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微格微课
所属栏目:模拟课、微型课及试讲
视频课题: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微格微课片段教学案例《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福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微格微课片段教学案例《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福建师大生物翁倩如
|
姓 名 | 翁倩如 | 学 校 | 福建师范大学 | |||
指导教师 | 俞如旺、胡薇 | 联系电话 | 13609575212 | |||
片段题目 |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
重点展示 技能类型 |
讲授技能 | |||
学习目标 |
1.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阐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设计实验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获得实验设计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 3.体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全过程,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
|||||
教学过程 | ||||||
时间 | 教师行为 | 预设学生行为 | 教学技能要素 | |||
介绍学术背景(1min) 引导实验分析(6min) 总结实验结论(1min) |
一、介绍学术背景 图1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第四组 科学家格里菲斯的推论:在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提出问题】 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 【作出假设】 ①转化因子是DNA。 ②转化因子蛋白质。 ③转化因子是多糖荚膜。 根据上述假设,科学家艾弗里等设计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二、引导实验分析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设计实验】
第一组:艾弗里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在培养基中,除了R型外,还有少数的S型细菌存在。说明,某些R型活细菌已经被某种转化因子成功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种转化因子很有可能就是之前和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S型细菌DNA。 第二组和第三组:将S型菌的蛋白质和多糖类荚膜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在结果中,观察到培养基中还是只有R型活细菌。可以看出,蛋白质和多糖不具备将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型细菌的能力。推论: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引导】 引导学生设计第四组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为了进一步推论,艾弗里设计了第四组实验。将S型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得到DNA水解物。(补充:DNA酶,可以分解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得到DNA水解物。)再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在培养基中又只有R型活细菌了。 【引导分析】 将第四组与第一组对比,加入DNA酶后,DNA被水解,于是这种提取物中的转化因子消失了,R型细菌也就不再能转化为S型细菌。推断:DNA确实是转化因子。 从四组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 【PPT动态展示】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全过程‘ 三、总结实验结论 【得出结论】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交流与分析】 提出艾弗里实验的不足:离心分离DNA的纯度最高只有99.98%,0.02%的杂质中仍含有蛋白质等物质。因此,对于遗传物质是什么,仍有人持怀疑态度,这也促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的诞生,这个新技术和方法是什么呢?有待下回分解。 |
从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入手,启发思维,激发求知欲,将注意力指向学习目标。 学生尝试作出假设。 学生明确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 学生仔细观察肺炎双球菌的实验过程,认真倾听老师的分析讲解,理解实验方法和过程,进行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推论。 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设计实验,设计第四组实验:降解DNA,从侧面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了解艾弗里实验的不足之处。学生认同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完善的过程。 |
建构讲解的框架: 以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为内在教学线索,层层剖析,步步深入,启发学生的思维,遵循从观察实验现象到严谨推理的实验教学原则,以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为手段,让学生对遗传物质本质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促使学生参与: 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参与,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善实验,从而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 反馈和调整: 根据学生实验设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地给予肯定。 进行强调: 通过板书,强调DNA是一种遗传物质。 |
|||
板书设计 |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设计思路说明 |
本片段节选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本节的重点之一。该内容通过对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我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直观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设疑解难,步步深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由于DNA转化等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缺少感性认识,因此,需要教师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包括3个部分。分别是:一、介绍学术背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二、引导实验分析,此部分是本片段的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三、总结实验结论,并指出艾弗里实验的不足,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本片段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善实验,从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