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微格微课
所属栏目:模拟课、微型课及试讲
视频课题: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微格微课片段教学案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构建》福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微格微课片段教学案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构建》福建师范大学+许艳冰
|
姓名 | 许艳冰 | 学校 | 福建师范大学 | |||||||||||||||||||||||||||||||||||||||||||||||||||
指导教师 | 联系电话 | |||||||||||||||||||||||||||||||||||||||||||||||||||||
片断题目 |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构建 |
重点展示 技能类型 |
讲授技能 | |||||||||||||||||||||||||||||||||||||||||||||||||||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阐明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科学史的推理和论证,尝试构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构建流动镶嵌模型,领悟模型的建构需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及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认同模型构建是一个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
|||||||||||||||||||||||||||||||||||||||||||||||||||||
教学过程 | ||||||||||||||||||||||||||||||||||||||||||||||||||||||
时间 | 教师行为 | 预设学生行为 |
教学技能 要素 |
|||||||||||||||||||||||||||||||||||||||||||||||||||
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1min) 新知识教学(7min) |
为什么生物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构建,我们来做个探究。
【事实1】20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那么这两者是如何有机结合形成细胞膜的呢? 【事实2】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提取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事实3】随后,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问题2】根据上述客观事实3,以及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你的推论又是什么? 【问题3】根据上述推论,有关细胞膜结构,你的大胆的想象是什么? 边提问边引导学生排列模型: 以红细胞膜为例,红细胞膜的外侧是血浆,一个液态的水环境,细胞膜内侧是细胞质基质,也是一个水环境。根据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理化性质,磷脂双分子层在膜中是如何排列的呢?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教具展示膜中的磷脂双分子结构】 细胞膜两侧都是水环境,因此磷脂双分子层是尾对尾的排列方式,它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提问】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中的蛋白质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学生上台排列。 【教具展示生物膜静态统一结构】
直到1970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打破生物膜是静态的观点。 随着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冰冻蚀刻电镜技术也揭示了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并不是全部平铺在脂双层表面,有的镶嵌在脂双层中。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否定了生物膜是统一结构的观点。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生物膜中的蛋白质会是如何分布的呢?对生物膜结构模型,你可以做哪些大胆的修正呢? 请同学上台修正生物膜结构模型: 【教具展示生物膜中蛋白质分布】 【引导】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补充】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类也能与脂质结合成糖脂。 【教具展示生物膜中糖蛋白、糖脂】 以上便是1972年桑格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首先强调膜的流动性,即磷脂双分子层是清油般的流体,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其次是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此模型自然的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小结】从科学家成功构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模型的建构需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同时模型构建也是一个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
思考问题,产生兴趣 观察思考,从中获取可作为建构模型的依据
学生上台排列磷脂双分子层。 学生上台排列蛋白质。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排出蛋白质的三种分布情况,进一步修正生物膜结构模型。 获取知识: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特点 领悟模型构建的的方法。 |
构建讲解框架: 以“提出问题—建立模型--验证模型”为内在教学线索,将教学内容围绕生物膜结构模型构建这一主题,使学生在获得生物膜结构模型的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发现过程,领悟模型方法,领略科学精神实质,实现教学目标。 促使学生参与: 教师提供“磷脂分子的理化性质、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等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开展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主动参与构建生物膜结构模型,体验模型建构过程,领悟模型方法。 反馈和调整: 在引导学生以客观事实、科学知识和理论为依据,对生物膜结构进行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的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促使学生参与: 提供“荧光标记的细胞融合实验结果和冰冻蚀刻技术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生物膜静态统一结构模型进行修正,体会模型的建构,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验证,以验证模型。 进行强调: 模型的建构需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模型构建是一个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
|||||||||||||||||||||||||||||||||||||||||||||||||||
板书设计 生物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构建结构模型的构建 |
||||||||||||||||||||||||||||||||||||||||||||||||||||||
设计思路说明 |
本教学片段选自高中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本片断主要通过回顾科学史,遵循提出假说的科学思维,逐步构建、检验和修正流动镶嵌模型。同时,通过模型建构,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授课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已了解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但并未熟练掌握提出假说,科学建模的方法。 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我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直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包括4个方面: 1.创设情境,从细胞膜的功能入手,提出问题。 2.回顾科学发现,获取大量建构模型的客观事实依据。 3.进行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构建生物膜静态统一结构模型。 4.进一步检验、修正和完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从中领悟模型构建的方法。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