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圆柱的体积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付 随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付
圆柱的体积随州市广水实验小学付密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这节课的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把平面图形的知识迁移到立体图形,使学生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教材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观察转化前后各部分的对应关系,将新知转化成旧知、利用旧知探索新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同时,转化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教学目标:(1)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直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分别将圆柱体实物、圆柱体模型切割转化成长方体,在操作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转化”、“极限”、“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数学思想。(3通过商家喜欢用又细又长的包装盒,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实物演示)这是一张长方形纸,我以长边为轴旋转,会是转出什么物体?(圆柱体)以以短边为轴旋转,又会是转出什么物体?(圆柱体)师:电脑记录了它们运动的轨迹,我们一起来观察转的过程和结果(动画演示)师:究竟谁的体积大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柱体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体积1、借助旧知,猜想圆柱体体积
师:你猜圆柱的体积该怎样计算?生:底面积×高„„师: 怎么想到了底面积×高?生1: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课件回顾)生2质疑:怎么能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师: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生3:我想到了我们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现在推导圆柱的体积,也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师:我们回忆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课件演示)。小结: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将不会的知识转化成已会的知识来解答。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板书:转化)。2、动手切割实物,感知圆柱的变化过程。(1)验证方法师:怎样将圆柱体的体积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同桌商量一下?(边说边拿出实物)生:圆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圆柱也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个底面是扇形的小物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我们可以利用切、割、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成一个长方体。(2)验证过程师:手指尖上出智慧,课前给每位同学准备了学具(粗火腿肠切成的小圆柱),打开学具袋,动手研究吧!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研究有困难的学生。(3)汇报交流师:该是展示六(1)班同学风采的时候了,哪个组先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同组三名学生汇报,投影展示方法一:在圆柱体内切一个长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不相等,这种“转化”改变了物体的体积。方法二:沿着圆柱底面直径切开,把它平均分成4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但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看起来不太像长方体。方法三:沿着圆柱底面直径切开,把它平均分成8份,拼成的图形比平均分成4份更接近一个长方体。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的研究?师:表扬这个小组的同学,他们很团结,懂协作,他们团队的研究一步比一步深入。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方法四:我是沿着圆柱底面直径切开,把它平均分成16份,拼成的图形更接近长方体。师:真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孩子,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师:照这样分下去,应该平均分成多少份?生:平均分成32份、64份┉(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师:看完动画后,你有什么发现?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师:大家闭着眼睛想,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小扇形的弧长就会越短,当它短到一个点,曲线可以变成直线,圆就变成了方。这就是数学中的“化曲为直,化圆为方”。【思考:这个过程中从“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到“这样一直分下去”,学生经历了从16份、32份、64份到极限的过程,体验了极限思想。以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采用了“变曲为直”、“化圆为方”极限分割思路。在通过有限想象无限,根据图形分割拼合的变化趋势,想象它们的最终结果。既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公式,又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3、借助模型教具,探寻圆柱体积计算公式。(1)学生动手操作,组内讨论通过电脑演示,同学们观察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有圆柱体模型(学生学具),请大家把它展开,拼成一个长方体,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2)全班汇报,得出结论a.第一小组的同学先汇报。(学生边说边用实物演示)先沿着圆柱底面直径分开,再把它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学生说完后,电脑边演示,教师边板书。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 = Sh如果已知圆的半径和高,又该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V=∏r2h师:在刚才的转化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b.第二小组的同学汇报。(学生边说边用实物演示)生1:侧面积变大了。生2:如果把长方体倒过来,长方体的底面积不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
的高不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还等于圆柱的体积吗?师:现在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的什么?(侧面积的一半)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半径)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进行下列推理师:从数的角度,我们再次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흅풓2풉,从形的角度,我们观察发现转化过程中,它们的体积不变。同时可以得出圆柱体积的另一个公式,圆柱的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为了研究方便,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底面积×高。学了这么好的知识,我们要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4、借助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1.一根圆柱体木头底面积是2平方米,高6米,求木头的体积?学生独立完成:V=Sh=2 ×6=12(立方米)答:木头的体积是12立方米。师:谁来评价一下他的做法。生:计算结果用上了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师:体积单位还有哪些?
例2:下图中的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数据是从杯子里面测量得到的)师: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独立完成3.14×()2×10=50.24(cm2 )=50.24(ml)答:因为502.4 ml大于498 ml,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小结:数据是从杯子里面测量的,计算出的结果是杯子的容积;从杯子外面测量,计算出的结果是杯子的体积,当然杯子要盖上盖。因为容器有一定的厚度,所以通常情况下,容器的体积大于容积。三、再度迁移,知识延伸1.直柱体的体积公式。课件出示:你能找出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相同点吗?生1:它们上下一样粗。生2:上下面平行且相等。生3:体积都是底面积×高师: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样,都有两个形状相同、面积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底面,我们给它一个共同的名称——直柱体。师:所有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V=Sh吗?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直柱体?课件出示这两个立体图形,并将它们的底面上下移动。
生:左图体积:16×4=64(立方米)右图体积:15×10=150(立方米)【思考: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此处,圆柱的体积就是“生长点”,直柱体的体积则是“延伸点”,以点带面,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带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2.如何旋转长方形,得到的圆柱体积最大。小明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小红以长方形的宽为轴旋转,他们得到的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吗?体积相等吗?(圆周率用π表示)侧面积:S1=2π×4×10 =80π相等S2=2π×10×4=80π体积:V1=π×42×10=π×4×10×4=160π不相等V2=π×102×4=π×10×4×10 =400π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了侧面积相同的圆柱,底面半径越大,体积越大。生2:以长方形短边为轴旋转比以长边为轴旋转得到的圆柱体积更大。生3:又细长的圆柱体积是160π,而又粗又胖的圆柱体积是400π,两个圆侧面积的一半×半径侧面积的一半×半径
柱看起来差不多,可后者比前者体积的两倍还要多。师:商家早就发现了这一数学秘密,所以很多物品的包装都采用这种又细又长的圆柱体包装盒。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类似的包装?生:薯片盒、易拉罐、啤酒瓶、化妆品瓶...四、知识积淀、启迪思考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生2:知道了直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生3:我还发现了以长方形短边为轴旋转得到的圆柱体积更大。师: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今天我们再次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我们还经历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运用的研究过程。2.动画展示,启迪思考圆柱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商家特别喜欢用这种又细又长的圆柱体包装。一名高中生向某品牌牙膏建议,将出口处直径为5mm的牙膏改为6mm,获得商家十万元的奖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能用数学知识解释吗?【思考: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这节数学课很好玩。”我立刻想到陈省身先生说的“数学好玩”这四个字。对学生而言,一节课上得“有意思”可能比一节课上得“有意义”更重要。如果我们能在数学课上让学生“玩数学”,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数学确实真的好玩,有意思”。人们常说,教师要激发和呵护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正是未来一流人才成长所需要的土壤。】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