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减数分裂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安徽省 - 合肥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一、教材地位
“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其更重要的是遗传学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深刻认识和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结果和意义是学好遗传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有丝分裂内容,认识染色质、染色体、纺锤体等基本概念,减数分裂的许多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有熟悉感。但减数分裂更为复杂一些,涉及了较多新的概念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初级性母细胞等等,且发生两次细胞分裂,要想厘清减数分裂过程已实属不易,要深刻理解减数分裂的结果和意义更是难上加难。 三、教学目标
1. 阐述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的减数分裂,并运用模型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 尝试探究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培养利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尝试根据科学家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假设。
4.认同有性生殖方式在自然选择中比无性生殖方式占优势。 四、教学重难点
1.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 减数分裂的结果和意义。 五、教学环节
环节1:生物生殖方式的进化
教师指出生物最初的生殖活动是无性生殖,并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无性生殖的实例,揭示无性生殖的特点:无性生殖后代与亲代完全相同,这种生殖方式的有可能有什么不利之处?
生:这种生殖方式没什么变异,如果生存环境适合便会繁衍下去,如果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不在适合这个物种生存,便会全军覆没、无一幸免。因为它们是按照同一套模板复制出来的,没有差异。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师:有性生殖的优势是什么?
生: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产生的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后代更能适宜多变的生活环境。
师:因此生物区分为两性,进行有性生殖,在自然选择中更为有利。绝大多数高等生物(99.9%,包括动植物)都实行有性生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必然。 环节2:减数分裂
研究表明,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物种亲子代在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上都能维持恒定。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1、有性生殖的生物如何实现亲子代之间的染色体数目恒定? 2、在实现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同时又如何形成多种变异? 生:①.先减数分裂再受精作用②.交叉互换、自由组合、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是实现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稳定的前提,而减数分裂中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子又是子代产生多种变异的重要原因。
环节3:【小组合作】模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学生用剪纸模型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教师抛出问题:1、染色体有哪些特殊行为?有何意义?2、为何分开的是同源染色体?
学生思考回答: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保证每个配子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遗传信息。 环节4:【小组活动】探究非同源染色特的行为
材料:蝗虫为二倍体的生物,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由性染色数决定性别(雄X0,雌XX)。此外,笨蝗还有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大小不等。(教师用模型模拟染色体形态) 思考:1、选择雄性还是雌性作为实验对象?为什么? 2、如何探究非同源染色体是否自由组合?说说你的思路 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给出思路。
给出实验证据:萨顿的师妹Carother统计了300多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发现X染色体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接近1:1。证明了非同源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 师:这一现象有什么意义?
生: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这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环节5:摩尔根实验
教师呈现摩尔根的实验,学生思考,对跟孟德尔相矛盾的实验结果做出假设: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交叉互换。
师追问:这一现象有什么意义? 生:进一步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 环节6:总结减数分裂的结果和意义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尝试说出减数分裂的结果和意义: ①减数分裂结果是产生多种多样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 ②减数分裂不仅保证了生物世代间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和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还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 六、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的内容对学生学好遗传基本规律至关重要,但往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要熟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甚至会花大把时间在记忆染色体的数目变化上,而忽略了减数分裂最核心的内容,即减数分裂产生多种多样染色体减半的配子。要想深刻理解掌握这句概念并不容易,如学生通过背书知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是学生真的了解为什么同源染
色体分开吗?这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又如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识记起来并不难,但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探究能力呢?再如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能不能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有这么一个事实,而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创造矛盾,让学生去大胆的猜测假设,激发思维。
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具有未来学习能力的学生,不是只会背书,把知识记得很牢固却不会用的学生,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教知识,怎样以知识为载体,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是目前教师最应该去探究的。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