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山东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山东

视频标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山东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知识,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所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可用1课时完成。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现象层面认识了基因对性状的作用,那么本章就是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而本节的内容,是阐明了基因的物质基础,为后面学习DNA的分子结构、复制功能以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科学史素材,体现了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认知过程,同时提到了一些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渗透了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的德育思想。教师可以通过优化科学史素材,让学生通过对经典实验过程的深入剖析,领悟实验的思路和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掌握了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
 
                    
             
                    
                            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对“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和“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的学习,了解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学生通过学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这些都为本节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认知基础。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内容微观抽象,尽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其过程缺乏逻辑性的思考,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设计了预习学案,并制作了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为化解难点进行必要的铺垫。对于本节课的核心要点--科学家实验设计的思路和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师可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帮助同学进行逻辑推理,自己完善和总结。并通过课堂检测和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为接下来学习DNA的结构和复制,认识基因的物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 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领悟科学的研
究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能力目标: 
(1)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演绎和推理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
 
                    
             
                    
                            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3)通过学习遗传物质的发现之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教学重点】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及过程分析。 【教学难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及过程分析。 【课前准备】 
1. 学生阅读课本,填写预习学案,了解并熟悉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生成问题”。教师对预习学案进行检查并批改,整理学生的生成问题,并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2. 学生观看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微课视频,为课上更好的理解这个实验做准备。 3. 提前分好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设疑,引入课题 
展示成龙父子照片,请学生思考:父子的相貌为何如此相像?由此引出“遗传”这个概念,进一步拓展到“遗传物质”是什么?教师进一步设疑:科学家是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又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呢?进而引出课题。 
教师指出: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包含了科学家的四个实验,这个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假说演绎法,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国,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实验设计思路的同时,还要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另外,针对课程标准和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生成问题”,教师把制定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和话题,引发思考,激发探究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开展新课的学习。 二、回顾对照实验,介绍并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这部分内容容易理解,教师请一位同学从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及结果、实验结论三个方面叙述这个实验,展示预习成果。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答:①一二组实验说明什么?②二、三组实验说明什么?③一、三、四组实验又能说明什么?由此提高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 
教师提出:哪一组实验最关键?第四组。因为格里菲思是在此发现了有活的S型细菌出现,进而提说了合理的推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 
【设计意图】对历史经典实验的对照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格里菲思的实验相当于假说演绎法的第一个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假说。 
 
                    
             
                    
                            三、领悟实验设计思路,设计“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S型细菌中包含的有机物是DNA、RNA、蛋白质、多糖、脂质,到底谁才是转化因子(遗传物质)呢?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讨论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并把实验方案画在各组的展板上。在合作探究与组间交流中,学生领悟到设计该实验最关键的思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了解艾弗里实验的过程,并“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原来,科学家和我们的思路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索!同时,进一步提出问题:艾弗里为何还用S型细菌的DNA与DNA酶混合后再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后得出结论。 
教师指出:①艾弗里的实验验证了格里菲思的假说,证明了S型菌种确实存在转化因子DNA,从而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②两个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从名称上体现了转化发生的场所是不同的。③当时一些科学家所认为的“瑕疵”:由于实验技术的限制,艾弗里提取的DNA分子中还含有0.02%的蛋白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转化因子的探索设计,领会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同时让同学领会到,艾弗里用他的实验验证了“转化因子”是DNA的假说,进而得出结论。 
四、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并探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有没有DNA和蛋白质天然分离的生物呢?学生很快反应过来:病毒。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体为材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师请一位同学展示预习成果,介绍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思路,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强调噬菌体只能用活细菌培养,本实验的设计思路和艾弗里的异曲同工。 
接着,教师根据课前对预习学案中生成问题的整理和归纳,向同学出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中的应该明确的问题:①用什么元素标记噬箘体的蛋白质和DNA?②如何获得被标记的噬箘体?③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④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包含什么物质?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用“如果„„,则说明„„”的句式表述) 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组内互助,讨论、交流这些问题。 
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并及时给予适当点拨。而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困惑于实际实验结果到底是哪一种。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视频,师生共同将“我们”预测的结果与科学家真实的实验结果对比,得出结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将DNA注入细菌,将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胞外。所以,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此时,有同学提出,实验结论还有“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经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本实验只证明了DNA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细节:科学家的实验中放射性不是简单的“有无”而是“强弱”之分,这是怎么回事呢?师生共同分析搅拌是否充分、培养时间长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认同实验现象的理想情况与实验的真实情况有时会存在细微的差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家缜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师指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尽管用的材料不同,技术手段也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完全相同!再次落实实验的设计思路就是要把DNA和蛋白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设计意图】将科学史作为探究素材,在问题串引领下,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进而得出结论,由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品质。 五、同化顺应,总结本课,形成概念 
教师提出:是所有生物都含有DNA吗?学生很快回答:不是,有RNA病毒。教师鼓励学生猜想: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RNA,教师告知学生: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1956年,格勒和施拉姆用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教师让学生尝试说明这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接着,教师提出,以上实验证实了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那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呢? 
师生共同总结: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是本节课知识小结,也是假说演绎法最终的结论。 
 
 
                    
             
                    
                                
教师再从遗传物质的发现的历程中,总结,遗传物质的发现之路,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世代传承与发扬,更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使同学意识到,只有科技不断进步,科学研究才能得以不断发展。 
【设计题图】教师适时抛出新的发现与现有结论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并再次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路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为线索,将生物科学史料转化为探究素材,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思考,使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认同科学结论的获得必须基于实证。同时,使学生理解艾弗里与赫尔希等科学家的实验方法不同,单最关
 
                    
             
                    
                            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即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分别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尤其是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教学中,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课前通过相关科学史料和视频的适当补充,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再以问题为学习的“脚手架”,鼓励学生一步步推理出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合理的实验预期,并与科学家的实验进行对比,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科学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本节课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当然,上完这节课后,我也感到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上课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练,有些地方显得重复和罗嗦;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短,在学生还没有考虑成熟,就急于抛出问题的答案或是解决办法。这些问题是我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改进的方面。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山东”,所属分类为“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山东”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