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北京市 - 海淀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北京市 - 海淀区
政治必修四模块的标题是《生活与哲学》,这就意味着如何把具体的生活与抽象的哲学有机联系在一起,如何引导学生用哲学思维对待生活、思考生活是设计课堂的一个重要出发点。除此以外,提高政治课堂的趣味性和人文美感,让学生能享受课堂的乐趣是我一贯的追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要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本节课我以国家地理杂志的一张年度照片引入情境,围绕此照片设计不同的问题,学生从谈感受到通过现象分析问题、深入理解知识再到试着分析解决身边的难题,体会哲学的无处不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相关内容应对各种来自复杂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和习惯。
2.目标设计
一、分类与描述
用典型事例说明联系的观点并能准确描述联系的特点;通过从构图、意境、地理因素等各个角度对照片进行分析与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预测与选择
通过对图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能够提高正确归因的能力,并且学会理性地预测事件后果。根据对课前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取学生存在的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加改变现状的勇气,提高自主掌控时间、规划生活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说明。
3.学习内容分析
一、课标要求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二、教材内容及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7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是辩证法的起点,对其他内容有重要影响,可以看作是一个支撑点。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既是辩证法的起点,对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有重要影响,又是一个支撑点,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本框共分为三目: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特殊性和联系的多样性。这部分内容既是从唯物论向辩证法过渡的思维节点,也是辩证法各部分的枢纽,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客观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
四、教学难点
联系的客观性以及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4.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高二学生初次接触哲学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且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学好哲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美好期望,但是全面分析问题、理性判断的能力有待提高;
班级特点:这个班具有一定的艺术涵养,对感性的诗歌、图片、视频等素材比较感兴趣,但是观察、审美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校实际:我校的高中部比较年轻,这是第二届高二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升,期待看到学生多一些改变的勇气与魄力。此外,我校政治课没有文理分班上课,因此上课时既要考虑到侧文生的学习需求,也要考虑提高侧理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问题。
5.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步骤1:图片导入 情境体验
向学生展示国家地理杂志一幅小村庄的照片。 问题一:这张图片引发了你哪些联想? 生(谈直观感觉):雾气、朦胧、湖面倒影很美。 师(话题回到身边):北京有这样雾蒙蒙的景象吗? 生:有雾霾。
师:导致雾霾的原因是什么?雾霾和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雾是有灰尘的,有颗粒在里边。
师:总结雾主要由水气构成,雾霾是由于环境受到污染空气中含灰尘。 师:对图片还有没有其他感受?
生:神秘感,可能是雾给人在视觉上的印象不透彻。 师:主要是雾气的缘故,而雾气又和什么有关呢?你们觉得这里按纬度来推测会偏高还是偏低? 生:偏低,因为像南方,不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图片,并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联想,最后由生活中湖面树木的关系、房子与雾气的关系提升为哲学中的联系,引出联系的定义,为理解归纳联系特点奠定基础。 步骤2:深入探讨 落实重点
首先,请学生举出的学校的、社会的、生态等各领域的联系的事例,根据联系的含义以及大家的观察引出联系的普遍性这一特点。然后,我通过否定特朗普总统大选和我之间的关系,欧洲难民和我穿着的联系说明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任意两件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过渡(与学生的对话):我们发现,在普遍的联系中,有的联系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如G20峰会,而有的会给人类带来沉重的打击,如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否阻挡?答案是否定的。大自然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联系的客观性。
设计意图:依托生活,引导学生感知联系的普遍性特点,并且准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不等于任意两件事物间都有联系,为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条件性奠定基础。 步骤3:再次追问 化解难点
重温图片。提出问题二:如果你是房地产开方商,你会选择在这里建楼盘吗? 生1:不愿意,首先人很稀少;其次,这里自然环境很好,人去了会破坏它。 师:你的环保意识还挺强。
但是针对学生第一个理由,引导其细致、综合分析判断房地产开发商是否愿意选择在人口密集
3
的地方建新楼盘。
师:这位同学觉得人少建楼盘不合适,那开发商会选择一个热闹的地方建房子吗?会涉及到什么问题?比如如果这里住了很多人了„„ 生1:地价。
师:做生意的会考虑价格、成本、利润,如果有一堆人住在这里,就涉及到搬迁等很多问题,可能把原房子都得拆了,你觉得开发商愿意这么做吗? 生1:不愿意。
师:还没有其他的看法?
