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高中数学人教A版版必修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_甘肃省 - 武威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高中数学人教A版版必修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_甘肃省 - 武威

视频标签: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所属栏目: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数学人教A版版必修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_甘肃省 - 武威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数学人教A版版必修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_甘肃省 - 武威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本课时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有主动意识,对新知识充满探求的渴望。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这为他们探究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建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材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一节,推导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本章所涉及的所有公式的源头。 
过去教材曾用余弦定理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虽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但过程繁琐,不易被学生接受。由于向量工具的引入,新教材选择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为基础,这样处理使得公式的得出成为一个纯粹的代数运算,大大地降低了思考的难度,也更易于学生接受。 
从知识产生的角度来看,在学习了《三角函数》及《平面向量》后再学习由这些知识推导出的新知识也更符合知识产生的规律,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新教材的显著特点,课本中丰富的生活实例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体验生活即数学理念,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后续简单的恒等变换的学习打好基础。 
 2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究,让学生在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基础上记忆公式,并用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为后面推导其他和(差)角公式打好基础。 2、能力目标 
通过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变换及向量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让学生体会利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创造的过程,体验成功探索新知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激情。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 
五、 教学基本流程 
      
 引入问题,提出探究 
明确途径,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例题、练习讲解,深化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小 结   作 业   
 
                    
             
                    
                             
 

六、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 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如2cos452

,3
cos302

,而)3045cos(15cos,那么大家猜想一下,15cos等于多少呢?是不是等于cos45cos30呢? 
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也就是)cos(一般不等于coscos,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设计意图:教科书以一个实际问题(求电视发射塔的高度)作为引子,目的在于提出问题,引入研究课题。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解决这个实际应用问题需要用方程的思想分析问题,考虑到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做一定程度会抢去这节课主要研究内容的风头。而且,在这个问题中要解决的)45tan(0与这节课要研究的)cos(的联系不够直接。用15cos来引入,一来可以节省时间,二来引出课题更加直接,更加自然。) 
(二) 公式探究 
第一步,明确探究途径与目的 
提示学生联系与角的余弦相关的知识点,明确以向量运算中的数量积与三角函数线作为研究途径。 
如右图,在单位圆中作出角,,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分 别交于A、B两点,先假设π,0,,且,提出以下问题: 
(1) 此时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2) 图中哪个角可以表示? 
(3) 可以看作是哪两个向量的夹角? 
(问题设计目的:在探究公式的过程中,教材不要求学生做到一步到位。首先对角选择较为特殊的范围来进行探究,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途径与目的,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探究中来,避免部分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到困难,





α 
β 
 
                    
             
                    
                             
 

提不起向下探究的兴趣。)  
第二步,复习相关知识 
(1)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强调向量夹角的范围) 
),(),,(2211yxOByxOA 2121,cosyyxxOBOABOAOBOAO
 
(2)三角函数线(结合图形,特别要强调方向问题)  
第三步,推导公式 
在证明公式之前先引导学生结合三角函数知识写出点A、点B的坐标。 证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 始边作角,,其中π,0,,且,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O的交点分别为A,B,则          )sin,(cos),sin,(cosOBOA 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          
sinsincoscos)sin,(cos)sin,(cosOBOA 
由π,0,,且知,0,那么向量OBOA,的夹角就是
,由数量积的定义,有 
)cos()cos(OBOAOBOA 
于是     sinsincoscos)cos(                 (1)    由于我们前面的推导均是在π,0,,且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1)式还不具备一般性。事实上,只要,0,所表示的就是向量OBOA,的夹角。(这一点可以结合图形作出说明。)      
但是,若,0,(1)式是否依然成立呢? 当,0时,设OA与OB的夹角为,则 
coscosOBOAOBOAsinsincoscos 
另一方面,k2,于是,,2Zkk所以
cos
)cos( 
                    
             
                    
                             
 5 
也有      sinsincoscos)cos( 
综上所述,得出公式: 对任意的,,

sinsincoscos)cos( 
 
(说明:公式的推导遵循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逐层深入的规律,这样安排,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探究当中。教材当中对公式给出了两种证明方法,一是几何方法,一是向量方法。几何方法的推导过程较为繁难,教材仅仅对特殊情况作了分析,而向量方法则显得更加直观和简洁。为了让学生体验向量工具的优点,可以布置学生在预习时按照教材的思路采取几何方法进行证明。) 
第四步,公式的记忆 
让学生自己总结公式的特点,便于记忆。 
注:   1.公式中两边的符号正好相反(一正一负); 
2.式子右边同名三角函数相乘再加减,且余弦在前正弦在后; 3.式子中α、β是任意的。 
(三) 例题讲解 
例1  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15cos。 解: 
方法一:
42
630sin45sin30cos45cos)3045cos(15cos 方法二:4
6
245sin60sin45cos60cos)4560cos(15cos
 (设计意图:此题是对公式的直接应用,体现了角的拆分的思想。拆分的多样性,体现了变换的多样性。求解的过程可以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如何求75sin? 
(设计意图:由15cos的值求75sin的值,为后面变换函数种类的思考作出铺垫。) 
的值是第三象限角,求:已知例)cos(,13
5
cos),,2(,54sin2
 
                    
             
                    
                             
 

解题思路: 求解最后代入公式再求先求)cos(,sin,cos 解:由

,2,54sin,得53sin1cos2 
又由,135cos是第三象限角,得13
12
sin1cos2 所以 
     sinsincoscos)cos( 
                  =653313125413553

 
(设计意图:此题是应用、理解公式的基础练习,解此题需要思考使用公式前
应作出的必要准备,要作出这些必要的准备,需要运用到同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解题时必须强调解决三角变换问题的基本要求:思维的有序性和表述的条理性。) 
思考:如果去掉条件中的

,2,对题目和结果有没有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分类讨论的思想,提高表达能力。) 例3  化简求值 
xxxxxxsin2
3cos21)4(167cos32sin77cos32cos)3()15sin(sin)15cos(cos)2(105sin15sin105cos15cos)1( (设计意图:此题是对公式的逆用,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例4已知,都是锐角,14
11
)cos(,71cos,求 cos的值。 
(设计意图:此题是对公式的活用,由学生讨论解决。此题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求解。一种方法是把)cos(分解,此公式还没推导,但部分学生可能会把
看作)(,然后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分解,再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解。这种方法虽然较繁,但却让学生在无意当中发现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另一种方法是把看做两角差,即)(,这种方法显然计算要简单得多。通过不同方法的讲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指引学生在考试中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解题。) 
 
                    
             
                    
                             
 7 
七、 小结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注意向量法的应用)。 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及其特点: 
3.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值和证明问题。 
4.三角函数解题的基本要求: 思维的有序性和表述的条理性。 八、 作业 
P137第2题,第3题,第13题(1)、(3)、(5) 九、 板书设计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数学人教A版版必修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_甘肃省 - 武威”,所属分类为“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数学人教A版版必修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_甘肃省 - 武威”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