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所属栏目:初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内蒙古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内蒙古省级优课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学设计 课型:复习课 一、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形成以下概念:
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2. 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新课标》二级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5. 认同优生优育。
6.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7.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重点、难点)
②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重点) ③解析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④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重点、难点)
⑤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⑥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⑦举例说出常见传染病的危害和遗传病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①能够用利用遗传规律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以及性别的决定;
②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②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③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④享受合作与交流获得知识的喜悦和快感。 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涉及到遗传学知识,内容较抽象,比较复杂,比较难学习,但是又是我们考试的重点,所以也是我们复习的重心。初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与高中知识紧密衔接,是结业考试的重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取“自主复习,精当点拨”的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问题为核心,在教师适时激励和精当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的乐学不疲、兴趣盎然。通过学生先复习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老师加以精讲,点拨学生的疑惑点、重难点、频考点。再通过练习题,
巩固所学,同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查缺不漏,同时提高解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不同个体间的性状表现,寻找生活中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和资料。 要求学生观察一对双胞胎姐妹的同学,讨论分析她们外表特征和某些特性的异同点,在学生好奇又兴奋的心理状态下引入课题,提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结合学生展示、描述课前收集拍摄的人体几个性状表现的相片,引导学生自行开展活动一:个体间性状的比较,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并结合个体性状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 ,要求学生完成
小活动“请你观察”,然后顺利过渡到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教学环节上,此环节的增设使教学内容衔接自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二:分组讨论下列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然后引导归纳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最后通过完成思考题“观察漫画后思考”,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拓展与小结:让学生 交流平常生活中知道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学生踊跃发言,思维异常活跃,教师辅以引导或肯定,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本节要点。 课后活动,拓展延伸 四、教学过程
师:上课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伙伴。(把黄少荣同学带到讲台上)
同学很兴奋,有的小声的议论,这不是我们班黄少玲同学的双胞胎妹妹吗? 师:请新伙伴做自我介绍:
黄少荣:大家好!我叫黄少荣,是初二(五)班的学生。(教师邀请黄少玲同学也站到讲台上。)
黄少玲:大家好!我叫黄少玲,我和少荣是双胞胎姐妹。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猜到她们的关系了,请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纷纷讲:因为她们长得像嘛。
师:那么,大家说说,她们哪些地方像呢?
一同学:她们两人的眼睛、耳朵像,她们都是单眼皮,都有耳垂等。 师:她们的声音像吗? 生:不一样。 师:这位同学提到的这两姐妹的单眼皮、耳垂等人体上的形态特征,在遗传学上就叫做性状。除了形态、特征之外,一个人的嗓音,血型等生理特性也是性状。(用多媒体展示性状的概念) 师:(继续引导)难道她们俩就完全一模一样吗?(学生纷纷说不是)能发现她们俩不同的特征吗?
(学生七嘴八舌:一个高,一个矮;一个笑起来有酒窝,一个没有;一个的头发是直的,一个的头发是天然卷…)
老师:很好,大家说出的她们不同的地方:有酒窝跟没有酒窝,头发直跟自来卷,这是人身上同一种性状的不同的表现类型,我们把它叫相对性状。(请双胞胎姐妹坐回原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植物和动物相对性状的图片)植物和动物的个体上也存在着许多的相对性状。(用多媒体展示相对性状的概念)所以,同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就称为相对性状。
上节课后布置大家做了课本98页的性状自我检查,各小组还把拍摄的一些性状图片汇总到我这里来,我们一起来瞧瞧。(教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五组图片(卷舌、前额发际、耳垂、
眼睑、酒窝),请拍摄的同学轮流解说各组图片的内容。教师接着补充其余的三种性状。最后归纳)诸如卷舌和不能卷舌,这是人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所以它们就是相对性状。现在,我们就刚才认识的这8种性状开展活动。 (开展活动一:个体间性状的比较 请自愿上台的吴丽丽同学逐项报告自己8个性状的检查结果,:每报告一项,请和吴丽丽这一特征不一样的同学坐下,最后没有人站立)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最后没有人站立,这说明什么?
根据这个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表见解,普遍能够归纳出在同学当中,同一种性状表现的特征当中,有的性状表现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个体之间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0。) 师:所以,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唯一的一个,再也找不出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来,那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更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这唯一的自己了。(学生表示认同这种说法。)
师:什么情况下的个体之间的性状相似会比较多?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父母和子女,有的说兄弟姐妹,有的说双胞胎。)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几张相片(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来猜究竟是哪个同学的父亲、母亲或者兄弟姐妹。看到展示的是自己(或是身边的同学)的相片,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这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阅读100页的第一段文字。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
(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变异:亲代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师:(用多媒体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周围存在许多的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比如有很多琅琅上口的谚语就是对这些现象的生动描述。(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动二的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这四个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相”) 各描述了哪些生物学现象
,讨论完毕,我们来展开小组抢答,先抢答的小组可以优先选择题目,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代表来回答。
(学生迅速展开讨论。)(讨论完毕,教师指导四组展开抢答,学生热烈反映,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进行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请大家来完成思考题:(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我们先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然后思考问题: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2、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其中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
学生讨论,几位同学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大家是不是会发现:我们平常生活中知道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很多啊!你能否把你知道的现象和大家一起交流呢?(学生此时表现出对遗传学相关知识相当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举手,急于表达出自己发现的有关的事例,甚至有些同学还提出一些发现的问题)(教师逐一肯定、解答,有些问题联系的内容较多、较深入,只好表示课后
继续探讨。)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今天不仅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我们还掌握了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多媒体展示本节要点,教师进行小结。)
师:为了检验我们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大家一起来完成课后练习。P100第2题。 (辨别下列哪些是相对性状。
1、狗的黄毛和鹅的白毛; 2、狗的黑毛和狗的黄毛; 3、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 4、狐的长尾和短尾; 5、穿山甲的爬行和鹅的游泳。)
(学生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几位学生代表回答:2和4是相对性状,因为2和4 都是同一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你还想进一步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其它知识吗?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上继续探讨。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