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经济体制改革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_陕西省 - 铜川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_陕西省 - 铜川
新设计
一、中国需要改革吗?、
二、中国需要一场什么样的改革?、
三、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新设计
3新设计
4教学目标
1、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
2、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离学生认知度较远,学生对一些现象不能有效认识
6重点难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7教学过程
7.1第一学时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春天的故事
播放视频歌曲《春天的故事》
过渡:1994年,还是一春天,叶旭全、蒋开儒等三位艺术工作者用歌声描绘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的故事,展示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重温经济体制改革的辉煌历程。
设问:《春天的故事》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问什么说那是一个春天呢?
活动2【讲授】忽如一夜春风来:
设问: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改革?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活动3【活动】一、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
材料:
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史学家笔下的中国城镇: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
1957年是637元,1978年是644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
天津市:
1975年,工厂第一线工人70%是二级工,月薪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数字中的生产状况与效益:
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计划经济下的部门审批: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教师: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
(贫穷的中国农村,困窘的中国城市,低效的中国经济,僵化的管理体制。)
活动4【活动】 二、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改革?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 安徽凤阳县是一个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并写下了保证书,包产到户……
由于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影响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发挥,粮食产量极低,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人每天9两粮食,收入0.11元;最差的一年每人每天2.8两粮食,收入0.04元。小岗村当时共有20户人家,115人,除了1户外,其他户每年都要外出讨饭。
——《30年》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思考探究:
1、旧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什么?有何弊端?
2、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后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式,有何意义?
3、农村改革基本经历三大步:包产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什么?
(二)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故事: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
国企改革的过程:(学生概括,教师点评)
1、局部试点阶段(1978——1984)
扩大自主权 厂长负责制
2、全国推广阶段(1984——1992)
增强企业活力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深化改革阶段(1992——今)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机制
国企改革的影响:(学生概括,教师引导)
A、增强了竞争实力,使国有资产大幅增 加,形成大企业集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B、下岗职工增加,需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
过渡:《春天的故事》还唱到,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为什么说又是一个春天呢?
(三)解放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材料:
1990年 计划还是市场 中南海没有结论
1992年 计划还是市场 邓小平一锤定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生概述,教师补充)
1、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1993年
3、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创新
4、21世纪,初步建立。
活动5【活动】三、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城乡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国民经济大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接轨,加快了现代化发展进程。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活动7【测试】课堂检测
1、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A、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B、棉布已经不适应人民生活需要
C、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D、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
2、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3、《人民日报》:48年时间,67本日记。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C、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
D、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
4、下列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1)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实质是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4)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1)(2)(3) B、(2)(3)(4)
C、(1)(2)(4) D、(1)(2)(3)(4)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农村改革
(1)从安徽、四川两省首先开始 (2)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3)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 (4)发展乡镇企业
A、(1)(2)(3) B、(2)(3)(4)
C、(1)(2)(4) D、(1)(2)(3)(4)
6、(北京文综)《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