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练习四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四》福建省 - 南平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练习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四》。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测量》的一节复习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米”和“厘米”的实际意义;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能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更深入的感受到 “米”和“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下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以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有估测物体长度的经验,但联系生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足。在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体会“米”和“厘米”的实际意义,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掌握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增强学生空间观念。 3.感受“米”和“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估计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米”和“厘米”的实际意义,掌握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适当的方法估计出物体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上的工具箱进行演示操作以及利用最新视频制作软件制作微课,形象、直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具准备:希沃白板5、授课助手、微课、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在测量这个单元中,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课件出示故事视频:《米和厘米的争吵》。
师:最近米和厘米发生了小矛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3.思考: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它们说的?
4.小结:米和厘米各有用处,米是用来测量较高、较长物体的长度,厘米是用来测量较短、较小物体的长度。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测量的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米和厘米争吵”这一充满童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质疑和思考,主动唤醒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和梳理。
二、 巩固知识,梳理方法
(一)建立 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确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师生交流:1厘米有多长,并引导学生用手比划。
小结:1厘米大约是我们食指指甲盖那么长或拇指和食指轻靠在一起时两个指甲间的距离。
2.师生交流:1米有多长,并引导学生用手比划。 小结:1米大约是我们快伸直双臂的长度。 3.明确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4.完成练习:联系生活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一填。 师:老师来考考你,看看你们能不能正确使用米和厘米。
小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思考和判断。 (二)借助动态文本,巩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师:今天有一位神秘的人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课件出示:孙悟空)孙悟空的金箍棒会变长变短,想看吗?我们就一起来看“超级变变变”。
1.课件出示:起点对准0刻度的金箍棒图。
(1)师提问:你知道金箍棒是多长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交流方法:物体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课件出示:起点不是对准0刻度的金箍棒图,长度不变。 (1)师质疑:金箍棒变长了吗?
(2)交流方法:可以用数一数或前后两个刻度相减。
(3)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就是数一数,算一算有几个1厘米,数出或算出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3.课件出示:起点不是对准0刻度的金箍棒图,长度发生变化。 (1)师提问:现在金箍棒是多长?
(2)师生交流,巩固起点不是对准0刻度的测量方法。 4.课件出示:长度比尺子更长的金箍棒图。
(1)师提问:你还能看出金箍棒的长度是几厘米吗? (2)师生交流,学生演示测量方法。
(3)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尺子不够长,可以先做上记号,再接着量。 5. 完成练习:量一量、填一填。(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拍摄学生作业进行全班交流) 交流方法:测量时要注意物体一端和0刻度对齐,尺子摆平并正确读出对应的刻度值。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金箍棒长短变化的情境,将教材静态的文本化为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层层深入的动态变化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了多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一)交流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
1.谈话:在生活中,有时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或者一段距离的长度,又没有携带尺子,怎么办呢?可以怎样估计,你知道哪些身体尺?
2.师生交流常见的身体尺有哪些。 (二)小组合作活动:估一估、量一量。 1.课件出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照片。
师:你们瞧!我们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小朋友在跳远,有的在手拉手跳啦啦操,有的在玩智力摆拼,有的在跳绳。
2.解决问题:估计和测量出跳远、玩具汽车、啦啦操队伍、跳绳分别有多长。 师:米和厘米这两姐弟也想参加到我们的活动中,一展身手。它们想知道小朋友跳了多远,玩具汽车、啦啦操队伍、跳绳分别有多长,你们会用上合适的身体尺,帮忙估计出它们的长度吗?
3.明确活动任务和活动要求。 (1)学生分小组选择活动任务。
(2)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明白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4.小组活动,合作完成。 5.小组汇报交流估量方法。
6.结合生活中的问题,感受估计方法的应用。
师:估计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想知道学校的知行楼大约有多高,操场大约有多宽,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估计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生活价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测量活动过程,增进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感受团结协作的快乐,促进学生估测意识的形成和估测能力的提高。
四、联系生活,感受应用
1.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用到米和厘米?
(1)师:阳光体育课中藏着米和厘米的知识,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用到米和厘米? (2)学生交流。
2.欣赏图片,体会测量长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测量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瞧!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的测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五、欣赏微课,渗透文化
1.师提问: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成员可不少,那你还知道谁呢? 2.学生交流。
3.欣赏微课:长度单位小知识。
师:其实,长度大单位家庭的成员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介绍长度单位小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同时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有关长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六、交流收获,全课小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交流收获。
3.师利用知识树梳理知识点。
【设计意图】将板书设计成知识树的形式,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七、实践作业,提升拓展
1.估一估学校两个大门之间的距离是多长。
2.自己制作一把米尺,量一量,家里哪些物体比1米高,哪些物体比1米矮。 板书设计: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