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天下归一,中华归心—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浙江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天下归一,中华归心——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
《天下归一,中华归心——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题分析:天下归一,中华归心——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天下归一”;“第一个皇帝”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上的创新,推动无形意义上的制度构建和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中华归心”。
教材地位:本课内容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的第一课,主要涉及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巩固统一的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与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在内容上一脉相称,与《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相呼应。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
知识:经过必修一学习已经知晓了秦统一的相关知识,但对秦始皇缺乏整体认识;能力:具有一定阅读和概括能力,但解读史料能力欠缺,也没有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心理:求知欲望强烈,探索热情高。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设立重难点:
1、重点: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评价其历史功过。 2、难点:理解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情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意在落实核心素养,设置如下目标: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辩证、全面、客观地评价秦始皇;把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分别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去思考和评价,落实时空观念;对文字、图片、口述(传说)等多种形式的史料进行解读,促进史料证实;分析秦统一的背景,阐释国家统一和政治制度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化历史解释;塑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更好地使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落地。 五、教法学法
史料解读,导图梳理,知识迁移、比较延伸,合作探究 六、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设计意图
板 书
教师教学手段和处理方法
学生学习行为
2
导入新课
展示《史记》、《汉书》中的记载,从“刘邦、项羽眼中的秦始皇”
导入:“彼可取而代也。”“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表明了两人对出行时威风凛凛的秦始皇的无比羡慕,而正是这两个雄心壮志的人在秦末战争中推翻了秦朝统治的大厦。那么后人和你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呢?
学生思考: 后人是如何评
价秦始皇的?自己如何评价秦始皇?
(1)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2)进行与本课内容先关的思考,为后面教学埋下伏笔。
讲授新课:(一)1.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趋统趋强
(1)展示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实为“事势所需”。
(2)展示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的史料并设问:黄仁宇先生为什么对秦的统一高度仰慕。 (3)帮助同学们分析秦统一的历史背景——趋统: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向帝制社会转型期,小农经济的产生客观上需要政权统一,各地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也需要局部统一走向整体统一。趋强:远离东方六国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在“远交近攻”的方略下,迅速走上“横扫六国”的道路!
(1)学生分析史料。 (2)结合课
前预习思考秦统一的背景。 (1)师生对话中进行知识拓展。 (2)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
历史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趋统趋强
2、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六王毕,四海一” 提问学生秦统一六国的进程和顺序。
学生回顾必修一学习过的秦统一六国的经过。
(1)巩固必修一已学知识。 (2)进一步落实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六王毕,四海一”
3、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统摄四方
(1)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秦在各个方位上进行疆域
管理的措施。
(2)补充总结:这些是有形意义上的统一拓土:顺势统一,结束混乱;开疆拓土,四方归绥
课前预习——课上作答——其他同学补充
完善
(1)强化秦始皇加强边疆管理措施的识记和理解 (2)更好使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落地
统摄四方
3
(二)1.无形意义上的制度
开创:皇权至上、百官公卿
(1)展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评论。
(2)点评学生课前绘制的中央
权力体系的思维导图,并总结: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互相配合,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里。
(3)补充总结:制度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的心理,制度开创——百官公卿,制度框架;皇权集中,国家向心。
(1)初步感受秦始皇制度创新的成就。 (2)完成课前的权力体系
思维导图,并在课堂上展
示。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对中央权力结构的
理解,促进教学重点的突破。
皇权至上、百官公卿
2.无形意义上的制度开创:“海内为郡县”
(1)展示秦朝廷的一场辩论,引导分析这场辩论。