生2:我要是房地产开方商,我就会在这里建一套别墅,因为总是有有钱人喜欢安静的地方,可以卖给他们,卖得贵点儿,总会有人买的。
师:„„当我们同学在选择是否建楼盘的时候,都有客观地考虑到一些实际条件,如地理位置是否偏,环境如何,是否有人买。也就是说,当人参与到这个环境中去时,建不建楼房不是我们主观随意,不是想动就动的。建楼前、建楼的实践活动中以及建成后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也就是和自在事物一样,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设计意图:再次观察照片,此时从之前考量客观自然环境更多地加入人为活动的痕迹,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楼盘开方商,在充分思考是否具备在此地开发楼盘的条件时,理解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过渡:不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我们不能任意地创造联系,只能根据它的规律建立新的联系。下面,再让我们想象另一种场景。 步骤4:激发思维 学以致用 第一部分:继续围绕这幅图提问。
问题三:如果让你住在这里,你将面临的难题是什么?你会怎么做? 生:通水、通电、通WIFI的困难,而且没有超市,没有马路。 师:那你会怎么办?
生:自己造路,搭个桥出去,再联系下网络公司装个WIFI。
设计意图:为学生设置一个困难情境,一方面,让学生理解虽然联系是客观的,规律也不可改变,但是人的意识有主观能动性,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想办法改变;另一方面,课前已预想到学生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如果脱离情境,回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也许意识不到自己是逃避的态度,触发其思考,为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作铺垫。
第二部分:根据课前做的一份题为“你认为最近最困扰你的事是什么?”的调查问卷,根据投票结果,抽取其中一个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难题作分析,并依照学生的回答,向学生推荐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提出时间管理的建议。
设计意图是把视角拉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分析与困扰事件相关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的,非本质的,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脚踏实地地提高改变的勇气,知道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希望通过这两个部分能让学生有所反思:改变真的有那么难吗? 步骤5:作业布置 延伸思考
作业:请你就自己所学,分析目前最困扰自己的一件事,写一篇小短文。
设计意图:一来是评价学生是否对课堂所学有所触动,二是通过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一个媒介,对学生给与适当的精神支持与方法论指导,三是根据学生短文中出现的一些困惑和思考,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6.教学设计特色分析
一、本课选取的照片素材反映的都是背后的生活,以照片带动情境又不拘泥于照片,注重引导
4
学生多个角度观察分析,课堂有点趣味儿又不乏深意。
二、对话式课堂,学生参与程度较高。且对学生怀着一份真诚的热爱,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效果较强。
三、根据课前对学生做的调查问卷,抽取其中一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及时关注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能够对其的人生态度和行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开放型的课后作业是课下师生之间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既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又能拉近彼此距离。
7.实践反思
这堂课我捕捉了孩子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比如当我问“如果你是房地产开方商,你会选择在这里建楼盘吗?”的时候,一位学生回答是“不愿意,首先人很稀少,其次,这里自然环境很好,人去了会破坏它。”在假设自己为房地产开方商的情境下,孩子首先想到的是建楼盘带来的后果而不是经济利益,这种品质难能可贵,值得保护。 注重提升语言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
注意提高问题有效性和准确性,减少提问的随意性。如:针对事物之间联系,一位学生举了城市化发展和天气的事例,我追问:“你在什么样的范畴内觉得这是事物之间而不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这句话没有准确表达我的意思,当时可以看出学生虽然尽力回答我的问题,但面露尴尬之色。可以改为“你判断这是事物之间联系的依据是什么?”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