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教学技能大赛
所属栏目:模拟课、微型课及试讲
视频课题: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教学案例《精子的形成-演示技能》石桂芳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教学案例《精子的形成-演示技能》石桂芳
|
姓名 | 石桂芳 | 学校 | 福建师范大学 | ||||||||||||||||||||||||||||||||||||||||||||||
指导教师 | 胡薇、郑翠芳 | 联系电话 | 15980271925 | ||||||||||||||||||||||||||||||||||||||||||||||
片段题目 | 精子的形成过程 |
重点展示 技能类型 |
演示技能 | ||||||||||||||||||||||||||||||||||||||||||||||
学习目标 |
1.阐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2.观察精子形成的模拟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减数分裂的过程。 3. 进行识图能力的训练。 4. 认同生命是物质的,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
||||||||||||||||||||||||||||||||||||||||||||||||
教学过程 | |||||||||||||||||||||||||||||||||||||||||||||||||
时间 | 教师行为 | 预设学生行为 |
教学技能 要素 |
||||||||||||||||||||||||||||||||||||||||||||||
导入 30 S 讲授 新知识 7 min 小结 1 min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睾丸中的精原细胞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蝌蚪状的精子的呢?今天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一起来学习一下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 【板书: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 精子形成过程的起点是精原细胞。 【板书: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同有丝分裂的间期一样,染色质会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染色体。 【教具展示精原细胞中染色体】 间期发生染色体复制,也就是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教具演示染色体复制】 → 伴随着染色体的复制,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板书:→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我们把它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我们叫做联会。请大家数一数,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几条染色单体呢? 对了,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并且相互交换一部分染色体,这个现象叫做交叉互换。 【教具模拟交叉互换的过程,展示交叉互换的结果。】 → 交叉互换使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遗传物质的部分交换,交 叉互换有利于配子多样性的形成。 好,接着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移动具,使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 随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当两组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后,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板书:→ 次级精母细胞。 移动教具,根据细胞变化情况,修改完善板画】 → 大家观察一下,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对了,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大家要记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三、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 接着细胞就进入到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这个时期和有丝分裂过程相似。 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接着在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同样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随着细胞的分裂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板书:→ 精细胞】 最后精细胞经过复杂的变形形成蝌蚪状的精子,这就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板书:→精子】 → 四、小结 这就是精子形成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了一次,而细胞分裂了两次,因此产生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
回顾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复习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变化过程及关系。 观察感受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细胞中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观察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变化,倾听教师对几个重要概念的解释,掌握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 观察思考并回答: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观察交叉互换的过程,发现交叉互换前后染色体的变化,体会交叉互换的结果和意义。 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观察染色体数目变化,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回忆有丝分裂的过程,运用旧知识理解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仔细观察,注意发现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异同点。 跟着教师的总结思路,回顾精子形成的过程,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整体印象。 |
课前制作符合教学内容的染色体模型教具,精心设计板书板画。 模型教具、教师讲解、板书文字有机结合,使图像、语言、文字密切结合,发挥多种符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 演示适时适度,教师应注意模型演示的即时性。 染色体模型教具演示与教师讲解紧密结合,学生以视听结合的方式理解并接受知识,对于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巩固知识有重要的作用。 运用板画可以随讲授内容的变换而逐步出现,不仅可以边讲边添加,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边讲边揩去应该消失的内容,给学生动态变化的感觉,具有更强的直观效果和吸引力,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生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形成整体认识,获得准确的结论。 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 |
||||||||||||||||||||||||||||||||||||||||||||||
板书 设计 设计思路说明 |
第2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设计思路: 减数分裂是两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由于减数分裂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复杂,除了具有有丝分裂中出现的——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周期性变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行为外,还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特殊行为。在本小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是重要的概念,难理解,易混淆。并且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但它们既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重要行为变化,也是学生理解配子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综上所述,《精子的形成过程》这部分的内容具有知识点分散、理解难度大、概念易混淆等特点。 由于授课的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 因此,教学过程应在学生已掌握的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 自制教具演示配合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把学生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巧妙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将模型教具、教师讲解、板书文字有机结合,使图像、语言、文字密切结合,发挥多种符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强化概念教学,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正确而牢固的生物知识,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埋下伏笔。 3. 自制教具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模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过程,使生物现象直观化。 设计依据: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2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遗传定律知识为基础,以阐明减数分裂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特殊形式为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加强对遗传定律实质的理解,为以后学习生物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析、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形成减数分裂的概念,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具演示配合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生物现象直观化。通过对直观教具的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正确而牢固的生物知识,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埋下伏笔。由于减数分裂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运用板画可以随讲授内容的变换而逐步出现,不仅可以边讲边添加,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边讲边揩去应该消失的内容,给学生动态变化的感觉,具有更强的直观效果和吸引力,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生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形成整体认识,获得准确的结论。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