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平方根
所属栏目:初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6.1.3《平方根》重庆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6.1.3《平方根》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平方根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 “棋盘上的故事”就认识了一种运算 “乘方”,并能熟练计算任何一个数的平方.知道正数的平方是正数,负数的平方是正数,0的平方是0. 在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学习中又认识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已能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那么这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平方根.本节也为后面学习 “立方根”做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平方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下)第六章《实数》的第一节
节.本节安排了三个课时完成.前面一课时是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在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本节课是第三课时,继续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用.并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索-类比-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方根、 开平方的概念.
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掌握概念,而且提高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求同与求异的思维,通过比较提高思考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的精神.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根的概念.
2.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和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2、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平方根的运算.
五.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类比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ppt和题单
七、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类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六个教学环
节 第一环节情境与探究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第二环节尝试与发现:形成概念,辨析概念;第三环节归纳与提炼:总结平方根有什么性质;第四环节内化与应用:例题和巩固练习;第五环节归纳与提炼:总结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有什么异同;第六环节升华与迁移:平方根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应用;第七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与探究
内容:方法一 复习引入
(一).什么叫算术平方根?
3的平方等于9,那么9的算术平方根就是 3 . 复习算术平方根定义
若一个数的平方是9,这个数是 ___________
填空
32
=(9 )
(-3)2=(9 ) ( )2
=9
3和-3的平方都是9,3是9的算术平方根,-3是9的什么呢?引出平方根名称,类比着算术平方根定义,和同学们一起类比出平方根定义。
第二环节 : 尝试与发现
内容 (一)探究新知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形成概念(1)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而把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表达式为:若x2
=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记作 a.
例如:(±4)2
=16,则+4和-4都是16的平方根;即16的平方根是±4;4是16的算术平方根.
目的: 这一环节主要是复习旧知识和提出问题,由上节课的“算术平方根”的求法使学生能明白“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关系。
效果 化未知为已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明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两种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内化与应用即例题随时穿插在各知识点讲完之后)
例题示范
例1 . 请先说出下列式子的意义,再填空
(1)144 = ____ (2)0.81 = ___ (3)121196
=____
例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81;(2)
16
25
;(3)0.49;(4)0;(5)-4 目的 这是书上的例题,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平方根的文字说理及符号化的表达.能熟 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平方根,然后由题中的数据探索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个数. 效果 通过对例题的详解,学生能准确地书写表达,规范平方根的书写格式,掌握正 确的符号化语言.
第三环节归纳与提炼:
(一)探索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
1、 求 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a叫做被开方数。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2、给出几组具体的数据,由平方探知开平方与平方的互逆关系.
(二)平方根的性质:
(1) 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2)负数没有平方根
(3)一个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若a(a>0)的两个不同平方根分别为
m、n,则m、n互为 相反数(m+n=0或m=-n)
第四环节内化与应用:例题和巩固练习
易错练习: 1.填空: (1) 1
24
的平方根是_____。 (2)3的平方根是_____
____2
(3)(-7)的平方根是
____,(4)16的平方根是它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
注:(3)(4)这类题目要先计算出所给数的结果,然后再求平方根
闯关练习: 2.判断,并订正错误
(1)任何数都有平方根; ( ) (2)9=±3 ( ) (3) 0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都是0 ( ) (4)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 ( )
( 5 ) 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 ( )
( 6 ) 7是49的平方根; ( ) ( 7 ) 49的平方根是7 ( )
总结(1)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1; (2)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 例3、(1)如果某数的一个平方根是-6,那么这个数的另一个平方根是_____,这个数
是______
(2)已知a-1和5-2a是正数m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求a的值.
(3)已知a-1和5-2a是正数m的平方根,求a的值.
第五环节归纳与提炼: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包含关系 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种.
2.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 0的平方根是0,算术平方根也是0.
区别 1.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
2.表示法不同:平方根表示为 a ,而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来定义不同目的 形成“平方根”的概念.在列举一些具体数据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由平方运算反推
出平方根的概念和定义,并让学生非常熟练地进行平方和平方根之间的互化并,
明白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辨析概念 “平方根”与 “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使之与上一节课紧密联系.
效果 由于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注重学生原有认知基础的回顾,并和原有的概
念进行了比较与辨析,因此,学生对这一抽象的概念掌握得比较牢靠.
说明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对这两个概念加以比较与区别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第六环节 升华与迁移 拓展延伸
例4.解方程
2(1)25x; 2(2)(1)25x.
练习:2
(3)(1)25x 2
(4)21500x
目的用平方根的意义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层次较好的学生提供的题.可供老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第七环节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时的知识、方法.
目的 让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之思路清晰,既巩固了有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效果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方法,如
知识:平方根的概念 若2xa,则x叫a的平方根,xa
平方根的个数 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平方与开方之间的关系;
求平方根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就是转化寻找哪个数平方等于这个数. 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符号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
八、教学设计反思
[来源:Zxxk.Com]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下)第六章《实数》的一节,主要知识是平方根的学习和运用.教材是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一)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必要的.所以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往往丢掉负的平方根,因为这与他们以前的经验不符.对此,在平方根的引入时,可多提一些具体的问题.如“9的算术平方根是3,也就是说,3的平方是9.还有其他的数,它的平方也是9吗?”等等,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初步的平方根的概念.再让学生去讨论 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0有几个平方根?负数呢?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求平方根的练习,巩固新学的概念.
(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从中感受学习平方根的必要性.
(三)设计之中多处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类比概念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平方”和“开平方”运算.
(四)根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和几个想一想,为了让学生对新知巩固,我增加了部分练习题,围绕“平方根”这一知识点进行各种题型的变式练习. 当然,选题要有层次,有梯度.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取舍.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