.
设计意图:练习1是本节课结论的简单应用,让学生熟练地运用结论,准确找到边所对的角或者是角所对的边进行比较。练习2是让学生准备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通过边的关系来比较角,再通过角的关系来比较边,两个结论结合使用。
练习3.拓展思考:
1)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AC=2AB,那么∠B是∠C的2倍吗? 2)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B=2∠C,那么AC是AB的2倍吗?
设计意图:边和角的不等关系是否确定呢?通过对本题的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学生课后可以通过作图,测量等方法去研究、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四、小结归纳
1.教师提问: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1)在等腰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2)在不等边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数学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
2.投票:现在,大家能用多少种方法来证明“大边对大角”? A:0种,B:1种,C:2种,D:3种及3种以上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和研究方法,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提升学生思维
的深刻性,养成及时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投票的环节,让学生自行回顾反思,教师也能根据投票结果查看学生们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作法证明“大边对大角”.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规范学生书写推理的过程,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有“大角对大边”的证明以及拓展思考,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充分探究,提高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
6.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 实验与探究 1.已知: 图1 图2 图3 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不等关系 求证:
结论1 证明: 2.已知: 求证: 结论2
7.自我反思
1.本节课以“观察、猜想、探究、证明”的思路展开教学,重视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探索出不同的证明方法,又以折纸的铺垫,引导学生发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思考、交流,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
3.运用forclass软件完成课堂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