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陕西省 - 西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陕西省 - 西安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8页内容。 教材分析:“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中数的计算。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一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及其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二是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迁移和推理能力不够丰富,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在教学中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优化、简化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
2
学习兴趣,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铺垫,创境导入 1. 出示算式:
12×30= 120×30= 123×30= 102×30= 师:你会口算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从口算入手,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激活学生利用0在乘法中的特性使计算简便,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2. 笔算:123×45=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交流总结:末位对齐,先算5个一乘123得615个一,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算4个十乘123得492个十,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乘法笔算是基本功,学生已经能熟练的依据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法,通过小结笔算过程及积的对位,为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提供丰富的笔算经验。
二、合作探究,理解算理 1.出示问题,关注思考
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读题与理解
师: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各行多少千米是什么意思? (2)分析并列式
3
师: 如何分别求出两列火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怎样列算式? 生说师板书:(1)160×30= (2)106×30= 追问: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因数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补充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 独立计算,交流探讨
师:怎样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1)160×30=
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其中有口算,也会有笔算,口算让学生说出方 法,笔算可以让学生板演过程,对于正确的都给予肯定。
师:用竖式计算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 的末尾0的个数?
共同探讨,根据学生所说方法,及时板书。
160×30=4800 ( 末尾有0,先算非0,算完再添0;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1 6 0 × 3 0
4 8 0 0
师生小结: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写竖式时,可以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106×30= 学生反馈时讨论: ①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 0 6 × 3 0
②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 0 6 × 3 0 3 1 8 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因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先把0前面的数对齐,中间的0不能漏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设计意图:《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个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问题中思考计算方法,促进学生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和算法的熟练掌握。
3.小练笔,明算法
180×50= 205×40= 180×52= 14×205=
发现小结: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4.对比归纳,理清算理
重点理清竖式计算“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 (1)只要因数末尾有0,就把0前面的数对齐列简便竖式; (2)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末尾和谁对齐;
(3)无论因数因数末尾有0还是中间有0,0乘任何数都得0,并且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积的末尾添0的个数由因数末尾0的个数决定。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组织引导的作用,这样的设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5
三、分层练习,掌握算法 1. 数学诊所(找出错因并改正)
2. 解题专家
甲、乙两个车间包装零件,分别装了68箱,甲车间用的是A包装箱,每箱装140个,乙车间用的是B包装箱,每箱装205个,乙车间比甲车间多装零件多少个?
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这些题型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通过对练习中生成的问题的及时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储备力量,使学生学有后劲。“格子乘法”的介绍,给孩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全课总结,激励发展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怎样评价自己?
2.孩子们不但通过“思考—验证”,再次验证了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个规律,并学会了“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及简便写法。对于这部分知识,我们将在生活中大有用处。
3.知识介绍,格子乘法(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和习惯。“格子乘法”的介绍,给孩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