(2)总结学生关于分封和郡县的对比发言,呈现表格:主要从实施条件、官吏产生的方式及权利大小,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补充总结:无形意义上的制度开创——海内郡县,官僚政治;沿用千年,维护统一。
(1)学生分析王绾和李斯主张的各自理
由,并对秦始皇的抉择做出判断。 (2)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
通过秦朝廷辩论的呈现,突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进一步突破教学重点。
“天下为郡县”
3.无形意义上的文
化认同:经济交流、心理认同
(1)展示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的论断。
(2)深入讲解秦的统一对经济交流和文化认同的理解:货币、度量衡以及车轨的统一大大便利了各地之间的经济往来,推动了南北互动和民族融合的进程;文字的统一更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了文化凝聚力和心理认同感,而万里长城则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根据课前预习回答问题:秦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1)通过知识延伸,拓展学生历史视野。 (2)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文化认
同
课堂阶段性总结
利用思维导图,总结秦始皇的历史贡献: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促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的缔造,从此天下归心;无形的制度开创和文化认同,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从此以
学生跟住老师的思路进行分析,对课堂内容进行阶段性总结
(1)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高度 (2)深化对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全面认
天下归一、中
华归心: “千古一帝”
4
后渐渐中华归心。总体而言,秦皇的功绩,正如明代思想家李贽所说:自是千古一帝。
识。
(三)总体评价秦始皇:“千古一帝”vs“一代暴君
(1)拓展大讨论:天下真的归心了吗:我们都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即使没有孟姜女也会有张姜女、王姜女、李姜女……她们哭倒的不仅仅是长城,更是秦朝的统治大厦。而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呈现正史《史记》和《封建论》、《过秦论》等政论性文字,引导学生得出秦始皇也是“一代暴君”的历史结论。
(3)如果“归心”了,为什么会出现“二世而亡”的现象,若是没有刚刚我们为何又说“天下归一,中华归心”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对学生发言和秦暴政的表现进行总结。
(4)拓展和提升:秦暴政横行,人心丧乱,二世而亡。所谓“天下归心”,增强的是民众对天下、对民族的认同感;而非百姓对政权的“民心所向”,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也可见秦始皇开启的是一个难以摆脱“人治”魔咒的时代!后世统治者只有心存百姓,实行仁政,才能既推动民族与文化认同,又得到“天下民心”。
(1)分小组大讨论,各小组
派代表发言。 (2)在老师引导下解读《史记》等史料,进一步认识秦的暴政,从而更全面地认识
和评价秦始皇。
(3)加强理解老师拓展出的
历史现象和规律性问题
(1)引发同学们对秦暴政的
思考和讨论,引出对秦始皇评价的另一个层面——暴政。(2)进行多方位史料解读,落实“史料证实”的核心素养。 (3)提升学生对历史规律性问题的认识:帝制社会无法摆脱“人治”的魔咒,君主要“存百姓”才能得民心。
“一代暴君”
课堂拓展延伸:初步探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
(1)评价秦始皇后,顺势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同样是对秦始皇的
评价,不同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对此,你有哪些认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和方法?
(2)老师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标(1)学生小组讨论,探讨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和注意问题。
(2)对老师总结的评价历史
(1)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引下,史论结合的方法下,获得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一般
方法。
5
准和方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历史人物,尤其看其是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应把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背景中分析评价;由于所处时代、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历史的评价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选取多个角度的史料,以求全面和多元评价;对于伟大历史人物的功绩,我们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感悟。
人物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进一步认识。
(2)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后续学习打基础。
课堂升华
展示china一词的来源、秦时明月、万里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情感升华: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制王朝秦的英文名字即为Chin,这也是China一词的来源之一; 秦时明月,一直照亮着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漫漫长夜;万里长城,永远支撑着中华各民族儿女的坚挺脊梁!
学生感悟,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和课堂
落脚点。
(1)深化对本课主题和教学主线的认识 (2)情感升华,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下作业
作业思考: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 陵东侧,兵马俑又面朝东方,这是为什么?
完成课下作业思考
对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七、总体板书设计
天下归一
趋势趋强
“六王毕,四海一”
统摄四方
中华归心
皇权至上百官公卿
“海内为郡县”
文化认同
千古一帝
一代暴君
6
八、教学设计反思
1、本课涉及的历史学、政治学的专业术语较多,如: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心理认同、多元一体等。
2、对同学们阅读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要求较高。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