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种群的特征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_北京市 - 怀柔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_北京市 - 怀柔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调查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实验过程,来初步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为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本章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学情分析】
本节实验课在学生学习了《种群的特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初步了解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学生在必修一、二的实验学习过程中已学会并能熟练使用显微镜。本节课前学生已了解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并能通过给出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简述种群密度的概念;
举例说出不同物种种群密度的最佳调查方法; 描述种群密度的调查过程。
2、能力目标:
尝试调查给定模型的种群密度;
尝试计数样品中的酵母菌、黄粉虫、鱼的数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堂模拟探究种群密度实验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设计。
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针对不同生物类群选择恰当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出种群的特征有哪些?
介绍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
2.种群密度作为最基本的特征,有哪些调查方法?
3.学生尝试说出给定模型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并计算模型种群密度。
4.打开学案,阅读并完成学生活动一。
(展示答案)
学生回答: 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忆理论知识,为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学生回忆理论知识,为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创设问题情境,给出实验模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活动
三、小结
四、作业
要求:
1. 小组任务:一二组完成活动二;三
组完成活动三;四组完成活动四的内容,提前完成的小组可以参加其他小组活动。 2. 个人任务:在活动的过程中,做好
实验过程记录和实验数据统计与实验结果计算。 3. 组长任务:小组分工、组织讨论并
完成实验、统计实验结果。
通过本节课,我们模拟了探究实验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学习和讨论,你们能科学的解决问题吗? 请把你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统计在一起,我们下节课一起进行讨论和分析。
给出模型中酵母菌数目估算值;黄粉虫、鱼的准确数目。 布置作业:
1.分析实验过程,说出不同生物类群的最适种群数量调查方法。
2.比较实验结果与实际数量,若不同,分析原因。
小组分工。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完善实验;
学生独立或小组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内容;
实验结果统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学生课后完成。
创设问题情境,给出实验模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和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课后总结,巩固知识,加深记忆。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调查 1.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2. 探究性实验的步骤: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设计实验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体会本节课核心内容。
活动一:
2015年8月我校学生参加了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举办的《走进‘地球之肾’——湿地》暑假野外科学考察活动。活动前我们了解了目的地黑龙江省的三个重要湿地的组成,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多种多样的湿地植物。于是我们决定选择数量相对较多、对湿地水体具有净化作用的芦苇进行分析。
一、提出问题
黑龙江地区三个重要湿地芦苇的数量及其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二、作出假设
三、研究内容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图书馆,资料室以及电脑。
2. 实地考察法:前往黑龙江的扎龙湿地、鹤鸣湖湿地以及龙凤湿地进行实地考察。
3. 讨论法: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设计
采取 调查,对三个湿地(它们分别是:扎龙湿地、鹤鸣湖湿地、龙凤湿地)在三个湿地内 取样,每个样方1m2,记录芦苇的数量、分布状况,并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观察评估三个湿地的水质情况,并从水质监测小组了解水质监测数据结果,对比、分析。
(三)实验过程
1.取样方:拿两根1m长的塑料杆将1m长的尼龙绳分别系于塑料杆两端,用该工具围一个1m2的样方,拉直尼龙绳,将样方内、外的植株区分开,避免多记、漏记(如图3.1)。计数原则: , 。
日期 | 湿地名称 | 植物名称 | 平均盖度 |
平均株数 (株/m2) |
水质 |
20150728 | 扎龙湿地 | 芦苇 | 68% | 206 | 好 |
20150729 | 鹤鸣湖湿地 | 芦苇 | 45% | 42 | 较好 |
20150729 | 龙凤湿地 | 芦苇 | 38% | 144 | 较差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