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江西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江西省优课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1第4章共3节内容,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结构有关,膜结构又是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第4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本节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1、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利用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们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是长期的过程;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等,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③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②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③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现在大家看到是高等动植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在细胞中许多结构都有膜,如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这些膜统称为生物膜。在一上节我们学习了生物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有选择性的,必然让我们去想生物膜有什么样的结构与其复杂功能相应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讨生物膜的结构。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探究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呈现科学史料:1895年,E.Overton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
探究:依据E.Overton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体验推理过程。(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如何排列的呢? 2、膜磷脂分子排布的探索 先认识磷脂分子
构建活动1:构建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分布情况。
教师问:请你说说这样构建的理由?
学生:亲水基与水接触,疏水基向空气。很好,其它同学构建有没有不同的排布模型。
磷脂分子在细脃膜上是怎样排布的呢?
呈现科学史料: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对血影的研究,他们用丙酮抽提细胞膜中的脂类物质在水面铺成单分子层,聚拢后测得的总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设问1:依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构建活动2:思考细胞所处的环境,构建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布模型。 请几组同学代表来展示交流下构建的成果,说说这样构建的理由?
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布方式解决了,另一种主要成分蛋白质位于细胞膜上的什么位置呢?
3. 蛋白质位置的探索 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 。
呈现科学史料:电镜下的细胞膜呈现了暗亮暗三层结构。 设问1:的代表什么物质呢?亮的代表什么物质呢? 设问2:蛋白质分子位于磷脂双分子层的什么位置?
蛋白质是怎样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上的呢?(蛋白质覆盖在磷脂分子的两侧)
讲述罗伯特森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的特点。
设问:该结构模型是否与细胞膜的相关生理相适应? 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证据,观看录像: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分析相关实验,设问:“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静态模型是否有缺陷,应如何修正?
科学史料中寻找支持实验:①1970年,Frye和Edidin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整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细胞放在37度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后的细胞膜表面。
现在我们稍作停息,看到黑板整理一下一百多年来科学家过程及从探索膜成分,得出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到推论出磷脂分子在膜上排列为连综的两层,蛋白质位置有镶、嵌入、贯穿。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一个活动,你就是当时的科学家,在以上科学家实上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生物膜模型呢?把它构建出来。 构建活动3:根据已经知道的科学事实,尝试提出一个生物膜结构的模型。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构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师:那流动镶嵌模型的具体内容是如何的呢?
(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里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 (3)在细胞膜的外侧,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构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密切联系。
(4)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大多数的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课堂小结】
高度概括为:模型构建重实验,成分排布先探索;
支架磷脂双分子,镶嵌贯穿蛋白质; 静动结构要验证,流动特点要牢记。
【回顾反思】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部分内容可以联系第一章之第二节,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索是一个在继承中不断验证、修正和完善发展的过程,其道路是曲折的,更要让学生尊重科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这样通过科学探索史的学习,让学生自我启示,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的阐述一定要清晰,有条理,便于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为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提供了知识基础。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